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机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6 17:56 点击:693135

  在减税降费背景下,今年财政收入仍然维持较高的增速。叠加信用收缩等因素,呼吁为企业减负的声音不断。  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就要更大力度通过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激发市场活力。不仅要坚决落实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还要研究明显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中国政府正在研究明显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对在中国注册的中外企业都一视同仁。  除了政策已经明确的适当降低社保费率之外,还有哪些减负空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业内专家获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均存在减负空间。今年5月1日增值税税率下调1%,税率朝着“三档并两档”的方向,税率仍有下调空间。  业内专家提醒,部分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减税同时应推进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缩减政府支出规模,否则政策实施容易走样,减税也容易变成未来的负债。好时,降低税率作用不大。 (责任编辑:DF392) 注册机

  冬奥会已进入“北京周期”,距离2020年2月首场测试赛还有16个月。   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冬博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瑞士、奥地利、日本等冰雪产品展位发现,在国际冰雪市场增长平稳甚至停滞的情况下,中国“3亿人上冰雪”的庞大市场,吸引了国际冰雪大国的热门关注,近年瑞士、挪威等国积极向中国推广冰雪旅游以及各项冰雪运动。   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表示非常看好这个行业,他认为中国的冰雪产业市场能达到3000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有非常大的投资机会和潜力,尤其中国提出要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GDP增长大概有5%,他非常希望能够看到奥地利跟中国在冬季运动上能有更多的合作。今年他们跟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签了备忘录,从2014年开始,他们已经和张家口有合作。在奥地利,有40%的家庭都会参与到冬季运动中,奥地利的很多公司都跟中国有合作,中国冬季运动开始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发展很快。   IDG亚洲总裁徐洲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市场潜力很大,奥地利、瑞士这些冰雪强国也都在推广冰雪资源,都是为了吸引中国的消费者出境体验冰雪特色旅游。中国办冬奥会也是打开了巨大的市场,除了吸注册机

  市场上有“商业银行理财投资范围放宽,直接入市已基本没有障碍”的声音出现。但掌握入市资金的银行资管人士指出,这是一种误读——新的业务指南,只是减少了银行理财在开户环节的通道嵌套,取得跟其他资管产品在开户环节的平权地位。   9月19日晚间,中证登发布了修订后的《特殊机构及产品证券账户业务指南》。新版本的业务指南对资管产品开户的要求进行了全面调整。其中,对银行理财开立证券账户的实质约束和申请开立中的便利化措施作了安排。   市场上随即有“商业银行理财投资范围放宽,直接入市已基本没有障碍”的声音出现。但掌握入市资金的银行资管人士指出,这是一种误读——新的业务指南,只是减少了银行理财在开户环节的通道嵌套,取得跟其他资管产品在开户环节的平权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银保监会对公募理财能否投股票、如何投尚未进一步明确。“如果说理财开户解决的是技术问题,那么公募理财是否允许投股票则是制度问题。”国泰君安首席银行业分析师邱冠华预计,针对后续公募理财投股市、股权质押的堰塞湖问题,监管层也很快会有相关方案。    (责任编辑:DF309) 注册机

  一些月饼生产厂家不明一些企业跨界卖月饼为推广品牌   网红月饼背后存复杂利益链   □ 本报记者   赵丽   □ 本报实习生 马嘉   又是一年中秋到,但月饼似乎悄然改变了它原本“甜腻”“厚重”的刻板形象,成为新一代网红食品。走上网红之路随即给整个市场带来可观的收益,2017年月饼市场的销售额超过百亿元,而要买上一块网红月饼,你可能要排上两三个小时的队。   今年的“月饼大战”已经打响,与以往的面点企业、酒店企业争抢月饼市场不同,“朋友圈私房自制月饼”“跨界月饼”纷纷加入战局,很多非月饼企业甚至非食品领域的企业加入到月饼的开发和销售行列,而市场则更追求口味和性价比。   从以往的“味道的战争”到营销创意的比拼,“月饼大战”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曾经被贴上“传统”标签的月饼也开始再度走红成为市场赢家。本报记者在过去两年持续关注中秋节月饼销售后,发现继私厨月饼以及养生月饼等各式噱头月饼外,月饼包装以及营销再次成为新热点,乱象频出。   缺乏透明度的网红款   近年来,月饼最红火的销售地,已经从面包房、星级酒店的大厅转移到朋友圈中。早在8月初,一些月饼企业和个体作坊开始“抢滩”微信朋友圈,很多注册机

  央行行长易纲日前发表《主动有序扩大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署名文章,其中再次透露“沪伦通”好事将近。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大幅度的开放。“从监管、交易所、交易机制、市场主体、产品等各个方面看,可以说,一个全面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已见雏形”。这一过程显然并非一蹴而就,审慎而又积极是贯穿其中的主基调。本文对此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借此鉴往知来。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便积极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发行国债和企业债。90年代起,国有大型企业开始尝鲜国际股票市场IPO,投桃报李,国内B股正是此时设立,向国外投资者开放。1994年,我国在汇率并轨和结售汇制的基础上,建立起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6年,我国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时针迈入21世纪,历经15年的努力,2001年我国终于加入WTO。一年后,证监会和人行联合出台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这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实质性步骤真正迈出。此后,RQFII、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等持续推出,制度持续完善,最为关键的是注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