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6 19:32 点击:698912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9月28日在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日,证监会正式发布《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共三十八条,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一是维持适当门槛,支持机构“走出去”。整合两类机构“走出去”的条件,要求机构诚实守信、合规经营,财务状况及资产流动性良好,法人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效。 二是规范业务范围,完善组织架构。要求境外子公司突出主营业务,规范组织架构,限制返程投资,并给予现有机构三十六个月过渡期以达到相关要求。 三是督促母公司加强管控,完善境外机构管理。四是加强持续监管,完善跨境监管合作。   高莉表示,此举是为依法有序推动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走出去,切实加强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对境外机构的管理。   据介绍,管理办法出台后,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可依照管理办法和服务指南的要求,依法报送相关申请。 (责任编辑:DF380) 琅琊

  9月28日,在第二届中国(深圳)公司治理高峰论坛暨排行榜发布会上,深圳市公司治理研究会联合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发布《深圳市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报告(2018)》(简称“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显示,深圳市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总体领跑全国,但发展依旧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与此同时,论坛还发布了《2018深圳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十佳排行榜》《2018深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十佳排行榜》等四项榜单。其中,平安银行、共进股份、飞亚达A、莱宝高科、农产品、天威视讯、天健集团、天虹股份、深高速、新宙邦获评公司治理十佳。   评价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深圳市A股上市公司共有272家。在公司治理水平上,这272家上市公司存在一定差异。评价报告指出,按行业划分来看,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制造业等行业的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相对较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总体仍然偏低。   此外,按市场板块来看,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监事会治理方面,大部分公司监事会规模仅满足公司法的最低要求。   总体而言,琅琊

  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三季报预约披露时间表28日出炉。   根据时间表,沪市率先发布三季报的是凌钢股份,其三季报披露的日期是10月10日。在它之后,佳都科技、中华企业、旗滨集团、南威软件和方正科技将次第登场,分别在11日到13日披露各自的三季报。   深市方面,深市主板公司炼石有色将在10月9日率先披露三季报。随后,中小板公司多喜爱将在10月11日披露三季报。此外,在创业板公司中,中航电测、金运激光、初灵信息、隆华科技、中环环保等将在10月16日披露三季报,成为创业板首批披露三季报的公司。   从目前来看,在首批公布三季报业绩的上市公司中,只有南威软件在此前公布了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1.0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80.98%。对于业绩大幅预增,公司的解释是主要因为报告期内主营业务项目验收合同额快速增加,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责任编辑:DF392) 琅琊

  9月28日,由上海证监局、上海证券交易所指导,上海上市公司协会、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主办的“真诚互动交流共建和谐市场——2018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举行,上海辖区135家上市公司参与了此次活动。   上海证监局相关负责人在活动致辞时表示,上海地区上市公司集体接待日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年,参与公司累计300余家次,投资者提问约8000个,回复率超过80%。活动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沟通的平台,受到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欢迎。证监会始终高度重视证券市场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监管工作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要求。近年来,证监会不断加强投资者保护各项工作,在制度建设、监管执法、教育服务等方面落实了一系列举措,如出台投资者教育基地监管指引,持续推进投资者教育基地建设,不断创新投资者教育形式;积极推动完善投资者损害赔偿救济法律制度、司法解释等,不断加强对投资者损害的司法救济保护等。   在线互动交流过程中,与会的上市公司高管就公司经营、战略发展、财报数据、利润分配、股权质押、市值管理、国企改革等琅琊

  2个国家级创新型保险要素平台、11家航运保险营运中心、43家保险法人机构、9项自贸区保险业改革建设文件……外加系列改革举措被复制推广,这样的成绩单可谓亮丽,但这绝非检验五年来上海自贸区保险改革开放成效的唯一标尺。   “保险强国”的序曲,在上海自贸区这方试验田里奏响。在自贸区改革“下一季”,上海又将如何谱写崭新乐章?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五周年之际,围绕热点话题,上海保监局相关负责人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   上述负责人透露称,在新时期将继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推动更多制度新红利。“解决‘有没有’问题成效已显,接下来要解决‘好不好’问题。下一步将积极推进上海自贸区保险改革建设的各项任务,将上海自贸区打造成为保险业改革建设标杆,取得更多可复制推广经验,服务全国自贸区改革建设大局。” 保险产品注册制等自贸区保险制度创新涌现,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医保个人账户余额购买商业保险、全国首款海事诉讼保全责任保险、粮食作物收入保险、保单质押贷款资产证券化项目等创新硕果累累。截至目前,已有18项保险创新案例入选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在业内外引起广泛反响,起琅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