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查询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3 18:41 点击:80527

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创新、增强竞争能力、适应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信息化风险依存于信息化过程而存在,并随着信息化过程的进展而不断呈现出来。本文在分析企业信息化风险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化风险的因子,提出了信息化风险的防范对策,以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项目 风险 对策引言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往往导致信息化偏离预定目标,使得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系统有的设计不良,信息不准确,有的交付后没有使用或使用很少,有的超过预算并严重拖延工期,甚至造成项目失败。据统计,在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当中,对其效果感到满意的企业仅占总数的6%,较满意的企业占52%,不满意的企业占26%。因此,如何有效治理企业信息化风险,保证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保护企业投资并使企业获得价值提升,是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意在分析企业信息化的风险特征和成因,为企业信息化风险防范提供对策,以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一、企业信息化风险及其特征1.企业信息化风险风险是在追求利益过程中出现的与利益相背离的价值取向,是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事件法律法规查询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经营性体育场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经营性体育场所的社会空间内容和结构模式及其对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作用。 经营性体育场所 场所 社区 空间结构经营性体育场所:以盈利为目的,从事以体育活动为内容的经营性场所。体育场所是从事经营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在城市空间结构中是城市场所体系的构成部分。本文从城市社会空间角度探讨经营性体育场所的空间布局规律,探讨经营性体育场所形成机制、空间结构和对生活空间的作用,以便更深入地研究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本质。一、经营性体育场所形成的社会空间结构1.经营性体育场所形成的科技和经济基础。城居民收入和文化层次的提高,使居民既有时间又有能力进入经营性体育场所进行消费。当前市场经济中,我们考虑最多的是未来经济发展的空间,当前所出现的“过剩经济”和“启动内需”的讨论,都说明了实质性消费产品在不断饱和,而体育休闲和服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体育消费将成为市民消费的热点。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的经营性体育场所,在健身休闲消费逻辑与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不断进行着场所内部经济空间和外部空间体系的重组,迎合消费者的需求。2.经营性体育场所形成和发展的社法律法规查询

摘 要:本文从人力资本国际流动态势、基本规律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三次人才外流为出发点,说明了如何应对稀缺高层次人才向工业化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和富裕国家的大规模外流,是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战略选择上,始终面临的最持久、也是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中国作为一个以“人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本稀缺”为基本国情的发展中大国,其所面临的人才流失问题是现实存在的,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政府决策层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的性质,客观冷静地对待其严重程度或正负面影响,慎用乃至不用所谓优惠政策,将主要精力放在营造平等竞争、宽松和谐的政策环境方面。关键词:人力资本流动;人才外流;优惠政策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05-0106-06一、人力资本国际流动态势及基本规律人力资本流动,就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指人力资本在组织内部以及组织间、部门间、产业间、地区甚至国家之间的位移以及劳动岗位或工作职位上的变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流动就其本质意义而言,是指经过市场中介,进行形态变换和时空转移,以达到最优配置——实现预期收益最大化。人力资本流动,是人力资本价值实现和市场经济运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工业化、城镇法律法规查询

垞电公司党政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和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努力为专业技术人才施展才华创造平台。自2008年推行首席工程师评聘制度以来,先后聘任首席工程师40余名,进一步调动了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一、健全完善制度,规范有序操作1.建立设置机制。公司在推行首席工程师机制之前,调研分析了同行业各类专业人才的技术水平和紧缺程度,侧重于机、炉、电等主体专业,同时考虑机关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布情况,分别设立了锅炉、汽机、电气、热控、化学等专业工程师,并注重对聘用人员学历、技能和成果的优先选择,注重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优先考虑,使所聘用的专业工程师不仅是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而且在公司和部门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代表性。与此同时对聘用的人员不搞固定制,对不能履行职责者,及时解聘,对缺额及时补位,以保持所聘职位相对稳定并符合质量标准。2.建立竞聘机制。从对参聘人员资格审查,到岗位条件的要求,到竞聘过程的规范运作,再到任职后的跟踪观察,严格做到耐心、细心、精心|。整个竞聘过程严格按照个人申请、部门推荐、民主评议、理论考试、现场答辩、公开公示、组织考核、研究审批等程序执行,达到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3.建立跟踪管理机制。公司极为法律法规查询

摘要: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老年人生活保障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根据中国的独特国情,从人口学、社会学、财政学、人力资源等多角度探究了在中国施行“退休年龄延迟”政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有益的观点与建议。关键词:延迟退休年龄可行性特殊国情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将适时出台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高度关注与争议。这次引发热议的“退休年龄的延迟”政策是有关部门一直酝酿出台的。早在2008年11月,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就公开表示过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条件成熟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并预计到2030年前,职工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时至现在,这一话题再次引发热议。一、我国提出“退休年龄的延迟”的背景该方案的提出主要基于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一宏观现实背景考虑的。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时期。1.未来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大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创建于20世纪五十年代。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确立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由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转变法律法规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