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儿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4 11:44 点击:694278

摘要 【河南:逐步削减煤炭消费总量】河南省印发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目标指标是到2020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全省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逐步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到2018年年底,京津冀传输通道城市煤炭消费总量下降3.2%。到2020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较2015年下降10%。(证券时报网)   河南省印发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目标指标是到2020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全省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逐步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到2018年年底,京津冀传输通道城市煤炭消费总量下降3.2%。到2020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较2015年下降10%。 (责任编辑:DF134) 海的女儿

原标题:中秋节的时代价值 【守望家园】 传统节日是在数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的时间生活传统,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段落标志,在节日之上,人们赋予其丰富的文化意义。节日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与信仰,与中国人的精神联系紧密而强烈。【一】中秋是传统大节,中秋节的核心文化内涵是团圆庆贺。中国节日时间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节期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月半时节的满月,常给人以圆润丰满的美感,中秋之月是一年中最迷人的月亮。农历八月十五,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玉露生凉,“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宋·林光朝)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围绕着中秋明月这一特殊天象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祭月、拜月,赏月、玩月、走月、跳月,中国人的心态情感在如水的月光之下,表现得生动而自然。中秋在传统的四大节日中,虽然成型最晚,但影响很大。部分原因是中秋节俗有久远源头,更重要的是中秋节俗贴近了民众生活的需要,民众将秋季的节俗都集中到中秋,使中秋成为四季庆赏的大节之一。拜月、赏月、团圆庆贺是传统中秋节俗的核心,从当代社会生活看,它依然有着符合民众生活需要的现实意义。当然这种需要重点体现在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上。拜月海的女儿

古代文艺青年们这样庆丰收  当秋风吹起,沉甸甸的果子挂满枝头,金黄色的麦穗随风摇曳,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穿梭……如此美景,时不时在朋友圈“刷屏”,传递着人们对丰收的喜悦。那么,在没有朋友圈的古代,文艺青年们是如何抒发丰收心情的呢? 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干挂梁梠。   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王安石《后元丰行》   点评:水田里稻子绵延无边,渔网上的鲥鱼堆满了水中的沙洲;水边的荻芽又肥又甜,味道超过了牛乳。脑补了一下这稻香鱼肥的画面,垂涎欲滴啊。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   点评: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谷,打谷场里传出阵阵歌声,打谷子的声音一直响到天明。一派金秋丰收农忙景象,这就是“累并快乐着”吧。 豚栅鸡埘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王安石《歌元丰五首》其一   点评:傍晚时,禽畜纷纷回归笼圈。诗人四处转转,发现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不禁身心怡悦,行步飘然: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啊。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王海的女儿

  丰收啦,丰收啦~   嗨,大家好!历经了春播、夏耕、秋收,我终于沉甸甸地回来啦!   我是来自东北的大米。我属于稻米小家族,我和麦类、豆类、薯类等都属于粮食大家族。   我们为人类提供诸如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每年春天,农民伯伯不仅要将我从一粒种子孕育成秧苗,还要帮我整理好床铺。到了插秧季,我该从温暖的育苗棚里搬家到稻田里。为了让我在新的环境里茁壮成长,风吹日晒是避免不了的,蹲腿弯腰也是农民伯伯工作的日常。   好了,可以静待丰收了吗?没那么简单!   整个夏天,温度、光照、风力、病虫害等很多因素都足以左右我的长势。除虫除草、祛病除菌、施肥灌排……不管是日晒还是雨淋,我都需要被农民伯伯惦记、呵护。   好不容易熬过夏季,迎来了收获我的季节。   稻田里,收割机轰鸣作业,收割、脱粒、装袋,一气呵成;   晾晒场上,干燥、删选,我完成了从稻谷变成稻米的华丽转身。   从一粒种子变成白花花的稻米,我们稻米家族要走过漫长的旅程。   这段旅程,诸如双季稻、三季稻最短需要90天左右,而像单季稻则需要春夏秋三个季节。这段旅程,我离不开阳光雨露,更离不开人们的辛勤耕海的女儿

新华时评:农民丰收,全民丰收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题:农民丰收,全民丰收   新华社记者 董峻、管建涛   23日,农历秋分,我国迎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处处秋色好,家家庆丰年。在这个秋天里,亿万农民辛勤劳作的汗水,滋润出最美的果实,带给人们最充实最饱满的喜悦之情。粮满仓、腰包鼓是农民的丰收,也是全民的丰收。   农,天下之大业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各产业的丰收、农村各领域的变化,为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夯实了根基。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超过6亿吨, 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全面提高。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也主要装的是中国粮。   丰收是什么?不是单纯的增产,而是产量、质量、效益的全面丰收。我国地域辽阔,作物种类繁多,耕作时间不一。为了可持续发展而主动发力,调减无效供给、提高产业门槛,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这才是新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正确选择。   在基本解海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