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达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9 05:47 点击:788887

-30.2℃ “中国最冷小镇”呼中迎来五年来最暖“腊八节”  中新网大兴安岭1月13日电(冯宏伟 姜辉)13日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每年“腊八节”这天,“中国最冷小镇”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都会迎来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速冻模式”,而今年“腊八节”,呼中区最低温度为-30.2℃,“中国最冷小镇”迎来五年来最暖“腊八节”。   据呼中气象局副局长吴淑琴介绍,连日来受暖空气影响,呼中区气温持续在-30℃左右,13日最低气温为-30.2℃,是近五年来腊八节这天气温最高的一年。 “中国最冷小镇”迎来最暖“腊八节”,当地居民和游客欣赏冰雪美景,体验冰雪娱乐项目。 冯宏伟 摄   天气转暖,呼中区的居民和游客都按耐不住兴奋的心情,纷纷走出家门,近距离观赏洁白晶莹的雾凇、晶莹剔透的冰花、玲珑奇巧的冰凌等冰雪美景。在“最冷小镇撒欢儿园”里,坐着冰滑梯俯冲而下体验冬日里的童趣,在雪屋前与雪人合影,留下“腊八节”里美好的回忆。 “中国最冷小镇”迎来最暖“腊八节”,当地居民和游客欣赏冰雪美景,体验冰雪娱乐项目。 冯宏伟 摄   呼中区地处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北麓,平均海拔810米,无霜期仅有83天,城镇历史最低温度达-53.2℃,年平均气温仅在-4.3℃,每年-40℃的天气达30天左右,有“中国最冷王柯达

浙江仙居“土味”民俗迎中国年:留住乡愁记忆  中新网台州1月13日电 (见习记者 范宇斌)“令节清晨煮粥忙,炊烟风散万家香。”13日是农历腊月初八,在浙江省仙居县朱溪镇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正忙着煮粥、分粥。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不仅承载了村民对生活甜蜜的祝福,也拉开了中国年的序幕。 图为:“退弹虾灯”表演 范宇斌 摄   舞狮子、捣麻糍、杀年猪、写春联……在第二届“庆丰收迎新春”民俗文化节上,村民们正忙着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这个山清水秀的古镇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从今天起一直到元宵节,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光景。”65岁的朱溪镇村民朱和平说,“不论身处何地,中国人过中国年才最有滋味。” 图为:旗袍秀 范宇斌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九狮挪球、退弹虾灯、舞狮子、旗袍秀等表演,中国元素满满,很是“吸睛”。男女老少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精彩时刻,一键发送给远在外地的家人。   单狮戏球、双狮挪球、群狮抢球、绣球开苞、明珠落盘、三狮会宴……随着锣鼓节奏的轻重缓急,“九狮”凌空飞舞,你争我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和欢呼。   “仙居九狮图,又称九狮挪球,起源于明代,是提线木偶术和地面舞狮相结合而产生的民间舞蹈艺术。王柯达

延续千年腊八传统 山东孔府布粥暖年味  中新网山东曲阜1月13日电(张亚文 赵晓)农历腊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千年文化古城山东曲阜13日举行布粥活动,传承古老节日习俗。   当天上午10时左右,孔府院内粥香四溢,工作人员身穿汉服,为各地游客分发刚刚熬制出锅的腊八粥,送去温暖和祝福。“过了腊八就是年”,中国人的“年味”从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开始。 据介绍,此次活动是对孔府腊八节布粥传统的再现,让游客对孔府传统习俗有更直观的体验。 刘鸿儒 摄   据记载,腊八节喝粥的习俗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自先秦时期,中国民间便有在农历腊月初八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习俗。衍圣公府传承了规模盛大的中华民俗春节礼仪,在腊八节也素有祭祖、喝腊八粥的传统。   据“孔府食制”规定,“腊八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制而成,粥盛入碗后还要加用水果雕刻或镂孔的“粥果”点缀,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而另一种粥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熬成,供孔府里当差的人食用。   “我们按照衍圣公府过腊八节的传统习俗,采用传承千年的技法精心熬制腊八粥,希望让四海宾朋感受到这一份浓浓的暖意。”曲阜三孔文化旅游服务有限王柯达

青海多地举行各类民俗活动庆“腊八”  中新网青海互助1月13日电 (李隽 孙睿 张添福)13日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青海多地举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庆“腊八”。   当天上午11点,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小庄村,土族阿姑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在村口支起大锅熬起了腊八粥,她们用自制的土乡风味的腊八粥,请乡亲和游客们免费品尝。 图为市民在青海湟源县品尝腊八粥。 孙睿 摄   互助县威远镇小庄村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村,一年四季都有游客络绎不绝。中午12点,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准时开锅,揭开锅盖,立即冒出了阵阵香气。前来游玩、滑雪、聚会的客人们一人一个小碗,已经在排队等候。端着精心制作的粥,每个的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   在青海省湟源县,第八届丹噶尔“腊八节”民俗文化旅游节在该县丹噶尔古城举行。 图为民众观看秦腔、曲艺、青海平弦等精彩节目。 孙睿 摄   此次丹噶尔“腊八节”民俗文化旅游节以展现“感受小北京古韵品味丹噶尔腊八”为主题,并在丹噶尔古城明清古街现场熬制腊八粥,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汉族卖布匹、藏族卖皮货、古装的县太爷巡街、沿街叫卖冰糖葫芦、卖花、卖货郎等市井文化表演,还观看到秦腔、曲艺、青海平弦等演出,全方位体验丰厚的古城民俗文化。 王柯达

残躯演绎完美爱情 浙江“轮椅夫妻”温暖千万网友  中新网湖州1月13日电 ( 施紫楠 吴建勋)在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畎桥老街一条偏僻的小弄里,住着一对高位截瘫的“轮椅夫妻”。十余年来,夫妻俩坚强面对生活,用残缺的身躯演绎了完美的爱情。   如今夫妻俩还成了“网红”,通过网络直播,向世间传递着正能量,温暖着无数网友。 尽管身体重度残疾,但晓慧有着常人一样的爱情和生活 吴建勋 摄   丈夫余伯顺,本地人,17岁时因为一次意外导致脊髓严重损伤,从此再也站不起来;妻子晓慧,来自云南一个边陲小城,因小儿麻痹症导致残疾,终身与轮椅相伴。   走进他们家仅十平方米的屋子,一张床、一只边柜、两辆轮椅,墙上挂着余伯顺的一幅碳素画《蒙娜丽莎》和他与妻子晓慧十年前的合影照。   说起妻子,余伯顺不禁眼眶湿润,“她也坐轮椅,还要照顾我这样一个躺在床上的人,图啥呢,也许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2007年,晓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之友”节目中知道了余伯顺,因仰慕其用画笔挑战命运的壮志,晓慧毅然远嫁到千里之外的浙北乡村。少量衣服、一辆轮椅、一本《生命从明天开始》的书、一份户籍证明,就是她的全部“嫁妆”。   见到余伯顺的第一眼,晓慧就说:“我们一定要克服困难相王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