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层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9 04:17 点击:630107

原标题:驻训防晒不可少 正值野外驻训,部队官兵每天和紫外线密切接触,脸上常常被晒出军人特有的古铜色,显得刚毅帅气,但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也很容易被晒伤。 日光中的紫外线是导致皮肤问题的罪魁祸首。紫外线根据波长不同分为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抵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超过95%为UVA。UVA穿透力较强,可透过薄衣物,穿过皮肤表皮到达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使皮肤晒黑;UVB可引起皮肤晒伤,造成急性炎症反应,受晒皮肤轻则潮红、肿胀及脱皮,重者出现瘀斑、水疱,甚至血疱。 预防皮肤晒伤首选物理防晒。目前,部队配发的作训服、迷彩服都充分发挥着物理防晒的作用。裸露部位可以涂抹防晒霜,在选择防晒霜时,一般在瓶体上会看到“PA”和“SPF”两个参数。PA是对UVA的防护力的等级标识体系,用来表示防止皮肤晒黑的指数;SPF是防晒指数,代表产品对UVB的防御能力检测指数,主要保护皮肤不被晒伤。官兵户外训练涂抹防晒霜,推荐防晒系数SPF一般要大于25,同时建议水下作业者或易出汗体质的人选择有防水效果的防晒霜。 发生晒伤怎么办?如果晒伤症状较轻微,皮肤没有破损,可以用干净小毛巾沾生理盐水或冰水,对晒伤部架空层

原标题:突出实绩,选晋打破论资排辈 本报讯 记者邵龙飞、通讯员张志华报道:刚满36周岁的女干部姚雯晋升为研究员,张周、曹璐两名不满32周岁但业绩突出的科研人员晋升为副研究员……日前,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专业技术干部职称评审结果揭晓,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该研究院政委卢周来介绍说,这是他们立起“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鲜明导向,精心打造高素质军事科研人才方阵的一个缩影。 这个研究院担负了许多前沿性、基础性的军事科研任务,是典型的科技密集型单位。该研究院党委坚持以引才聚才、院士培养、借智用智、激励保障、平台搭建、培育孵化“六个工程”为抓手,成立人才发展规划论证小组,先后组织到军工集团、清华大学等单位调研学习,拟制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持续深化 “项目、成果、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加速成长铺就“快车道”。 前不久,这个研究院面向全军集中选调了120余名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科研人员,这些人才平均年龄不到33岁。为充分激发他们的科研潜能,该研究院广泛开展议研活动,将科研单位业务需求和个人专长结合起来,合理定岗定位;建立新老挂钩、团队帮带、定期轮岗等机制,为每名科研干部精准设定业务架空层

原标题: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据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 (记者叶昊鸣)记者28日从应急管理部了解到,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巴彦淖尔等地近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和全区整体灾情,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近日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据了解,应急管理部已于27日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情,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此前应急管理部已向内蒙古紧急调拨3000顶帐篷、5000张折叠床和30000件(床)衣被等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受灾地区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过渡期生活救助等,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据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报告,截至7月27日7时统计,灾害已造成包头、巴彦淖尔等12盟市57旗县区76.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2人,失踪2人,紧急转移安置近10万人,倒塌房屋2528间,严重损坏房屋3152间,直接经济损失53亿元。 灾害发生后,内蒙古自治区减灾委、民政厅启动Ⅳ级救灾应急响应,先后派出6个工作组赶往重灾区查灾核灾,根据灾情形势发展,24日11时,将自治区洪涝灾害应急响应等级由Ⅳ级提升至Ⅲ级。架空层

原标题:“战友,别忘涂抹防晒霜!”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海边沙滩气温直逼40℃。第71集团军某旅参加濒海驻训的官兵们岸滩练战术、水中搏海浪,正如火如荼展开训练。 “大家抓紧准备,10分钟后按照编队组织第二轮下海游泳……”随着值班员下达的预先号令,躲在遮阳棚下面的官兵们开始陆续起身。新战士郑昭祥把手伸进挎包里摸了摸,又抬头看了看四周,神情有些犹豫。 他已经连续3天带到海训场了,可是挎包里那瓶海训前网购的防晒霜,依旧没有开封。其实,在烈日暴晒、海水浸泡、海风吹袭的“烤”验面前,小郑后背的皮肤已经败下阵来,开始出现刺疼、脱皮的症状,洗澡时火辣辣的“酸爽”更让他叫苦不迭。 小郑也曾悄悄地问过班长,到底能不能使用防晒霜?对于这个问题,班长杨越回答得很模糊,按说涂个防晒霜又不违反条令条例,可是擦白的皮肤在一片黝黑的底色里,难免显得格格不入。看着身边的不少战友和自己一样肩膀红肿,小郑不好意思地把伸进挎包里的手缩了回来,起身走出了遮阳棚。 队伍里,小郑们晃动着红肿的肩膀,让指导员汪澜看着有些心疼:“高温天气是砥砺战斗精神的磨刀石,但不能以牺牲官兵健康为代价。”一轮训练结束,汪澜召集官兵围坐在一架空层

原标题:大山深处,那首回响的军歌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四龙庙村,一个被层峦叠嶂的山峰藏得很深的村落。 全村1364口人,散居在27平方公里的沟沟壑壑。一首当地民谣这样唱道:“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姑娘朝外走,光棍把门守。”很长一段时间,四龙庙村是靠国家救济的特困村。 但41年来,村里有个叫张东堂的人从不向贫困“低头”。1977年退伍返乡后,他立志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如今,四龙庙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他与之抗争的,还有癌症病魔。65岁的张东堂,患膀胱癌9年,却从未因病痛停下在扶贫攻坚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脚步。支撑他坚定走下去的,是那个简单又并不简单的道理,“与其等死,不如为群众多办点实事”。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现在全村种植牛心柿3000多亩、花椒2000多亩、连翘1400多亩,还有玫瑰谷漂流和种植樱桃、核桃、葡萄的万亩采摘园,村民人均年收入过万元。”7月20日下午,见到张东堂时,步履有些蹒跚的他正在柿树林里忙碌。 四龙庙村位于豫西北贫瘠的深山中。1970年冬至,张东堂赤脚走了一整天的山路,到县人武部报名参军。入伍那天,大队和乡亲们给他披红戴花,为他送行。李二伯把两个黑面馍馍递到他面前,嘱咐他双手捧着架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