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说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7 10:01 点击:685342

  8月31日下午,陈先生来到长兴农商银行,准备申请不动产抵押贷款。把各项资料交给银行后,被告知回家等待一到两个工作日即可,无须再去不动产登记中心。“9月3日,我就接到银行电话,贷款申请通过审核可以放贷了,这个效率出乎我的意料!”陈先生说。  给陈先生带来方便的,是长兴县8月底开始实施的银行服务联动办理。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长兴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以长兴农商银行为试点,将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延伸到农商行总行,双方共同推行不动产抵押登记“全程网办”服务模式,相互提供业务支持。  此次改革主要针对全县范围内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申请人将贷款申请提交银行,长兴农商银行受理后,安排专人通过长兴县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完成抵押登记的网上录入,将纸质申请资料的影像数据实时上传。不动产登记中心对上传资料进行初审、复审以及核定登簿,如此一来,银行可通过网络实时获取不动产登簿信息,随后打印不动产登记证明、不动产登记审批表、不动产证明领证签收单,签字后即可领取不动产证明,办理放贷手续。  “以前将申请资料交到银行后,还要去不动产登记中心开具不动产权susan说

  舟山市普陀区桃花镇大石头村头山上有一块天然巨石——大佛岩,大石头村因此得名。一场垃圾分类绿色风暴,让这座古老的村落焕发新颜。  大石头下的安静村庄,一个个农家小院整洁清爽,各家各户门前都放有分类垃圾桶。“以前大家没有环保意识,各种垃圾随意乱丢;现在不但自家的垃圾认真收集,连邻居家的都不愿意放过……”村民周女士说。  其实,大石头村只是一个缩影。在普陀,以桃花镇为代表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亮点颇多。 环保工程,首先有了全民积极参与的前提。  每天,分布全镇的60多位保洁人员都会带着他们的“吉祥三宝”准时叩开居民家的大门。哪三宝?秤、磁力棒和透明桶。当地的分类法采取简单的两分法,即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两种。保洁人员首先将磁力棒排除瓶盖等金属垃圾,然后将可腐烂垃圾(厨余垃圾等)沥干、称重,根据重量发给村民兑换币;厨余垃圾越多,兑换币也越多。村民们拿着兑换币即可随时兑换各种日用品。而这些厨余垃圾也将被统一运往桃花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中心。  当这些可腐烂垃圾到达处理中心后,“接待”它们的是国内第一家使用日本专业餐厨垃圾分类降解技术的设备,自去年5月投susan说

  日前,《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油加注安全管理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签署,这是全国范围内推出的首个船用燃油加注领域联合惩戒备忘录,标志着舟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域设在舟山,以油品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为核心,而保税燃油加注是油品全产业链布局的主要切入口。目前,国内已有10家从事保税燃油供应企业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完成业务布局,其中5家保税燃油经营企业拥有全国牌照,现有备案从事保税燃油加注的船舶50艘,从事保税燃油加注的外轮代理资质企业84家。   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油加注联合惩戒机制由舟山市发改委、舟山口岸办、舟山海事局等11个部门共同建立,于9月起试行。联合惩戒对象主要为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营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油供应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供油企业、船舶代理企业和供油船舶等,将对“因违反操作规定引起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等安全或污染责任事故”等六大行为开展联合惩戒。   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油供应量已突破200万吨,暂居国内第一susan说

  人工繁殖成活又一例 小江豚迎来出生百日  本报记者 李大庆   9月10日,一头小江豚在武汉中科院水生所迎来出生百日。虽然它现在还是以吃母乳为主,但像所有顽皮的孩子一样,这头雄性小江豚也开始和妈妈“福七”抢鱼吃了。   福七今年9岁,是水生所2011年从鄱阳湖引进的一头雌性江豚。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告诉记者,去年8月,科研人员通过B超检查发现福七疑似怀孕,然后通过孕酮激素检测得到确认。他们为福七准备了它最喜欢吃的小鲤鱼搭配精挑细选的鲹鲦鱼,同时还为它专门新装修了位于繁殖厅的“产房”,并定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状况。   6月2日凌晨1点零1分,训练员主管王超群发现福七生殖孔有黄色膜状胎衣露出。6点25分,母豚安静地漂浮于水面,并持续勾尾,幼豚慢慢娩出。14点24分,胎盘完整娩出,至此分娩过程顺利结束。临近零点,训练员才首次观察并确认幼豚吃到母乳。   小江豚生长非常迅速,营养需求也不断加大。训练员通过增加饲喂餐数,调整活饵比例来保证豚妈妈的营养。一个月后,小江豚的行为也越来越丰富,开始表现出吐水、捕鱼、跳跃、追逐等多种行为。8月13日,训练员首次确认小江豚吃到第一条小鱼。现在,小江豚已满100天,进入了susan说

  逆向操作 中国科学家让液滴变气泡  科技日报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张梦然)一般来说,气泡破裂后会产生液滴,但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1日发表的一项物理学研究中,中国科学家团队描述了一种逆向操作的方法——让液滴转变为气泡。   据了解,该成果有助于找到液—液界面的操纵方式,对软物质制造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声悬浮技术,是地面和空间条件下实现材料无容器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声悬浮能让液滴在声波作用下悬浮在空中,是液滴动力学研究的常用技术。   而声压是大气压受到声波扰动后产生的变化,即大气压强的余压,利用声压,科学家可以把液滴压扁成很薄的液膜,并诱导屈曲现象,从而实现液滴的变形。   此次,中国西北工业大学臧渡洋及其同事将这些已观察到的现象相结合,以对气泡的形成进行控制。   研究团队先通过声辐射力将液滴压成薄片状的液膜,再通过超声场让液膜弯曲成碗状,内部为共振腔。研究团队发现,共振会让腔体扩大,并引导周围的液面弯曲,最后收缩成一个闭合的气泡。   研究人员观察到的这一过程,指出了一条形成气泡的新途径,而这一途径对于食品、化妆品及制药行业的泡沫等软物质制备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susan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