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圈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7 11:17 点击:681575

  武汉晚报讯(记者杨帆)9月6日早上7点,江岸区老年大学太极拳班就早早开始上课了,这被老人们打趣地说这是他们的“早自习”。随着9月份第一周老年大学开学,各大城区老年大学的课程纷纷满员。   这几年来老年人对继续学习、提升自我的需求不断增强,老年大学的上课人数持续增加,甚至“一座难求”。江岸区老年大学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教室,甚至在周一至周六早上7点和晚上6点开设了“早自习”太极拳班和“晚自习”舞蹈班。   汉口京汉大道旁的江岸区老年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校区,一共不到20间教室,却承载着8000名老年人,300多门课程。为了让更多老年人加入进来,于是学校在8点半正式上课前增加了一堂“早自习”,下午5点半下课后加了一堂“晚自习”。刘桂兰今年60岁,今年6月刚刚退休,“幸亏现在开设了晚自习舞蹈班,之前我抢名额没抢到,不过新开的班我抢到了,我的几个老闺蜜都在这里学跳舞我也不能落后撒。”   江岸区老年大学负责教学的孙校长告诉记者,学校每周课程近13000人/次,每天近2000人/次,不到20间教室实在是不够用,现在除了早晚自习,学校还把课堂开进了江岸区福利院和花桥街的社区里面,每周都有课,在附近的居民就不用大老远地跑来学校上logo圈

  千呼万唤!失联9年的高考状元 昨在苏州和父母团聚   9月6日上午,紫牛新闻曾经两次报道的失联9年的高考状元已在苏州与父母见面。记者从杨仁荣的父亲杨崇生处得知,在苏州火车站接到儿子后,杨仁荣与患癌母亲相拥而泣,他表示以后一定尽力陪妈妈把病治好。   紫牛新闻记者 陈勇   取得联系   得知儿子在西安,妈妈心情一下变开朗   8月15日,紫牛新闻曾推出《曾经的高考状元失联9年,患癌妈妈:儿子,我想再见你一面》一文。杨仁荣家在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棠阴镇,他曾是全家的骄傲,2003年,以570多分的成绩勇夺当年宜黄县高考理科第一名,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这在当年的农村是不多见的。   但大学“毕业”后,杨仁荣又成了父母难言的伤痛。2009年,他给父亲发送了一条短信后便“人间蒸发”,无论父母如何寻找都无果而终。父母事后从学校得知,当年儿子并没毕业。   杨仁荣母亲吴细女不久前患上子宫梭形细胞恶性肿瘤,虽然经过手术,但情况仍不容乐观,医生说随时都有复发可能,后续还得经历6次化疗。   在病重时期,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再见到儿子。   文章发出后,得到大量转发。时隔大半个月,9月4日,紫牛新闻记者从其父杨崇logo圈

  自2000年全国社保基金成立,到2018年已经走过了18个春秋。这期间,无论中国资本市场如何风云动荡,社保基金却总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过,外界不知道的是,在这18年间,全国社保基金为社会的养命钱总共赚取了多少收益。于去年12月退休的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王忠民,9月2日现身由北大金融校友会主办、广运财富承办的北大广运财富论坛,并接受了《华夏时报》记者专访,他向外界披露了社保基金多年来的投资收益和运作细节。   “全国社保基金从最初接受中央财政划拨200亿初始运作资金,到2018年总资产超过2.2万亿元,在18年中投资滚存收益达到1万亿。在资本市场当中尤其权益市场的投资比例和投资回报,达到年化8.4%的收益,这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其中最典型的年份是2007、2007年的时候,社保基金在二级市场投资回报达到了450%,全资产回报达到47%。但是这样的机会显然并不多,对于社保基金而言,能够连续取得比较可观的回报,还是来自于直接股权投资,用母基金的运作方式为社保基金寻找稳健合适的投资渠道。”在当日,王忠民受访时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翻看王忠民的履历,自2003年底从陕西安康市委书记调任全国社logo圈

  互联网时代下的年轻人:游戏好友甚至比现实中还多  凌晨2时,黄春与同事仍在清理厨房操作台,做着最后的收尾工作。“哐当”一声,随着最后一把刀被归置到刀架上,他拍了拍手,脱下身上沾有污渍的围裙,挂在厨房门后的挂钩上,一天的工作就此告一段落。  23岁的黄春在广州大岗镇的一家KTV后厨工作。7年前他初中毕业后,跟随家人从广西贺州来到广东打工,因为文化有限,这几年他总是在酒店后厨和KTV后厨间兜兜转转。黄春租的房子离工作地点步行距离约10分钟。这间出租屋内,仅能容纳下一张1.5米宽的床和一张桌子,配有阳台和卫生间,月租200元。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他习惯性地躺倒在床上,掏出手机,先来上两局“吃鸡”。  进入黄春的QQ空间,几乎每条动态都是关于游戏的分享,并且大部分浏览量不超过30次,点赞量也就一两个。这些年,不喜欢主动交友的他,游戏好友甚至比现实中的好友还多。“打游戏遇到厉害的、合得来的,就会加好友,下次再一起组团打boss,”他还表示,游戏好友一般只在游戏上有交流。   有一位和黄春年纪相仿的男生,一起在厨房工作,他们经常相约一起到网吧上网,但是他俩“玩的游戏不同,所以也没什么交流,各玩各的”。  在黄春logo圈

南航迎来励志研究生 身体里“藏”着56根钢钉 图为陈玉秀。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刘莉 摄   扬子晚报讯(记者 杨甜子)一身素净的衣服,斜挎着一个红色的包包,23岁的山东德州姑娘陈玉秀乖巧清秀,看上去跟同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副弱不禁风的身体里“藏”有56根钢钉。9月6日,记者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图书馆见到了陈玉秀,她将在这所读了四年本科的校园中,开始自己的研究生生涯。   陈玉秀从小被诊断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无法正常直立行走,前后经过11次手术,身体内打入56根钢针。为了给陈玉秀治疗,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十余万元的债务,直到现在,陈玉秀的父母仍在努力打工还债。陈玉秀一家三口租住在面积仅30平方米的两间平房里,她的父亲是齿轮厂的工人,2010年患上了机油过敏的职业病,但仍然坚持上班养家;母亲无论天气好坏,每天起早出摊卖早点,即使生病也不休息。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8岁那年在北京治病时。“因为没钱住宾馆,在找到医院收留之前,晚上基本上都是在桥洞里度过的。”   生活的艰辛让陈玉秀更加努力,“我觉得,如果再不努力的话会比别人受到更多的限制。”从小到大,陈玉秀的成绩就特别好,从没上过补习班,每次成绩都能排在前logo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