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旅行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30 02:49 点击:646344

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发生2.8级地震 震源深度11千米 图片来源: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   中新网8月9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8月09日04时22分在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北纬39.93度,东经118.96度)发生2.8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稻草人旅行

原标题:全方位培养军人血性 习主席指出,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有血性,是革命军人的重要特质,有血性的革命军人有胜战的意志,能够以“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战斗精神做到不辱使命。军人血性的培养是一个综合过程,需要全方位加强锤炼。 用信仰为血性“立根”。军人的血性源于信仰的坚定。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他们在危急时刻之所以能视死如归,是因为他们是党培养出来的信仰坚定的革命战士。信仰坚定,就能为认定的目标而不惧牺牲,自觉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奋斗目标,平时刻苦训练,战时全力争胜。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重加强理论武装,打牢信仰根基,为血性注入理性因子,强健精神脊梁。 靠任务为血性“淬火”。培育血性,任务是最好的平台。唯有把战斗精神培育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结合起来,在完成任务中锤炼本领,激扬斗志,才能做到“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在强敌面前,才能敢于亮剑,把强大的战斗精神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量,最终赢得胜利。 以文化为血性“砺气”。要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战斗意志,自觉稻草人旅行

原标题:合成部队运用的“指导法” 信息时代陆军合成部队作战行动,应以网络化信息系统为基础支撑,通过全域空间作战力量的动态联动,实现作战效能适时精确聚集;以机动灵活的立体攻防为基本样式,通过信火打击和夺控敌要害目标,实现毁瘫敌作战体系的目的。为此,设计和运用战法必须打通各种作战力量融入作战体系的“脉络”,基于体系支撑谋划战斗行动、基于体系资源发挥作战优长,善于向作战体系“借力”、向作战目标“发力”。 着眼快速直达,精准化力量投送。在战法运用上要采取多种方式实现作战力量快速精准投送和隐蔽部署,为作战行动提供有效保证。多法快速投送。应依托联合作战其他军种力量及国家交通运输设施设备,力求形成军种结合、军民融合的多元化远程投送力量体系,提升部队远程机动能力。采取多梯队、多方向、全时域立体投送和机动的方式,确保按时到达预定作战地域,在紧急需要时能够将精锐作战部队直接投送至作战核心地区。同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严密组织机动中的防护和保障。动中形成部署。围绕总的作战目的和上级意图,在机动中组织先期侦察和尽远信息攻击与火力打击,为快速决策和行动提供充足反应时间。各作战单元要在机动中完成战斗部署,到稻草人旅行

原标题:抵御自然灾害靠厚实“家底” 写在前面的话 人类傍水而居,文明因水而生,灾难也时常由水而起。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千百年来遭遇的水患太多,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从来绕不开与水的抗争。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受了多次防汛大考。如今,抗洪综合能力不断增强,江河湖防洪体系基本形成,水库群防灾减灾效益持续提升,灾害险情预报预警越发精准……一张张漂亮的答卷,记录着人们与灾害抗争的足迹,也折射着国家发展的历程。 回眸每一次水患的应对,那些温暖瞬间令人动容,那些深邃启迪发人深省。卓有成效的抗洪救灾,体现了政府和人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信心和决心,彰显了强大的中国力量,是对改革开放成果的有力检验。实践证明,正是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我们应对各种灾患提供了巨大支撑……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双管齐下—— 防汛抗洪体系不断完善 暴雨如注、水库垮塌、山洪暴发……一夜之间,肆虐的洪水漫卷豫东南地区, 29个县市、1100万人受灾,损失惨重。 1975年8月发生在豫东南地区的那场特大洪水灾害,虽然已成为尘封的历史,但很多水利人谈起来仍记忆犹新。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昆,多年从事防洪抢险研稻草人旅行

原标题:通力协作  赛场扬威 “8分33秒!第一名!”现场沸腾了,中国参赛队员相拥而泣。当地时间8月8日上午,“国际军事比赛-2018”“军医接力”项目团体冠军赛课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基洛夫军事医学院举行,在中国、俄罗斯等9个国家9支参赛队中,我参赛队获得男队第一名。 我参赛队领队刘凤权介绍,团体冠军赛课目中,参赛队员需要完成战场搜救伤员、拖拽转移伤员、实施野战急救、绳索渡河转送伤员等9个环节。其中,绳索渡河在国内属于侦察特战领域,对参赛官兵的卫勤和战术技能考验极大。 上午10时,比赛正式开始。随着裁判一声令下,我参赛队驾驶员贾强跳出装甲救护车驾驶舱,直奔后舱打开舱门。紧接着,一号队员刘志强、二号队员姚权、三号队员方萃金接连冲出舱门,在碎石路上战术卧倒,爬过3个弹坑和滚木、铁丝网等障碍后,完成战场搜救。 伤员转移环节,一号队员需要全副武装拖着装具齐全重约90公斤的伤员,侧姿匍匐通过30米的泥泞路段。只见他咬紧牙关,拖拽着伤员奋力前进。与此同时,二号、三号队员飞身赶往“被摧毁”的装甲车,营救被困在驾驶室里的驾驶员,同心协力把受伤的驾驶员吊出驾驶舱。二号队员紧急对伤员进行头部包扎,三号队员则前往渡河稻草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