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未来歌词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6 16:39 点击:627420

原标题:“超级照相机”诞生记 什么是“超级照相机”?面对笔者的疑惑,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谢爱民作了一个对比:“普通照相机帧频一般在30幅/秒左右,而这台‘超级照相机’可以达到1亿幅/秒。” 一旁的研究员柯发伟对笔者介绍说:“这台‘超级照相机’名为超高速序列激光阴影成像仪,已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等多个学科研究。”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类对外太空开发的不断深入,空间环境日益恶化。在地球静止轨道上散布着一些空间碎片,这些碎片如果与航天器发生碰撞,将使航天器受到严重损坏,甚至发生事故。 1994年,美国发射火箭时,被空间碎片切断系绳两次。同年,美国航天飞机上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碰撞凹痕。一时间,航天器空间碎片防护设计的需求再次掀起研究热潮。 在空间碎片防护试验中,飞行的粒子与航天器试件的碰撞过程通常在百微秒内完成。要准确清晰地捕捉到碰撞现象,必须借助帧频超过数百万幅/秒的成像仪器。 当时,西方对我国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只能自主创新。”负责超高速碰撞研究的研究员柳森说。 当时,国内对高帧频成像技术的研究纯属空白,从理论验证到最终仪器形成,没有先例最好的未来歌词

原标题:夜间破袭 1 列兵耿飞伏在半米高的灌木丛中,极力控制着不去向后看。 风起,吹低了杂草,身后孤坟,在月光映照下,越发突兀。 “石大桂,你耍了我,今天的事我会记你一辈子!”石大桂是耿飞的班长,一个13年的老兵。 擦黑前,石大桂布置完今晚的破袭任务后,把全班分成数个小组,每组2人。他们的任务是,潜伏在蓝军阵地前沿,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对其中一个通信站实施快速破袭。 石大桂安排耿飞和下士杜洪涛一组,出发前,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简易地图,标注着每个小组的潜伏位置,并反复交代,“潜伏好,直到听到我的指令,向敌通信站发起合围。” 每小组中的2人分两批独自行动,依次向预定潜伏地域前进。 天一擦黑,耿飞就顺着地图的标记先出发,杜洪涛2分钟后出发。 耿飞尽量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猫,压低身姿,高抬脚、轻落地,借着明亮的月光,不时低头扫一眼手上的简易地图。 “两棵树,一大一小,就是这。”不知在山间走了多久,耿飞看到了一棵树,来不及细想,在一处灌木丛后蹲伏下来。一眼看去,前方隐约透出一点灯光,那就是今晚的目标。 2 心跳逐渐慢了下来。此时,耿飞才真切感受到了山野的静谧。一只蛐蛐“咝咝”最好的未来歌词

原标题:给战士一颗“勇敢的心” “冲上滩头的那一刻,我的心脏还在怦怦地猛跳。” 7月的一个暑夜,第73集团军某旅二营火力连列兵刘鹏谈及去年参加的某重大演习任务,对这一幕情景记忆深刻。当时坐在闷热的登陆艇舱内,身边不少战友都因为晕船头昏脑涨、呕吐不止。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他并没有这么强烈的生理反应,他的压力来源于内心:“黑暗里,爆炸声、轰鸣声冲击着耳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聊起这段经历,刘鹏还有些不好意思,担心记者会认为他胆子小。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记者笑着回应:“换作是我,也会害怕。”对未知环境的恐惧,是人的本能。去年,东部战区陆军某基地对首期1300余名新兵进行5轮心理评测。通过筛查发现,有少数新兵出现自卑、孤僻等心理障碍;有部分新兵属于内向型性格;还有部分新兵不同程度存在恐高、晕血、抗眩晕能力较差等症状。 “没有人天生拥有‘强大心脏’,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通过科学的训练,培养官兵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部队战斗力生成和发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韩鹭说,练兵要突出强心训练,讲究科学性。 新大纲施训以来,他们立刻以“读秒”状态加强战场心理调控训练,以最快时间建起专业心理抗压训练馆,最好的未来歌词

原标题:“为人民服务”的由来 每次在我军威武雄壮的阅兵场上,阅兵首长亲切问候“同志们辛苦了”,受阅官兵齐声回答“为人民服务”。为什么要高喊“为人民服务”?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有别于任何剥削阶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我军的根本宗旨。坚持这一宗旨是我军在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 1944年9月8日下午,在延安枣园村西山脚下一个小操场上,毛泽东参加了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追悼会上,毛泽东即兴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明确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寻根溯源,“为人民服务”是从74年前的这里叫响的。 次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所致的开幕词中明确告诫全党:“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首次明确提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 其实,我军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自己的使命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我军的历史,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军为民而建。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好的未来歌词

原标题:让飞机像鸟儿一样 看着鸟儿展翅高飞,你是不是也希望搭乘的飞机也能拥有一双真正的“翅膀”? 日前,美国航空航天局成功开展了“翼展自适应机翼”项目试验。这种飞机的机翼尖端能在飞行中上下弯曲,借此改变空气动力学特性。 无独有偶,欧洲研究人员也在此前成功进行了变形机翼的风洞试验,预计将于2020年开展飞行验证。 看来,我们离像鸟类一样飞行的梦想越来越近,飞机拥有一双“会魔法”的变形翅膀,未来或将成为现实。 从古至今,人类文明中都有关于飞行的神话。迷恋飞行的科学家们,从19世纪起就开始使用数学方法精确计算“翅膀”的最佳尺寸与形状。一个多世纪前,人们想出了使用带襟翼的刚性机翼来产生足够升力的方法,终于把笨重的飞机送上了蓝天。不过,刚性机翼在空气动力方面的效率并不高。人们虽然先后研究出“鱼鹰”倾转旋翼机的“调整机翼形状”“主动气动弹性机翼”等可变形的机翼,但离真正的“翅膀”依旧相去甚远。 变形机翼是将一系列新材料、传感器综合应用于飞行器的创新设计,主要通过灵敏的传感装置,在飞行过程中根据不断变化的飞行条件,灵活持续地改变机翼形状。换句话说,拥有了变形机翼,飞机就能像鸟儿一样在空中最好的未来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