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9 05:12 点击:629019

原标题:顺和大厦违建开始拆除   昨日,北京丰台区顺和大厦,大厦北侧的三层和四层的墙体已被拆除。前日14时许,顺和大厦部分楼体发生坍塌,造成1人受伤。昨日,相关部门开始对顺和大厦违章建筑部分和危险部分进行拆除。截至当日13时,大楼三四层坍塌、危险部分已被拆除。记者从和义街道办事处了解到,接下来将拆除顶层加盖的违建部分和其他危险部分。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影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李零

原标题:政治   《反对选举》   作者:(比利时)达维德·范雷布鲁克   译者:甘欢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7月   精英与大众关系是近年世界范围内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更有不少论者指出,两者正在或已经走向分裂。而对于民主制国家,代议制选举也因此被质疑,简言之,如果它是民主的,是完整民意的反映,那么当选的政治精英何以会与大众存在巨大鸿沟。这背后,投票率过低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达维德·范雷布鲁克的《反对选择》将之归因于“代议制选举”的困局,选出的、作为代表的,必然就是精英型的。按他的理解,人们错误地将代议制选举等同于选举,将选举等同于民主,所以出现了“民主疲劳综合征”。   达维德·范雷布鲁克不同意目前的一些拯救观点。比如:有的认为问题根源是精英个人品格,但解决之道可能滑向民粹主义;有的认为间接民主是病源,但可能会变成追崇疯狂的直接民主。他提出的是通过抽签而不是选举参与政治,并回到古雅典时代探索其实践,即每个被认可的市民都可以被抽中而参与立法、决策(执行由非选举产生的执法机构完成)。他承认可能抽中庸碌者,因此还需选举作为补充。他并不是政治学家,而是作家,但他对李零

原标题:哲学   《消失的美学》   作者:(法)保罗·维利里奥   译者:杨凯麟   版本:上河卓远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8年7月   提起维利里奥,我们总能想到他发明的那些概念:“速度学”、“消失的美学”、“内部殖民”,他堪称当代最激进而坦率的“后现代解密者”,却又是最虔诚的人道主义者和基督徒。其哲学随笔《消失的美学》写于1991年,简体本的出版距原著发表有近30年时间——而这期间,我们经历了中国社会高速现代化的发展,相应的精神症候都能在书中找到印证。维利里奥指出了当今世界运作的普遍法则:加速度逻辑。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统治、电子媒介无处不在的加速世界里。技术进步致命地磨灭了时间与空间,也改造了我们的知觉、意识、美学和伦理。   在上个世纪,很多人已感知到速度的吊诡:“火车并不视我们为旅客,而是寄送的包裹。”而如今,无论哪种政体,掌控权力的统治阶级都是同时掌握财富和速度的人——速度即财富,资本化本身即是财富累积的加速。无论赞美速度就是超越,或者讴歌缓慢才是生活,如今都显得不合时宜了。在“绝对速度”的统治之下,我们还能做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吗?(董牧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李零

原标题:曲艺、杂技等非遗项目演出将有政府补贴   新京报讯 (记者李玉坤)昨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已普查非遗资源12000余项,曲艺、杂技等非遗项目有望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通过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展示展演。   北京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2位   市政府法制办主任李富莹介绍,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已普查非遗资源12000余项,共有11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确定,分别是昆曲、古琴艺术、中国剪纸、中国书法、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京剧、中医针灸、中国皮影戏、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还有126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273个市级代表性项目。   此外,北京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2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57位。另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   针对老字号技艺制定特殊保护措施   《草案》拟规定,市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统筹全市剧场资源,通过安排演出场所和演出时段、提供场租补贴、售票补贴等方式支持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具李零

原标题:对话刘绪源 到底什么是好的儿童文学?   从1999年起,刘绪源在《中国儿童文学》杂志开设了一个书评专栏,取名为“文心雕虎”,转借刘勰的古典论文《文心雕龙》之题。十几年过去,刘绪源和他专栏中的文字共同成为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翻开这本书,就好像一位率真犀利,有极好悟性和强烈责任感的读书人正在不远处,向我们评说着他最关切和抱以期望的中国儿童文学。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已经无法与刘绪源继续深入探讨那些真诚的问题,只能从书里摘取几段虚拟的对谈,一窥刘绪源的批评风骨。   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太容易往往不是好事   新京报:现在很难读到真的敢指出缺点、提出非正面看法的批评文章了,但你总是很敢言,比如对杨红樱和她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等,你就表示自己不喜欢。   刘绪源:一时人们趋之若鹜的,未必就是好作品;艺术有自己的规律,有跨四海通古今什么权势也摇撼不了的内在的评判标准。有关这些作品畅销的事,我已从多种渠道听到或读到,许多出版社甚至批评界,已开始对此表现出“趋之若鹜”的倾向。按理说,这和我在《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中讨论过的“顽童型”的母题,以及我过去一直提倡的“没意思”的作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