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晚报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9 04:06 点击:756067

  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的全球专利申请数量达317万件,创历史新高。从受理专利申请的国家和地区来看,中国的申请数达到138万件,占全球整体的四成多,连续7年位居首位。  从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领域“三步走战略”,中国科技创新走过了改革发展的40年。  40年来,无论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还是国有民营企业,始终共同努力,不断开拓创新,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改变。凭借庞大的人口优势,我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每年毕业的本科生近400万、研究生50万、博士生5万,渐渐积累起来的人才储备为我国科技持续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凭借着人才优势,我国科技人员数量不断上升,据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国家创新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已占到世界总量的25.3%,超过美国研发人员总量及占世界总量的比例(17%),居世界第一。并且,中国研发人员同期年均增长率为13.5%,稳居全球首位。  除了人才储备和供给,国家始终还在加大科技投入。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4万京江晚报

  多数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认为,2019年经济增速会小幅回落,增速在6%-6.5%之间。   2018年年中,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六稳”的工作方向,“稳”字成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心。   “毫不动摇地支持民企发展”、“研究推进大规模减税降费”,以及政策的预调微调等,都旨在稳定市场预期、稳定市场信心。   但总体来看,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7%,就业充分、物价稳定,产业结构在继续优化。   展望2019年,注定不简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大,国内存在政策空间但掣肘也多,多项改革的推进路径和节奏也至关重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采访了十三位首席经济学家们和经济学者,通过他们的分析,以此窥探2019年中国经济和宏观政策走向。   多数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认为,2019年经济增速会小幅回落,增速在6%-6.5%之间。宏观政策方面,仍然会延续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2019年经济运行最大的不确定,集中在外需负面冲击,以及国内微观主体的活力和信心。加强政策储备稳内需,深化改革开放提振信心,显得至关重要。   “稳信心不仅仅在于某些京江晚报

  日前,有专家撰文称,今天的中国跟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类似,产能出现过剩,经济面临转型,社会增长结构需要调整。中国经济需要转向以服务业为主,以消费带动,让服务和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就需要发展消费金融。   因此,这种观点认为,年轻人敢借钱可以拉动经济增长,消化产能过剩,而且中国居民杠杆率还有10-20%的上涨空间,消费金融还有潜力。与此同时,中国需要推动金融创新适应这种需求。   应当说,消费金融是消费社会的必然产物,也是金融深化的结果。但是,我们认为,绝不能强化消费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工具性,即承担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如果想在政策上让消费金融承担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鼓励消费金融的大发展,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一些时候,我们围绕着增长,为了维持增长的持续性与速度,以债务驱动,这也是当前宏观杠杆率过高的原因,包括地方政府债务以及企业债务过多。虽然说家庭部门杠杆率依然在合理范围内,但不能因为要实现消费拉动作用,就鼓励家庭部门借钱消费,从而将整个国家的所有部门都拖入债务的泥潭。   美国次贷危机就源于降低抵押贷款利率刺京江晚报

  即将于今年年底退休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日前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将开始感受到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带来的“寒意”,甚至奥布斯特费尔德强调,2020年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程度可能比2019年还要严重。   奥布斯特费尔德的预判并非危言耸听。上周,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3年期和5年期国债收益率,2年期债券和10年期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差距收缩至不足10个基点,短期国债收益率与长期国债收益率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首次出现“倒挂”。历史数据显示,收益率的倒挂往往领先于经济衰退,其中自1950年以来,美国总共出现10次国债收益率倒挂,最终有9次出现经济衰退。   与债市异象联动,美股最近一段时间也隔三差五地上演大幅跳水行情,标普500指数已从52周最高点下跌了至少20%,苹果、亚马逊和谷歌等在内的5只科技股平均跌幅超过了20%,有的甚至超30%,总市值蒸发了近万亿美元。这种情况历来被看成是美股转入下跌通道的重要维度,因此,大摩等权威分析机构预计2019年美股至少会下降20%。   美股若在明年真的由牛转熊,其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就不会只是像债市“倒挂”那样京江晚报

  随着京津雄三个枢纽城市在区域内的分工定位进一步明确,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协同进展迅速,在中央文件的引导下,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或将在要素流动、利益补偿等体制机制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   2018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期目标的开局之年,这一年进展如何?近期,京津冀三地多个重要会议均在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目标。   12月11日,河北省长许勤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谋划2019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抓住用好重大战略机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冬奥会筹办为契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加快在多领域对接京津,在合作中构建更加紧密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增强发展后劲。   同日,北京市委城市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这也是目前为止全国唯一的地方城市工作委员会。在此次会议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指出,委员会的七大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落实减量发展要求,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严守“双控”“三线”,把成效体现在空间结构优化上。   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随着京津雄三个枢纽城市在区域内的分工定位进一步明确,以京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