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e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7 11:18 点击:677189

自如的甲醛别让房客吸   今天(9月1日),一篇名为《阿里P7员工得白血病身故,生前租了自如甲醛房》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在文章中写道,一位阿里P7员工王某因患急性髓系白血病,在2018年7月13日不幸离世。背后的其因是这位阿里员工居住的房子甲醛超标。而这个员工居住的房子,正是号称提供高品质租住产品和超越客户期望的公司——自如。   针对这件事,自如今天(9月1日)中午也发表声明称,将安排与王某家属联系,跟进相关事宜。同时配合司法部门工作,尊重法院裁定。   事实上这不是这一次爆出自如的房子出现甲醛超标的事情:   8月5日,新京报报道称,有租户在租住自如友家位于北京朝阳区的房子之后,因房屋甲醛超标产生了恶心、头晕等症状。   8月20日,新浪科技报道称,北京租户阮先生在搬进自如租的房子一周后,身上长满红包,经权威机构检测,是因为房屋甲醛超标。   8月28日,中新经纬报道称,刘女士在自如租下了北京海淀区一室一厅的房子,一年后公司体检,发现体内白细胞低得像化疗病人。她找到一家具备CMA资质环境监测机构对房屋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后发现,房屋甲醛严重超标。   当然除这些公开报道之外,还有bode

  最近有个朋友打来电话询问水井坊股票的情况,我说最近大股东搞了个部分要约收购,不等我说完,他在电话里就义愤填膺起来,说大股东是骗子,他们几个水井坊的投资人准备起诉水井坊的大股东……我让他先冷静下来,最后这位朋友说出了大致情况,原来这位朋友在50多元钱的时候听说大股东过一段时间会以61.38元收购小股东手上的股票,这不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吗?这位朋友以50元左右的价钱买入水井坊,等到要约收购的时候参加了要约,但大股东只收购要约其中的40%,其余并没有要约,股价在上周解锁后一度跌破40元。总的来说这位朋友亏损了。我在电话里向他解释部分要约收购和全部要约收购的不同,告诉他以后要仔细看上市公司的公告,以免吃不必要的亏。  挂完电话,我在想这位朋友犯的错误好多投资者都犯过,其实这也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只是股票投资的一些基本规则,如水井坊在7月10日发布的《要约收购报告书》,本次要约收购为向除四川成都水井坊集团有限公司及Diageo HighlandsHolding B.V。以外的水井坊股东发出的部分要约,要约收购股份数量为99,127,820股,股份比例为20.29%,要约收购价格为62.00元/股。有效期为7月13日bode

  A股市场每年中报季都会引发一波围绕上市公司“高送转”的炒作热潮,吸引投资者跟风投机操作。因为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方案后,往往引发股票短期上涨,因此大股东利用股价短期上涨机会减持股份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套路式高送转”极大地破坏了市场交易秩序,影响了股票正常定价机制,违背股票价值投资理念。  “套路式高送转”现象不仅引起了投资者不满,更是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今年4月,沪深交易所就发布了《上市公司高送转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范高送转信息披露行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于7月20日联合上交所、深交所共同发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榜单,包括“上市公司丰富回报榜单”和“上市公司真诚回报榜单”各100家公司。监管层规范上市公司高送转支持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意图明确。从这次半年报信息披露情况看,监管层对高送转信息披露严格规范和约束实施效果非常明显。数据显示,截至到8月29日,两市有2825家公司披露了2018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其中有83家公司披露了2018年上半年分红预案,现金分红成为中期利润分配的绝对主流,尚无一家披露10送10股(及以上)的送转方案。现金分红大增、高送转骤降,上市bode

  随着海水由于气候变暖而升温,海洋生物将向更冷海域迁徙,渔业产量将大幅减少,未来人们餐桌上的海鲜也会越来越少。一项新研究发现,采取更有效的前瞻性渔业管理措施将有助于对冲这一负面影响。   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日本北海道大学、美国环保协会等机构的科学家,模拟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全球915种鱼类的影响。这是首个针对气候变化及人类应对措施对渔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   在气温上升1至4摄氏度的不同情形下,研究人员运用生物经济模型等方法研究鱼类数量、捕鱼量、渔民收益等变化,进而分析气候变化对渔业生产和鱼类地理分布带来的影响。   研究发现,约50%被研究的鱼类将因海水升温而迁徙到其他海域,几乎所有鱼类的产量都将出现下降。热带沿海国家渔业受到的冲击将最为严重,海产品是这些国家食物和收入的重要来源。   研究指出,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渔业管理措施,包括禁止过度捕捞、加强多边渔业合作等,以确保未来几十年海洋鱼类资源仍能为全球人口提供重要食物来源。   美国环保协会海洋项目高级经济学家、论文作者之一bode

  营收1.5亿元,销售费用1.1亿元,比去年同期暴涨23倍。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重达最高者到75%……一半的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率超过20%,这是2018年上半年中国医药生物类公司的财务数据。   对于近一两年药企销售费用的增速,一位医药界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早有预期,还是超越预期了,郁闷。”他认为,现在“是地下室和地下18层的区别。”   事实上,中国医药行业由于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高不下饱受诟病。不久前,步长制药还因销售费用遭交易所问询。对于医药公司销售费用增长速度情况,记者分别咨询了26名业内分别来自制药企业、医药投行、券商分析师。其中有14人(占总人数54%)认为2018年上半年制药企业销售费用“增速合理”,10人(38%)认为“增速过快,超预期”。对于合理的增长速度,一半受访者认为合理增速是“0~30%”。   国农科技(000004.SZ)以75.44%的销售费用率位居第一,龙津药业(002750.SZ)、灵康药业(603669.SH)分别以以73.61%、71.98%位居第二三名。这前三名的药企其营收都没有超过10亿元。   除了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绝对值排行榜也引人关注。   在销售费用绝对值排行榜中,截至2018年8月28日,据统b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