21cn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9 02:25 点击:808858

  本报讯 由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故宫博物院主办,旨在弘扬中华老字号优秀商业文化的“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主题活动于1月28日至2月10日(正月初六)在故宫慈宁宫花园和慈宁宫外广场举办。来自北京、天津、山东、安徽等省市的150家老字号商铺和非遗项目集体为故宫观众“拜年”。   据介绍,参加此次活动的北京著名老字号“王致和”与故宫还有一些渊源。相传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喜欢吃臭豆腐,但嫌其名称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点,取名“青方”。此次“王致和”带来了鲜花系列和低盐度系列腐乳产品。  同时,来自上海的老字号蝴蝶牌缝纫机带来的可编程新款缝纫机、杭州老字号喜得宝带来的丝绸和丝绒巾、河南老字号汝阳刘毛笔带来的有2000年传承的手工制毛笔,以及现场的河南朱仙镇年画、根据故宫收藏罐复原技艺的焦作金谷轩绞胎瓷等,令游客在游故宫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特殊的文化体验。  (王海春)21cn

  去年全国软件业收入超6.3万亿元  本报讯(记者 赵鹏)记者昨天获悉,工信部发布的“2018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显示,当年全国3.78万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061亿元,同比增长14.2%。  2018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8079亿元,同比增长9.7%;行业人均创造业务收入98.06万元,同比增长9.6%,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分领域看,软件产品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8年,全行业实现软件产品收入19353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全行业比重为30.7%。   我国软件业务出口保持增长,产业结构得以优化。2018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出口554.5亿美元,同比增长0.8%,占全行业业务收入的6%左右。  重点城市在软件业发展中的作用突出。2018年,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1237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达81.2%;其中有15个城市软件业务收入超千亿元规模,北京、深圳、上海软件业务收入超过或接近5000亿元规模;软件业务收入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中心城市和直辖市共9个,其中杭州、宁波市增速超过20%。21cn

中国1月财新服务业PMI为53.6 财新综合PMI为50.9摘要 【中国1月财新服务业PMI为53.6】东方财富网3日讯,中国1月财新服务业PMI为53.6,预期53.4,前值53.9。中国1月财新综合PMI为50.9,前值52.2。   中国1月财新服务业PMI为53.6,预期53.4,前值53.9。中国1月财新综合PMI为50.9,前值52.2。  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财新中国1月制造业PMI降至近三年最低水准,预示中国制造业运行进一步放缓,国内需求低迷导致新接业务总量普遍趋降,当月新订单指数降至逾三年低点,产出指数则为两年半来首次跌至50下方的萎缩区域。逊于预期的财新PMI数据公布后,亚洲股市承压自四个月高位跌落。  财新/Markit周五联合公布,经季节性调整的2019年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8.3,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49.5,较上月的49.7亦大幅下滑1.4个点,创下2016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当时为48.0。  基本面数据显示,国内需求低迷是制造业表现疲弱的主要原因,来自海外的新增业务量在年初则有轻微增长,1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10个月来首次攀爬至50上方。  “整体来看,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尚未产生明显效应,不过国内需求萎缩的同时,外部需求转向正21cn

  这一回,北京盛锡福的皮帽、内联升的鞋,六必居的酱菜、王致和的酱豆腐,稻香村的点心、红螺寺的果脯,天福号的酱肘子、义利的面包,一得阁的墨汁、戴月轩的毛笔,还有大名鼎鼎的二锅头……一股脑儿地都进了紫禁城。几天来,慈宁宫花园、慈宁门外广场和隆宗门外广场的年货街上观者云集、人头攒动,来自山东、北京、天津、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西10省市的150家老字号及非遗企业进宫摆摊,为故宫观众集体拜年。   本次“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由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支持,故宫博物院、山东省商务厅共同主办。展览内容包括十余个类别,其中的工艺美术品和文房用具琳琅满目、引人注目,不仅有朱仙镇“天成老店”的木版年画、潍坊的风筝、扬州的漆器、济南的泰山玉、北京的景泰蓝,还有来自安徽的宣纸、歙砚,以及杭州西泠印社的印章等,众多历史悠久、世代传承、具有鲜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老字号”,在紫禁城里与观众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山东省副省长任爱荣指出,千百年来,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老字号秉承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义利兼修、以义为先,铸21cn

  新华社沈阳2月3日电题:开在家门口的扶贫工厂   新华社记者李宇佳、洪可润   早上7点,太阳还没出来,53岁的王桂兰准时坐在自己的工位上。只见她拿起一件半成品,随着布料在缝纫机下缓缓走过,15分钟后,缝好里衬的衣服就摞在下一个工作台上。   王桂兰工作的这家服装厂就开在朝阳市朝阳县东大道乡政府门前。走进工厂,记者看到几十个身穿红色马甲的妇女正在2条十几米长的生产线上有序地工作着,在她们身边,整齐地叠放着刚刚制作好的卡其色风衣。工厂墙上贴着醒目的标语“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我每天走10多分钟路就能到工厂干活,一个月能赚2000元。”王桂兰告诉记者,去年她丈夫患病去世,家里就剩她和读大学的儿子,断了收入来源还欠了外债。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扶贫工厂在乡里建成。“多亏了这个工厂,让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生活一下子有了希望。”王桂兰说。   “我们和大连的商贸企业进行合作,他们派专员来为我们的工人提供培训,我们为他们加工符合出口要求的服装。”贺远服装加工扶贫工厂负责人、东大道村党支部书记吴显坤说,“工厂就设在村子里,贫困户和其他工人进厂不离家,农忙时节还可放假。” 21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