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c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9 03:57 点击:682346

  导致行业集中度提高有三个原因:行业衰退、产业升级、用户趋同。   尽管市场份额跌到20%之下,但是苹果公司仍然拿走整个行业90%以上的净利润,我们似乎习惯了智能手机行业的利润结构。   A股公司2018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巨头公司吞噬所属行业净利润的现象,已越来越多发生在更多的行业。这不仅造成行业各种统计数据的失真,而且迫使投资者必须提高巨头公司的配置,使得其他同行公司估值水平下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集中度趋势。   近期,苹果公司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美国股市历史上首家,并带动美国科技股市值水平达到新的高度,随后亚马逊市值也于盘中突破1万亿美元。历经多年的连续上涨后,美国科技股估值是否存在泡沫成为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但没料到2018年各家巨头公司继续创出历史新高。   对苹果公司的已有分析何其繁杂,在笔者看来,苹果公司多年来一家独享行业90%利润,并随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终于实现了公司市值的持续扩张。树不会长到天上去的古谚,在苹果公司这里似乎不灵光了。   近期与业内人士交流时,笔者了解到,从2018年A股公司半年报财务数据看,汽车制造等部分行业也出mpc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及合计持有金额双双创历史新高,1680家上市公司(仅统计报告期前上市的企业),合计持有投资性房地产首破万亿元,达到10477.12亿元。此外,这是A股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连续第9个季度环比增长。   而就在上半年,有7家公司通过投资性房地产赚超亿元,同期没有公司亏损过亿,这一定程度上释放出房价仍处于上涨态势之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房价逆转,利润也有可能就此回吐出来,尤其是对于那些持有投资性房地产较多的公司。   自2006年以来,A股市场首次出现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靠前的浦东金桥、张江高科、中国国贸等多家公司,持有金额均超过20亿元。彼时,500多家公司合计持有投资性房地产金额731多亿元。此后的十多年,A股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持续扩张,40多个季度只有6个季度持有金额环比下降。截至今年上半年,1600多家A股公司,合计持有投资性房地产金额高达10477.12亿元,比2016年底增长超13倍。   值得注意的是, A股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金额已经连续第9个季度环比增长。数据显示,A股公司半年报持有投资性房地产mpc

  需求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市场在哪里。老的需求即传统意义上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新需求就是所谓“新三驾马车”。老投资就是房地产、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产能这三块投资。老消费主要是房子、车子、家电。出口原来主要是为欧美消费国进行生产,包括山寨化产品的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   由于传统三大投资领域全面减速,产能过剩和债务约束问题严重;传统“衣食住行”消费也在一定程度上趋于饱和,官方说法是“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同时,全球总需求增长放缓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优势消退,也使得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减弱。我国的经济增长逐渐从靠老的三驾马车拉动,转向新三驾马车。新的三驾马车则是深度城市化、消费升级和“一带一路”。   1、有效投资。老的投资主要是“铁公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还有房地产、大型商业和制造业产能等。我们把新的投资方向称为深度城市化。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未来3亿农民工以及现在既有的6亿城市人口的综合生活质量。这就需要新一代公共基础设施,例如城际铁路、地铁、地下管线,新一代互联网、教育、医疗、文化设施等mpc

  许多时候,企业与其盲目扩大规模,不如持续把精力投入到加宽企业的护城河里。   对于人的一生来说,经营企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它会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经营企业中有热情也是必要的,没有热情的企业家很难熬过市场的寒冬。但是,当这种热情转化为一种“我们要一直努力发展、扩张,直到成为中国的×××、世界的×××”的豪情之后,事情的变化,就不一定朝正确的方向走了。   尽管一直采取扩张战略,听起来很有豪情壮志,但是清醒的人必须认识到,绝不是所有的生意都可以一直扩张下去。很多行业根本就不支持大多数的参与者持续取得高额回报。有三个重要的因素导致很多行业在走过了初创期以后,很难再给参与者带来持续增长的利润。这三个因素就是:市场的天花板、行业的周期性和技术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   首先,拿市场的天花板来说,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像互联网行业一样,拥有几乎无限的市场空间。对于绝大多数行业来说,市场其实是有天花板的。一旦行业参与者的整体供给超过了市场的整体需求,残酷的价格战和去产能就会让盲目的扩张者付出代价。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信心满满地想做一种mpc

  近期,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协商一致,宣布沪深港通“北向看穿机制”(投资者识别码制度)将于2018年9月17日正式实施。为落实证监会决策部署,沪深交易所近日修订并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业务实施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深港通“北向看穿机制”落地实施后,沪深交易所将依据投资者识别码等信息,对北向交易申报实施实时看穿监控,有助于充分发挥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完善跨境跨市场监管合作机制,提升监管效能,维护市场秩序。   自沪港通开通以来,证券交易、登记结算、换汇和公司行为等各项业务处理正常,业务和技术系统运行平稳。截至2018年8月31日,沪港通累计交易金额接近10万亿元人民币,日均成交金额超过100亿元。其中,沪股通累计有交易的股票为830只,交易金额累计约5.5万亿元人民币,日均成交金额62亿元;港股通累计有交易的股票为411只,交易金额累计约4.1万亿元人民币,日均成交金额46亿元。   自深港通开通以来,证券交易、登记结算、换汇和公司行为等各项业务处理正常,市场运行平稳有序。截至2018年8月31日,深港通累计交易金额3.46万亿元人民币,跨境资m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