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大招风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6 18:21 点击:689244

18岁女孩屋内天花板惊现摄像头 一查竟是老爸干的18岁,是叛逆的阶段。作为父母,在这个阶段更要好好引导。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但有时因为爱说不出口,往往容易引起误会。下沙某社区妇女主任小李就参与过一起父女间闹矛盾的调解。经过3个月的努力,终于让这对父女敞开心扉,化解了矛盾。房间发现摄像探头女孩打了110报警今年5月的一天,小李接到110报警平台一个联动警情,称小区里有人被家暴。她决定去看一看。报警人是一名女孩叫婷婷(化名),今年18岁,在杭州一所职校读书。婷婷平时住校,只有周末和暑假才回家。那天,她因为要找一件衣服,就请假回家了。无意中,她发现房间天花板角落里有个摄像头。由于之前婷婷曾经和爸爸老陈大吵了一架,她怀疑摄像头是爸爸装了,用来监视她的。老陈下班回到家,婷婷一脸不高兴,质问爸爸摄像头的事。老陈表示,摄像头确实是他装的,但并没有通电。婷婷认为不管通没通电,爸爸这样做侵犯了她的隐私。两人为此吵了起来。盛怒之下,老陈动手打了女儿。婷婷不示弱,打110报警,称自己被家暴了。“我都这么大了,也应该有自己的空间,爸爸这样做就是侵犯了我的个人隐私。而且,他还因为这事打我。这样的爸爸不要也罢。”婷婷一边哭一边说。对于这件事,边上的老陈似乎欲言又止。小李便将他叫树大招风

父亲在整理柜子时,翻出了一个锈迹斑驳的方形铁盒,里面是一些旧邮票,还有几张粮票和肉票。他翻看着这一张张票证,勾起了对往日物资匮乏岁月的记忆,不由得又一次给我们讲起了关于这些票证的故事。改革开放前,由于各种物资相对紧俏,国家为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基本需求,商品实行“定人定量”供应,一切物料都凭票供应。当时,国家推行票证制度发放的购物票就是按量供应商品的凭证。票证通常分为“吃、穿、用”三大类。其中管吃的粮票,成了除人民币之外使用最广泛、价值最稳定的中国“大票”。父亲说,过去买什么都得凭票,家里得时时备着大米票、肉票、布票、油票、煤票等票证,需要什么样的商品就得用对应的票证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票证当时基本上都是按户口本发的,粮票按年龄发:6岁以下的儿童每月7公斤,6至10岁的小学生每月9公斤,成年人每月17.5公斤。每月每人发半斤肉票、半斤油票、半斤豆腐票。此外,有些福利好的单位还发鸡蛋票、盐票、火柴票、肥皂票等。每月家里必须计划开支,粗粮和细粮搭配着过,以稀饭为主,如果你想吃上一次鱼,或者吃上一把瓜子、花生,只能等到有货供应的时候,还得排起长队凭票购买。“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粮票、布票为树大招风

海外网9月17日电16日,韩国釜山警方以涉嫌诈骗为由,拘捕了66岁的女性A某。韩国《国民日报》说,该女性冒充朴槿惠亲戚,编造能介绍青瓦台副部长秘书职位的事实,骗取曾是大学教授的61岁男子1亿9060万韩元(约合117万元人民币)。警方称,2013年6月到2016年11月期间,A某使用假名与60岁的男性B某接触,称自己是朴槿惠总统的亲戚,可以跟青瓦台打招呼,帮助他争取到副部长秘书的职位。她还谎称与朴槿惠关系非常亲密,“常送她泡菜”。结果,B某信以为真。随后,A某多次以买衣服、过节礼物、海外考察等为由,先后127次向B某索要1亿9060万韩元。不过,B某苦等三年之后,也没当上青瓦台秘书,这才向警方报案。警方调查后还发现,几年前,A某还曾冒充乐天建设公司会长的亲戚,并以能帮助获取餐厅运营权为由,骗取他人1亿韩元。不过A某一直潜逃至诉讼时效到期。树大招风

  近期,广东省国家安全机关侦破了一批台湾间谍案件,对多名犯罪嫌疑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力打击了台湾间谍情报机关实施的网络渗透、策反、窃密活动。国家安全机关提醒,警惕身边的间谍,如果你发现了间谍嫌疑人员或者线索,请立即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举报电话: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网站:www.12339.gov.cn。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栋  网上的“兼职工作”  黄埔和南沙是广州船舶工业集中区。然而,个别利欲熏心之徒,有的还身为船厂职工,却卖身求“财”,成为台湾间谍的爪牙。  张达坚(化名),男,2011年,先后在广州、东莞等地打工,2018年1月起待业。梁源华(化名),男,先后在多个造船厂工作。秦小涛(化名),男,毕业于某职业技术学校,在广州一家电脑公司做打包工。  2017年元宵节前夕,张达坚通过一则网上招聘信息,在微信名为“Mr。李”的台湾人那儿获得了一份“兼职工作”。谈好报酬,那位神秘的“李哥”频频向张达坚布置任务。后者按照指定“作业”,划定专程线路,“用心”观察记录。  无独有偶,梁源华亦是事先在QQ结识昵名“实现梦想”的老板,然后被发展为台湾间谍的情报员,秦小涛则自愿做了昵称“美丽花儿”实为台湾间谍的 “兼职人树大招风

闺蜜扮算命大师诈骗百万获刑10年 二审驳回重审原标题:闺蜜扮算命大师诈骗百万获刑10年 证据不足退回重审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张子渊刘艺龙)一对有着七八年感情的90后闺蜜,感情好的时候曾经“无时无刻不在一起”,却因一方认定另一方假扮算命大师通过微信为对其诈骗百余万,将对方告上法庭。一审法院审理查明,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间,被告人李安琪利用微信虚构算命大师主力、给被害人张馨月介绍男朋友及男友妹妹等多人,与被害人张馨月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李安琪以购买水晶配饰、请大师摆阵做法事帮助被害人张馨月及男友、家人消灾转运、保佑平安等名义,多次骗取被害人张馨月人民币120余万元。2016年3月24日,被害人张馨月在微信聊天过程中发现被骗,与被告人李安琪对质,李安琪于当日还张馨月59.5万。2016年3月28日,张馨月向公安机关报案,2016年4月5日,李安琪被抓获归案。2016年4月27日,李安琪之母代为向张馨月还款80万元。2017年12月28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李安琪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李安琪当庭否认诈骗一事,并认为被害人张馨月诬告。宣判后,被告人李安琪不服判决上诉。2018年9月14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刑事裁定,撤销一审判树大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