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知识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8 17:17 点击:705364

  国家发改委日前透露,将进一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并加大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其中,落实放开落户限制、保障同城同待遇等政策成为重点。   发改委表示,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方案。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有机结合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惠及更多人口的内在要求。未来将进一步摸清改革障碍和工作短板,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整改措施,切实推动政策落地。   据了解,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各地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比2013年缩小2个百分点以上。   发改委介绍,未来将在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补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以及放开城市落户限制、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促进有条件在城镇稳定就业生经济管理知识

  记者11日从人社部获悉,人社部日前公布了截至2018年9月的全国各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数据显示,目前31省份最低工资标准中,超过2000元的有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浙江6省份。其中上海、北京、广东分别以2420元、2120元和2100元居于前三。排在末位的海南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430元。而按照相关规定,河北、安徽、重庆、海南4省份有望率先迎来新一轮上调窗口。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副研究员关博对记者表示,最低工资政策的核心是对收入分配不公的干预和矫正,政策对象主要包括公益性岗位、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等就业人员。“通过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对企业分配方式和分配标准进行规范,可以使相关群体获得基本收入托底,实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目标。”   根据人社部此前发布的《关于做好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形势发展和企业实际情况,稳慎把握调整节奏,将最低工资标准由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改为每两至三年至少调整一次。   记者发现,安徽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日期为2015年11月,即将满三年,有望率先迎来新一轮上调窗口。安徽省人社厅此前在公布2018年工作安排经济管理知识

  河北单次缴获毒品量最大贩毒案告破  大毒枭“喜子”落网警方缴毒约57千克  □ 本报记者  周宵鹏  □ 本报通讯员 张建林 臧新茂  河北省安新县端村镇马堡村,8月16日,凌晨4时,几十名荷枪实弹的民警悄无声息地从村中穿过,将家庭旅馆的一处房间团团围住。   破门,民警的枪口指向屋内睡眼惺忪的中年男子——公安部督办特大贩卖毒品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王喜。  王喜外号“喜子”,堪称河北省第一大毒枭。王喜的落网,标志着这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省境内单次缴获毒品量最大的贩卖毒品案告破,这个涉及河南、天津、吉林、内蒙古、黑龙江哈尔滨、河北廊坊、白沟新城、定兴、高碑店等地的特大贩毒网络被彻底捣毁。  截至8月20日,共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42名,缴获毒品约57千克,猎枪3支、仿六四式手枪1支、仿左轮手枪1支、制式气枪1支,假手雷一枚、子弹若干,查获毒资92万余元。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从河北省公安厅了解到此案的侦破详情。  狡猾毒贩接连逃过抓捕  2017年8月,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发现一绰号为“喜子”的男子长期在保定市区及周边县市贩卖冰毒。同时,高碑店市公安局也有吸毒人员供述,吸食冰毒来源就是“喜子”的马仔。  经过初查,经济管理知识

  公安机关已破2.1万民生案  本报北京10月11日讯 记者刘子阳记者今天从公安部获悉,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持续推进打击食品药品农资等假冒伪劣犯罪和环境污染犯罪,截至目前,各地共破获食品药品农资和环境犯罪案件2.1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万余名,取得明显成效。  据了解,10月10日起,全国公安机关开始为期3个月的深化打击食品药品农资和环境犯罪行动,突出打击治理民生领域犯罪问题。  在食品领域,重点打击农产品水产品非法添加、私屠滥宰、制售假劣食品、保健品非法添加和虚假宣传等犯罪活动;在药品领域,重点打击假劣抗肿瘤类、抗生素类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风湿病等慢性疾病用药类以及儿童用药、中药类、美容针剂类等危害药品安全犯罪;在农资领域,重点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限用农药和非法生产、销售假劣农药、兽药、种子、化肥等破坏农业生产和侵害农民利益的各类假农资犯罪;在环境领域,重点打击非法排污、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废物、非法采矿采砂、非法捕捞、搭建“大棚房”等非法占用农用地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经济管理知识

  视频网站对会员推送各类广告或构成违约 “专属推荐”不能回避广告性质专家认为  对话人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孟 强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副主任  郑 宁   《法制日报》记者       韩丹东  《法制日报》实习生      李紫薇  合同制定方负有提醒义务  记者:据了解,当下网络视频观看几乎在播放内容之前都会有广告,同时视频网站也会推出会员服务免除广告,但是仍会推荐针对会员的“专属推荐”广告,怎么看视频网站的这种行为?是否构成虚假宣传?  孟强:广告法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从事广告活动,适用本法的各项规定”。根据广告法的规定,视频网站在视频中为他人推销商品或者服务而发布的内容,无疑构成广告法所规定的广告,因此必须符合广告法对广告的一般要求和对互联网广告的特殊要求,如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等。这不是视频网站自行解释为“专属推荐”就可以回避广告性质的。  同时,对于视频网站向用户收取特定费用而出售的会员服务,如果承诺了会员免除观看广告的,则构成视频网站与会员之间的合同条款,如果用户付费成为经济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