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艳九鼎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6 16:08 点击:751931

2018年都要过完了,量子霸权还是没有实现原标题:2018年都要过完了,量子霸权还是没有实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脑极体 大概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到年末回想往事的时候,打开年初自己写下的计划,会突然老脸一红。沉默一会儿之后,我们默默撕碎它,开始写明年的计划——预备一年之后再撕。 这是人之常情,往往也是新技术的常态。 在我们年底疯狂预测明年一定要有什么技术突破的时候,往往不会想到这话第二年其实还能说一遍。 比如说,量子计算领域有个特别著名的概念,叫做“量子霸权”。这个概念很好理解,就是说有一天量子计算将可以超越人类所有超级计算机,继而证明计算的未来将完全由量子计算来把控。 由于这个概念有清晰的参照系可供对比,所以理论上“量子霸权”将会在特定的某一天宣布实现。毫无疑问,这将是人类计算史上屈指可数的里程碑式成就。 如果我们去搜索引擎上搜“量子霸权”,然后把时间范围定在一年前的今天。会发现中外很多量子计算从业者,包括这个领域的顶级科学家,都言之凿凿预测了一件事:量子霸权将在2018年实现。 诸位看官,这个年头媒体不光要手快,更重要的是有好的记忆力。鉴于2018不剩多少存量,我们今天应该可以认为:量子霸权在今年并没有到来,科学家们的预测似乎不大靠一艳九鼎

“经典”死于翻拍原标题:“经典”死于翻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一点剧读(ID:ydjudu),作者|胡洋 经典就像是摆放在橱窗里的艺术品,美丽高贵,却只能供人观赏,不能肆意触碰。同理,当一部影视作品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之后,或许它更需要的是“被呵护”,而不是肆意乱动。 12月3日,由新人挑大梁的新版《神雕侠侣》初露阵容,便引发网友口水战,“毛晓慧你的鼻影是认真的吗?”、“模仿刘亦菲的痕迹太明显了”、“没有仙气”.......更有甚者,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影视行业,“又又又...又翻拍,是中国的编剧都冬眠了吗?”、“金庸老爷子走了,就可以为所欲为了?”.......网友们的气愤,隔着屏幕都可以感受到。 其实,这已经不是影视行业第一次出现“翻拍”现象。据数据显示,仅去年翻拍过的小荧幕作品,已达到8部。而在今年,除去已经播出的5部翻拍作品之外,已经有超20余部的经典影视作品,加入到了“2019年翻拍剧”行列当中。数量上,虽形成了“压倒势”胜利,但其质量,却始终令人堪忧。 “十翻九扑”的翻拍剧 翻拍剧的发展由来已久,更早之前,它还不叫翻拍剧,而是叫舶来品。意在指那些从其他国家购买版权回国后,进行本土化的影视作品。在当时,还曾陆续涌现出《回家的诱惑一艳九鼎

容量更大但也更丑:苹果新智能充电壳来了原标题:容量更大但也更丑:苹果新智能充电壳来了 昨天有开发者从watchOS 5.1.2 beta 2中发现了苹果的新品,其就是全新智能电池保护壳,现在外媒又送出了更多有关这款新品的信息,相比之前来说它的电池容量更大了,但是也更难看了。 据悉,新的智能电池保护壳共有三个型号,分别是A2070、A2071和A2171,应该是针对三款不同的新机,分别是iPhone XS、XS Max以及XR,其会在今年年底前发布。 相比之前的智能电池保护壳来说,三款背壳内置的电池容量可能会更大,预计将超过之前2365mAh(苹果针对iPhone 7推出的电池背壳),并且有望支持无线充电。 不过要说明的是,这款电池背壳从外形上来说,要比上一代更加丑,毕竟电池变大了,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而售价上也会更贵,超过千元是一定的了。 一艳九鼎

再见,二维码,华为紧急宣布!支付方式大地震!原标题:再见,二维码,华为紧急宣布!支付方式大地震!支付行业突遭晴天霹雳!昨天,华为正式联手银联宣布:手机“POS机”试点合作项目正式启动。再见,二维码,手机支付行业巨变开始……支付行业巨变我们还感叹着扫码支付带给我们生活上的便利时,华为+银联的组合拳就已经打来。一个是世界通讯巨头,一个是中国银行业老大,两个原本不相干的行业,现在却互相牵手,他们图什么?手机POS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手机POS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手机POS机——一种全新的支付大环境!此后,华为的手机将会变成一部部“移动私人POS机”,转账不再需要扫码,手机轻轻一碰,立马转账付款完成。你不会再担心出现想要扫码却发现网络不好,无法转账的囧况;也不必担心,你只用支付宝,商家却要你使用微信支付的尴尬局面。终于华为和银联耐不住寂寞了,联手进入被支付宝+微信统治的手机支付市场。几年前,马云说,要改变银行,现在银行真的改变了!支付行业终于迎来了第三条猛龙,大变将起,风云巨变!什么是手机POS机手机POS机顾名思义就是将POS机系统移植在手机上,只要我们开通手机在线收单服务,我们的手机就变成了移动POS机。说起POS机,我们很多人都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我一艳九鼎

谁说年轻人不看纪录片原标题:谁说年轻人不看纪录片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动物们又到了交配的季节…… 三年前,提起纪录片,大多数人第一时间能想到的还只有《动物世界》这句经典台词。尽管央视有专门的纪录频道,但大多数纪录片一直没能抓住电视观众的心,收视率惨淡,全靠国家扶持来维持创作。 纪录片这个类别,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严肃”、“无聊”、“节奏慢”、“一板一眼”等标签,似乎天然就与年轻人有距离感。 第一部打破这种低潮的纪录片应该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平均收视率超 0.5%,超越同期其他纪录片。原因不言而喻,美食题材再加上陈晓卿的人文情怀,不仅刺激观众味蕾,还让他们产生强烈代入感。在《舌尖上的中国》续拍并引发全民热潮后,《寻味顺德》《老广的味道》等一系列其他美食纪录片也上了同一趟车。 但细究下来,除了美食题材,近几年纪录片领域“爆款”频出,且多发酵于网络平台。尤其是今年,许多网络平台不再满足于引进,而是亲自参与纪录片的制作。 除了美食题材之外,最早在网络平台获得成功的纪录片是《我在故宫修文物》,于 2016 年 Bilibili(下称 B 站)。这部以故宫文物修复师为主角的纪录片最初在央视九套播出,并未引起太大关注,但在 B 站播出之一艳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