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节日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9 03:54 点击:808281

《没想到吧》容祖儿唱歌控节奏 蔡卓妍比划歌词机智指挥  中新网2月2日电 全民互动大型综艺节目《没想到吧》第十一期将于2月2日20:30在东方卫视播出。本期节目迎来史上最庞大嘉宾团,容祖儿、蔡卓妍携手ALL IN男团杨昊铭、罗杰、铭亮、王广允,LEGAL HIGH女团林君怡、吴卓凡、刘丹萌、徐艺洋欢乐来做客。“欢乐无限男团”与嘉宾进行搭配,组成新的男团、女团,一起玩转现场。“雨具大作战”环节,容祖儿、蔡卓妍获得难避雨的“遮雨神器”,无奈抱团被雨淋。而在“动作KTV”、“看我来指挥”中,容祖儿、蔡卓妍姐妹俩玩游戏尽显机智,容祖儿演唱歌曲控节奏提醒队友“前面小心”,蔡卓妍担当指挥官比划歌词指挥歌曲。 主办方供图   容祖儿蔡卓妍抱团被雨淋 ALL IN男团成“游戏黑洞”   本期节目,王祖蓝、容祖儿、蔡卓妍搭档LEGAL HIGH女团,张绍刚、李诞、池子搭档ALL IN男团,组成新的男团、女团进行游戏比拼。在“雨具大作战”环节中,男团、女团分别派出三位队员进行抢灯接歌,失败者将会接受被雨淋的惩罚,而面前弹出的道具则可帮助遮雨。在手忙脚乱地拆开道具后,容祖儿惊喜发现不是“镂空雨伞”,就是一张荷叶,只能与蔡卓妍成为“难姐难妹”抱成一团避雨。虽然雨水淋湿了头发,但容祖儿还是对着镜头不时地摆11月节日

《锋味》谢霆锋林俊杰为演唱会保安暖心做饭  中新网2月2日电 浙江卫视大型生活类户外美食节目《锋味》第十期将于2月2日晚22:00播出。这一期,谢霆锋与林俊杰相聚中国香港,“香港土著”谢霆锋担任导游带着林俊杰吃遍香港大街小巷。 谢霆锋林俊杰街边小店 主办方供图   谢霆锋毫无偶像包袱,林俊杰吃到忘记承诺   回到家乡香港录制《锋味》,谢霆锋自然在大厨的身份之外多了另一个身份——导游。责任“重大”的谢霆锋,一大早便被摄制组“攻”入家门。一向给大众帅气印象的谢霆锋,在本期节目中毫无偶像包袱,发型凌乱、睡眼惺忪地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香港的美食,可谓数量种类繁多,无不令人口水直流,就连林俊杰都开心地吃到忘记了自己要为演唱会控制体重、甚至也忘记了答应粉丝的“晒腹肌”承诺,究竟谢霆锋推荐的哪些美食让林俊杰如此忘乎所以? 谢霆锋林俊杰与红磡第一保安 主办方供图   谢霆锋林俊杰与“红磡守护人”温暖相聚   说起香港,除了美食,大家首先想到TVB、红磡体育馆、金像奖。去年金像奖将“专业精神奖”颁给了一名茶水工,让很多人知道了茶水工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职业的存在。本期《锋味》也将为大家介绍另一个默默无闻的职业——红磡体育馆演唱会保安。   本期《锋味》特11月节日

  河套新风:“老把式”学会精准种地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2日电 题:河套新风:“老把式”学会精准种地   新华社记者陈磊、李云平、于嘉   给温室通风、采摘黄柿子、管理吊瓜苗……眼下本是内蒙古河套地区农民悠闲过年之时,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荣誉村农民周学军却是过节、种地两不误,精准种植让这个61岁的种地“老把式”尝到了增收致富的甜头。   记者一走进周学军的日光温室,顿时觉得温暖如春,潮湿的泥土味扑鼻而来,阳光照射在成垄的苗上,黄澄澄的柿子挂在枝蔓上,刚摘下来的黄柿子整齐摆放在纸箱内。周学军边摘柿子边说:“现在正是黄柿子集中成熟期,每天能摘1000多斤。只有温室内每天日照7小时、温度高于15℃,稳产增产才有保障。”   据周学军介绍,过去他家种20亩大田,主要有葵花、玉米、小麦等品种,每亩纯收入五六百元。他从2005年开始学习设施农业技术,在传统大棚里种西瓜、黄柿子等果蔬,纯收入提高到两万元,但每年只能种一茬。“种了10多年大棚,也学了不少技术,后来在政府鼓励下,我从2018年起把土地都流转出去,承包了3个日光温室。”他说。   每个日光温室约1.8亩,年承包费2.4万元。育苗、栽培、授粉、坐果等环节都可能出现11月节日

福建泉州养路夫妻“爱”在公路  中新网泉州2月2日电 (陈龙山 孙虹)人们常说,路在脚下。然而对于这样一群特殊的人来说,他们一直把路放在心上。养路工,他们是公路的美容师,也是市民出行平安的守护者。郑晓明,福建泉州市公路局一名养路工,同时也是岵山公路站站长,他和爱人林金英常被称为“养路夫妻兵”。   近日,笔者一行前往岵山公路站,并跟随着郑晓明外出作业,了解养路工的辛劳。郑晓明介绍说,春节来临之际,他们负责管养辖区内的数十公里公路,为返乡、探亲访友的群众,打造一条舒适的回家路。   “我从1988年就走上养路工的岗位,30年来,我见证了从泥土路、水泥路到沥青路的发展,也见证了家乡的城镇化发展历程。”郑晓明一边挥动扫帚,一边介绍说,刚到公路局的时候,都是拿着大扫把,坐着笨重工具车,一扫就尘土飞扬,“相比之下,现在条件好多了。” 午饭时间,工作站里一片温馨,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分享故事。 张斌 摄   每天上午8点左右,郑晓明召集站里的员工进行安全警示教育,然后开始一天的作业。提示牌、反光锥、铁锹、扫把……众人有序地将工具一一搬上车。郑晓明和林金英都是“70后”,其父辈也都是养路工,两人在工作中结识并走到一起,每天的工作流程对他们11月节日

  “乡愁变甜了”——苦聪博士回乡记  新华社昆明2月2日电(记者王长山 庞明广 何春好)离开春城昆明,过玉溪,翻越哀牢山……1月25日,32岁的苦聪人王生云博士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云南省镇沅县者东镇木厂村。   去年7月,王生云从北大毕业,拿到了博士学位,是镇沅苦聪人中的第一位北大学生,也是他们村里第一位博士。他选择回到云南昆明,成为党校的一名教师。   这是他毕业工作后第一次回家。几天前,他就用手机订了回乡的大巴车票,预订了一辆到昆明车站的“专车”,还专门购买了带给家人的电饭煲、药酒等礼品。   王生云是地地道道的拉祜族苦聪人,他的祖辈世代居住在大山里,在新中国成立前还过着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新中国成立后,苦聪人从原始社会末期一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今天,苦聪人正在边远的哀牢山区紧跟着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小康的前进步伐。   小时候,王生云从家里的院子望出去,四面都是高高的山,他一直以为世界就是寨子这么大。上了小学,他在课本上看到很多图片,发现原来山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   后来,他读书走出大山,心中放不下对家乡的牵挂,但那时的乡愁充满无奈:乡亲们的日子过得紧巴,王生云有一双塑料凉11月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