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9 11:06 点击:77647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就业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求正在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二是就业矛盾的焦点或最突出的问题正在从就业规模能否扩张向就业结构能否调整、就业质量能否提升转变;三是劳动者的竞争力正在从拼体力、拼成本向凭能力、凭素质转变。在新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论述。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从改善民生的大局出发,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论述。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论述的重要意义这既是党中央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对促进就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促进就业提出的更高要求十八大报告在论及就业问题时,在突出的位置提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一论述丰富了我们党关于促进就业的理论,使之更为完整和全面。同时,它要求不仅要努力实现就业在数量上更加充分,而且要推动实现就业在质量上的提高。这是对促进就业工作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广大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能够得到一份更好、更稳定的工作是每一位劳zhan

摘要:集群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存在风险。理论界一般从四个角度对集群风险进行分类,但就集群风险预警、识别的研究相对薄弱,这导致对集群风险治理的研究缺乏针对性。应加强集群风险预警、识别和干预的研究。在治理集群风险过程中,既要关注某一具体风险,更要注意集群风险的系统性。基于集群具有公共性的特点及转型期政府相对强势的考虑,集群风险治理还要注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关键词:集群风险;分类;治理;综述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06-0119-03产业集群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后,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据统计,1990~2006年,浙江省就发生45次集群危机。鉴于此,本文就国内产业集群风险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期厘清集群风险类别及治理思路。一、产业集群风险类别以产业集群风险形成机理划分为四种风险从产业集群风险形成机理的视角考察,国内学者对集群风险的分类基本还是按西方学者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即分为周期性风险、结构性风险、网络性风险和“自闭性”风险。其中,周期性风险是指外部经济周期性波动给产业集群带来的风险,而结构性风险则是指产业集群自身生命周期各阶段面对不同的风险,网络型风险与自闭性风险zhan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在新的历史阶段,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呈现出新的特征和侧重关系,本文论证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实现问题,并提出公平效率统一观。最后提出把握公平与效率二者之间的最优平衡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效率 公平 统一观公平和效率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不同尺度,公平尺度是衡量社会在同等地满足人的基本权利、实现人类共同解放所达到的水平;效率尺度是衡量一定社会在发展生产力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由于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公平与效率原则各异,分别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实现方式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实现方式,我国大约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通过公平促进效率,即公平优先。建国初期,在实现效率的途径上,过高地强调了生产关系的作用,通过改革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来体现社会公平,强调以公平促进效率。由于当时的特定历史环境,强调集体利益和公平,同时把提高效率,尤其体现在发展速度和数量,发展生产力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问题,作为对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脱离了具体的历史条件的平均分配,最后导致劳动者的劳动价值难以通过分配结果得以体现,社会公平的思想很难在现实中真正实现,公平在一定程度zhan

摘要:从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动因和案例着手,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研发的特点及行业分布,进一步讨论研发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从而得出应对策略:正确处理好“合作研发”与“自主研发”的关系;大力建设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软环境;中国企业应考虑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来获得技术优势。关键词: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15-0178-02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竞争全球化的必然结果。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一改以母国为技术研究和开发中心的传统格局,根据不同东道国在人才、科技实力以及科研基础设施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有组织地安排科研机构,以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从而促使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朝着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一、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概述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动因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最初动因是为当地生产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从而进一步拓展市场,表现为在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技术获取型研发和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寻求型研发。跨国公司将其研发活动布局于能为其全球经营做出最大贡献的地区,一般出于以下几种原因:1.支撑附属公司的生产,实现技术本地化。需求驱动因素鼓励跨国zhan

摘要:旅游市场存在失灵,需要政府进行管制。政府管制应协调好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等关系,避免给市场机制带来妨害。中国政府对旅游产业的管制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甚至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损害,需要做出相应的改进。关键词:政府管制;旅游管制;管制俘虏;中国;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15-0164-02一、中国旅游管制存在的问题1.对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清。在中国市场机制逐渐成熟的今天,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究竟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学界和政界,仍没有形成共识。一些学者认为,应坚持政府主导模式,要按照旅游自身的特点,在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争取更大的旅游业发展。但主导即为发挥主要作用,既然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政府主导从何谈起?如何界定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章尚正认为,政府主导在实践中变成了“政府主宰”、“政府主财”、“政府主干”。政府在规划制定与审查、项目立项、投资、经营权授予、行业管理等方方面面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很容易导致决策的随意与预算软约束,压抑了旅游市场的发育,扭曲了市场价格,干扰了企业的自主经营,造成决策失误。2.旅游立法滞后。在z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