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6 21:41 点击:68742

摘要: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团队理论也已经成为当前管理理论中的热门话题,而团队逐渐成为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因团队自身具备更为有效以及管理灵活等特点,使其成为目前提高企业等组织运行效率的重要方式。本文结合团队的定义,对如何做好公司管理团队建设进行详细的探究与讨论。关键词:企业 团队理论 团队 组织形式应该说,进入21世纪以后,团队领导进入了其鼎盛时期,而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尽快地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势必要摒弃以往那种单打独斗的方法,并以团队领导模式取而代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和手段来切实做好对公司管理团队的建设工作。一、概念与定义1.团队定义这里所讲的团队,是当前人们最为关注也最为重视的管理理念之一。应该说现阶段很多团队理念都同上世纪60年代起源于日本的员工参与运动以及“品管圈”理念有关。所谓“品管圈”又被称作QC小组,主要就是指在相同工作场所之内,进行自主有效质量管理活动的一些小团体。从团队的发展历史来看,QC小组对现阶段的企业管理理念以及相应的团队发展都带来比较大的影响。目前,人们对于团队的定义和概念有很多,依据相关标738

重心从经济发展转向生活质量现代人栖居于城市,城市生活质量的高低被视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本次调查中,有7成以上的城市网民不满意当前的生活质量,只有一成的网民认为满意。另有一成表示很难说。在当今的发达国家,人们对经济成长的关心已经被对生活质量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关心所取代。从“田园城市”到“新城市主义”以及“精明增长”,从大伦敦、大温哥华到新泽西洲发展与重建规划,发达国家的城市和区域规划理论和实践都将提升生活质量作为主要目标。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当前中国城市的生活质量似乎并不尽人意,而与此相关,调查中近一半的网民认为自己患有“城市焦虑症”,两成人很难确定,只有3成的人表示自己没有问题。对于其原因,“房价、物价飞涨”被网民列为首选,随后按投票顺序依次是“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自然环境恶化”“社会保障不健全”“城市规划布局杂乱”“交通效率低下”“就业压力大”“城市安全指数低”和“城市化过快”等。北京大学城市和区域规划系主任吕斌指出,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城市病问题归根结底是城市化路径问题——城市化不仅仅是追求量的扩张,更重要的是对质量的提升,这需要一个健康的城市化过程。吕斌认为,这样一个健康的城市化738

摘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区域人才开发在面临重要战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以青岛开发区为例,对新形势下人才开发基础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三大人才工程”和“三大保障平台”共41个项目的开发设想。关键词:人才开发 可行性 项目化 理论研究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价值和地位日益凸显,人才资源成为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开发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驱动力。为赢得人才竞争优势,各地应依据自身特点,制定本地区人才开发目标,提高人才开发活力,打造区域人才中心。本文以青岛开发区为例,对区域人才开发进行可行性与项目化研究探讨,期达窥一斑而知全豹之功。2012年,青岛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5.01亿,规模工业完成产值4331亿,以占青岛市不足3%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市1/5的生产总值、1/4的工业总产值,综合实力多年位居国家级开发区前5名。全区人才总量达19.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30%,人力资源供给指数多年居国家级开发区第4位。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区域竞争形势下,要坚持科学发展保持领先优势,在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就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加大创新创业力度,加强以人才为核心的智力体系建设,提738

摘要:本文基于美国舒尔茨人力投资理论及其在企业实际运用中的不断发展,主要解释了人力投资理论的含义、特点、重要性和实施目的,重点阐述了人力投资在企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而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重视人力投资,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企业核心人才队伍,增强企业人才竞争力。关键词:人力投资 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队伍人力投资理论奠基人应推美国的舒尔茨,他认为:物的投资和人的投资都是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而人的投资作用往往会比物的投资作用大得多。他测定: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农业生产的增长只有五分之一是物的投资引起的,其余主要是教育以及科学技术的作用,而科学技术的改进也是由于教育的结果,归根结底是对人进行了教育,提高了人的知识、技能、文化水平。这是当代经济中最突出的特点。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逐步从掠夺自然资源转向争夺人力资源,谁拥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就能够真正了解市场的动向、客户的需求,并创新产品、掌握市场主动权、占领市场制高点,进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人力投资是企业拥有优秀人才的主要和重要的途径。人力投资不仅仅是表现在量上,更重要的是它表现对质的追求,它具有动态积累性、能动性和递增收益性,是一个长期过738

【摘要】 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39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企业会计准则总体上贯彻了资产负债观的思想,这表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由收人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过渡。同时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两种不同的收益确定观。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计算收益。【关键词】 资产负债观 收入费用观 收益2007年1月1年实行的新会计准则与以前的《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在会计核算、计税差异等方面有较大变化。其中新会计准则采纳资产负债观取代收入费用观,使用暂时性差异替代时间性差异,开始采用与原有规定有较大改进的会计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会计理论中经常被忽略的一对概念,但它们与收益的确定、会计要素的定义以及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之间的关系却有着十分紧密地联系。确立不同的观念,对计算收益有着重大影响。一、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含义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原本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理论。资产负债观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因此当资产的价值增加或是负债的价值减少时会产生收益。而收入费用观则通过收入与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业收益,按照收入费用观,会计上通常是在产生收益后再计量资产的增加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