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7 03:53 点击:682330

  北京时间9月7日晚间,美国劳工部发布8月非农就业报告。报告显示,8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20.1万人,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19.1万。失业率仍稳定在3.9%,为18年来的最低点,另外,8月平均每小时工资年率上涨2.9%,也就是10美分,目前为每小时27.16美元。这是自2009年金融危机结束以来工人工资增长最快的一年。   市场认为,美联储在9月25日至26日的政策会议上加息应毫无疑问。报告公布后,美元出现跳涨。   高盛研究报告显示。   标普全球评级的研究报告显示,虽然工资水平有所增长,但通胀也有所上升。根据目前工资上涨水平,相当于每年上涨2.9%,“但这才跟上消费者价格通胀,6月和7月(平均通胀)为2.8%。”   另外,虽然就业增长数据显示,批发贸易的就业有所增长,但制造业人数则下降3千人,这是过去13月来首次下降。专家对前景并不乐观。    (责任编辑:DF392) mp3

  9月7日,作为第四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央企助力西藏脱贫攻坚”会议暨签约仪式在西藏举行。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会上获悉,16家承担对口援藏任务的央企“十三五”期间计划安排对口支援资金16.65亿元,比“十二五”实际落实资金増加4.74亿元,増长约40%。近两年来,16家援藏央企实施专门针对贫困群众的扶贫项目175个,累计投资6亿多元,覆盖240个贫困村,带动2.1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汪海洲介绍了2017年“央企助力富民西藏”活动签约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共347个,其中合同类项目135个、资金4406.55亿元;意向类项目212个、资金8387.52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274.57亿元。其中,竣工项目37个、在建项目40个、开展前期工作项目35个、20个意向类项目已转为合同类项目,预计“十三五”期间可完成投资1726.89亿元。   从推进情况看,国家电网累计完成投资268.9亿元,落实资金最多;中交集团、中国中铁、铁路总公司、中国华电落实资金均超百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央企助力脱贫攻坚活动期间新增合同类项目15个,资金73.81亿元,涉及10家中央企业;达成意向类mp3

  近日,多家生猪养殖公司公布了最新的销售简报。雏鹰农牧发布8月份生猪销售简报显示,公司8月份销售生猪20.36万头,实现销售收入1.99亿元。其中,商品肉猪销售量为10.91万头,普通猪销售均价为13.22元/公斤,环比上升7.74%,销售收入为1.54亿元。   牧原股份公告,8月份公司销售生猪112.6万头,销售收入为14.10亿元。8月份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3.21元/公斤,环比上涨7.66%。8月份,商品猪价格整体维持震荡上涨走势。   此前,天邦股份和温氏股份的销售简报也显示8月份商品猪均价有所回升。天邦股份8月份销售均价为13.67元/公斤(剔除仔猪价格影响后为13.51元/公斤),环比上涨11.35%。温氏股份8月销售商品肉猪198.42万头,销售收入为31.66亿元,销售均价为14.01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16.94%、27.97%、10.40%。   温氏股份8月31日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下半年是我国传统的消费旺季,中秋等传统节日多,猪价从7月份回升至成本线以上,相对高点接近每斤7.5元。虽受8月初以来的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价有所回落,但仍在成本线以上。整体来看,受年内消费旺季的拉动,猪价有望平稳。如果疫情影响程度加大,则对猪价mp3

超七成受访者 不认同家长送礼求关照  超七成受访者 不认同家长送礼求关照   教师节前夕,孩子们也面临开学季,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又成为不少家长纠结的话题,不少人认为,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适当对老师表达谢意无可厚非;但是也有人认为,不少人给老师送礼在表达谢意之余,更是为了帮助孩子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博得老师的关照,这容易助长不正之风,对于不送礼的家长也造成心理焦虑,而且其实大多数老师也并不会因为家长送礼就格外优待孩子,相反,送礼反而会给老师造成心理压力。   对此,我们需要关注什么?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 旁边评论   送礼求关照能送出“竞争力”?   尊师重教,兹为传统。在有些人看来,“尊”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还得“意思意思”。平心而论,在教师节等假日,由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亲手制作些小礼物或通过其他方式向老师表达谢意,能给老师带来职业上的成就感,也能增进师生感情,本无可厚非。   但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给老师送礼物这种传达感情的方式易被异化,成为不少家长博取老师好感、替孩子求关照的行为。这种行为容易助长不正之风。因此,教育部门对此也是明令禁止。本质上,公平对待每个孩子,本是老师mp3

群像 环球同此凉热?不同时代的租房辛酸史  群像 环球同此凉热?不同时代的租房辛酸史   新京报制图/高俊夫   最近,北京房租的涨幅令人困惑:涨15%算良心,25%也不少见,这激起了朋友圈的激烈讨论:“房租大涨,谁在惩罚不买房的人?”   供需关系紧张,自然是眼下北京房租飞涨的重要原因。然而“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租赁是一门古老的生意,“买不起也租不起”的居住危机更是早已有之,从19世纪到21世纪,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问题从未解决。   本文刻画的租房者群像,诉说了不同时代有关城市居住的恩怨情仇与辛酸血泪。他们的遭遇,早在不同学者的著述中被剖析清楚。为什么房租会持续上涨?房子是如何被商品化,乃至成为全球金融化的工具?从城市工业化之初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我们仍要透过阅读理解这些切身问题。   19世纪的欧洲   工人的住宅缺乏问题   姓名:鲍勃   年龄:21岁   城市: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曼彻斯特   职业:工人   租房辛酸自述:租住在工厂附近声名狼藉的街区,房屋密集、污秽、挤满了人。由于住房紧张,就连周边最污秽的猪圈也经常能找到租赁者。   鲍勃这样的年轻人,正是恩格斯笔下《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典型代表。大工业化原本就和现代住宅问题联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