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30 03:07 点击:633682

  练好“气字诀” 留住巫山“四季云雨”   巫山  央媒采访巫山神女景区。  “好美呀!”昨日,“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采访团来到巫山神女景区探访,一路上都能听到媒体们对巫山自然风光的赞叹。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让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底色”更厚重,近年来巫山下足了功夫。  巫山县长曹邦兴告诉记者,巫山胜景迭出,山川如画,必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美景,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新鲜。  “‘四季云雨’是巫山的特色,要留住就必须练好‘气字诀’。”曹邦兴说,巫山一直致力于深度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持续提升空气质量。“一方面要推广新能源汽车,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同时,也必须健全餐饮油烟净化设施长效监管制度,督促餐饮企业、单位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曹邦兴介绍,不仅要保障巫山的空气质量,还要强化与周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协同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防治涉及面广,要加强统筹、系统治理,形成各部门分兵把守、协同配合的治理格局。同时加强生态领域的科学研究,依靠科技手段实现精准分析、精准管控、精量治理。确江西理工大学

  “蜘蛛侠”峭壁上捡垃圾 传递环保意识   云阳  央媒记者在云阳县盘龙街道活龙社区采访。  去过云阳龙缸景区的游客,都见过清洁工用绳索吊在悬崖上清理垃圾的情景。人们把这些清洁工称为“蜘蛛侠”。吴贵生就是其中一位“蜘蛛侠”  龙缸景区面积300余亩,有70多名保洁工,每逢旅游高峰期,保洁强度直线上升,各类垃圾最多时以吨计,在保洁工中,负责悬崖保洁的有7人,分为两个小组。吴贵生和妻子解一香是所在悬崖保洁组的组长,悬崖上的垃圾就靠他们来清理。  在悬崖上作业,需要靠夫妻二人协作完成,一根安全绳,一端是吴贵生,腰拴绳索吊在悬崖下,另一端是解一香,在崖顶上紧拽绳头,4年多来,解一香已经收放安全绳2500多次,每次作业都不敢大意。  夫妇俩告诉记者,尽管这份工作又苦又累,可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尽力干好,景区是家乡的一部分,看到景区干干净净,游客心里也舒坦。看到他们工作辛苦又危险,游客也都很受感动,不忍心乱扔垃圾,自觉保护环境,并叮嘱他们千万要注意安全,这让夫妇俩心里倍感温暖。  除了龙缸景区,云阳环湖绿道的华丽变身也让人感慨长江沿岸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曾经的岸边消落带,已被33公里长的环湖绿道替代,不仅成江西理工大学

  1500亩中山杉林 守护长江45公里江岸   万州  央媒关注万州长江清漂。都市传媒记者 李斌 摄  消落带的生态治理是世界级难题。三峡建库后,冬季蓄水发电水位为175米,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形成了涨落幅度30米、总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的消落带。消落带内,耐旱植物会在蓄水期淹死,耐淹植物则会在枯水期干死。  在万州境内,大约有24平方公里的消落带。为让消落带复绿,万州林科所的科研人员花了9年时间,反复尝试,成功种植了总面积超过1500亩的中山杉,守护45公里的长江两岸,也为解决消落带生态治理提供了“良方”。  9年前,万州区沱口福利院外侧的长江消落带是一片荒芜的滩涂。时任万州林科所所长的任凭在这里种下了200余株中山杉,如今已长成茂密的杉林,守护着这片消落区。  任凭介绍,中山杉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京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用雌性落羽杉母本和雄性墨西哥落羽杉母本杂交而成的。“中山杉为半常绿高大乔木,树干挺拔、树形优美,具有耐盐碱、耐水湿,抗风性强,病虫害少,生长速度快的特点。中山杉的根系非常发达。通过调查,树根根幅范围可以达到冠幅的3倍。”任凭说,中山杉根系发达,可深入3米以下土层,通常有数条主根和大量细根,能江西理工大学

泪目!他和大凉山孩子们的最后一节班会课  【感动毕业季】泪目!他和大凉山孩子们的最后一节班会课   【拍摄手记】一年,一辈子   走出西昌机场,迎面看见几个小伙子,皮肤黝黑粗糙、穿着朴实简陋,露出一口白牙热情洋溢地笑着。“可能是当地村里的年轻人”这是我的第一想法。而这几个“当地年轻人”正是浙江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在四川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教即将满一年,而这一年,却会留下一辈子的惦念。   从西昌市到昭觉县,有三小时车程——这还是在公路完好、一切顺利的前提下,土路就至少需要六个小时了。   2016年之前,外界只有一条土路通往昭觉县城,一路颠簸,尘土飞扬。雨季到来时,暴雨、泥石流、塌方时常发生,如果遇到,轻则滞留半路,重则危及生命。这条路也成了山里山外的一重阻碍。 通往昭觉县的土路,一侧是山体,一侧是悬崖   出发的时候,我万万没想到路的那一头,会成为我念念不忘的地方。   十年前,在内蒙古一个偏远县城读初中的周亚星也没想到。   “待了一年,从小哥哥变成了叔叔”   那是他第一次见到有研究生学历的老师,第一次听到“研究生支教团”这个名字。就是这个支教老师,在周亚星心里种下了种子,让他决定成为一个像支教老师一样的人江西理工大学

走进南岭︱吴滔:用民间文献书写江永瑶乡原标题:走进南岭︱吴滔:用民间文献书写江永瑶乡 近十年来,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师生在南岭地区展开田野调查,一次次地奔走在湖南郴州的宜章县、永州的蓝山县和江永县的村野田间,在这里寻找历史遗迹,发掘民间文献,并利用田野经验和所得文献研究明清时期这一片南国山地的政区、族群、社会等问题。同时,他们也对田野调查中搜寻到这些民间文献进行了整理,今年将陆续出版两种。其中,《湖南江永碑刻集初编》 即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文系《湖南江永碑刻集初编》前言,现标题为编者所拟。 永州地处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的交通要道之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湘粤驿道、湘桂驿道、潇贺驿道于此交汇。这些重要的交通线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紧密相连,构成楚粤交往的重要通道。其中,湘桂驿道始建于秦,由永州城西经东安抵广西全州界,经过中国古代最早的运河之一灵渠与珠江水系相通可直达广州。另一条通达广州的主要交通线,位于永州南境的江永、江华二县与广西贺州交界的南岭山脉间,北联潇水,南结贺江和西江,故称潇贺古道。 江永县,旧称“永明县”,在隋代为“永阳县”,汉代则属营浦县管辖, 唐武德四年,移于道州西南,贞观八年省,“天后又置,江西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