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7 18:03 点击:736807

  11月20日,世界银行与普华永道全球在北京联合举办《2019年世界纳税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球发布会。《报告》显示,2017年度,中国的纳税改革表现亮眼,中国全年纳税时间进一步缩短为142小时,同比降低31.4%。纳税次数缩短为7次,企业办税便利水平持续提升。   《报告》衡量了全球大部分经济体的中型私营企业在过去十四年中税收营商环境的变迁。该报告通过“总税率和社会缴纳费率”、“纳税时间”、“纳税次数”和“税后流程指标”这四项关键指标评估各经济体的税收营商环境。14年以来,世界纳税报告首次在中国面向全球发布,这表明世界银行对中国税收的关注。   根据《报告》,在纳税时间指标得分进步最大的十个经济体中,中国榜上有名,此外,中国的纳税时间从2004年的832小时压缩至2017年的142小时,普华永道大中华区税务部主管合伙人吴家裕表示,这背后反映出税收数字化正在颠覆传统办税模式。(文章来源:城市金融报) (责任编辑:DF134) 家装

  11月19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座谈会,总结交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改革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分别开展了10家和12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在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实践,在授权放权、组织架构、运营模式、经营机制、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对于做好下一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工作,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方面,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将更多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纳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国务院国资委初步考虑新增10户左右试点企业,各地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要把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综合改革平台,同步开展落实董事会职权、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差异化薪酬分配改革、中央企业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等其他改革。   在进一步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方面,各级国资委要全面落实中央文件要求,按照“一企一策”原则,根据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家装

  科创板始终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尤其是围绕“首批种子选手”,已经发生多起谣言。11月20日晚,有消息称,上交所科创板相关人士要求某创投机构推选50家左右行业排名靠前企业,上交所将视情况重点调研。但当天深夜,上交所就发出澄清说明,称该报道不属实。   11月20日深夜,上交所在官方微博表示该报道在当天19时30分在网络发布后,该所第一时间就报道相关内容进行查实。经询,上交所任何人员均未就报道内容征询过创投机构。该报道严重失实,上交所已采取相关措施以正视听。   近期,上交所关注到,创投概念股引发市场关注,各类传播平台也频频出现挂牌企业的各类讯息,发布者群体复杂。为此再次声明正加速推进科创板和注册制试点的方案与制度设计,目前并无所谓的“挂牌企业名单”。上交所还提醒报道发布者,再出现未与该所核实的不实报道,该所将对发布人追究责任。   青年报记者留意到,资本市场上已有公司因“蹭科创板热点”被监管层点名。比如11月19日,任子行称,该公司投资设立的九合信息安全、九合文化创意、创稷投资和富海永成四个产业并购基金投资了京东金融、北森云、宝宝树、猎聘网等知名项目,并称上家装

  11月19日,人民银行网站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银行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旨在便利两国贸易和投资,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协议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440万亿印尼卢比),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近期,中国央行与境外货币当局签订了多项本外币互换协议。11月12日,央行称已经与英格兰银行续签了中英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00亿英镑),协议有效期三年。10月26日,中国央行与日本银行签署了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34000亿日元)的中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8月20日,中国央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续签了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1100亿马来西亚林吉特)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人民币国际化应有之义   本币互换就是以一定的汇率互换一定数量的双方的货币量,增加对方的外汇储备以应对不测之需。本币互换的双方通过这一工具提高两国外汇储备,以平衡两种货币供需,稳定汇率,防止出现外汇市场的混乱,特别在金融危机情况下。   具体操作中,在协议签署时两国央行获得对方信用额度;在对方申请发起互换并获得人民银行同意后,以发起交易日当日家装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减税降费的呼声再次高涨。与此同时,市场还希望政府扩大支出,刺激需求。因此,一个自然的逻辑结果是,3%的赤字率应该打破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围绕着该不该打破,业界产生了争议。   认为应该打破3%赤字率的人是从刺激需求以及降低企业成本的角度考虑,着眼于稳定经济增长。鉴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预期不确定性增强,在补短板这一前提下,适当提高基建投资规模是合理的;从为企业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降低税费成本也是积极的。   因此,在希望执行积极财政的人眼里,3%的赤字率红线应该打破,不能僵化地死守。   而事实上,在谈论该不该打破3%赤字率之前,应该认识到,虽然中央政府今年安排的名义赤字率为2.6%左右,但实际的“全口径”赤字率早已经超过3%这一红线,因为计算赤字率只考虑了一般公共预算,并不包括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另外,巨量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也没有统计在内。如果算上隐性债务、专项债券等,“全口径”赤字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   赤字率是国家信用水平的象征。如果轻易扩大名义赤字率,像一些地方政府那样丧失财政纪律,可能危及我国政府家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