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头雁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5 05:37 点击:624195

原标题:天津: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最高可奖励50万元 新华社天津7月25日电(记者周润健)为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天津市日前正式印发了《天津市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每起案件的举报奖励金额最高可达50万元。 奖励办法明确,举报奖励根据举报证据与违法事实查证结果,分为三个奖励等级。 属于一级举报奖励的,按罚没款金额或者涉案货值金额的5%给予奖励。按此计算不足2000元的,给予2000元奖励;属于二级举报奖励的,按罚没款金额或者涉案货值金额的3%给予奖励。按此计算不足1000元的,给予1000元奖励;属于三级举报奖励的,按罚没款金额或者涉案货值金额的1.5%给予奖励。按此计算不足200元的,给予200元奖励。每起案件的举报奖励金额原则上不超过50万元。 奖励办法还明确,举报人有特别重大贡献的,奖励金额原则上不少于30万元。如,“举报系统性、区域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的”等情形,以及其他市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举报。 此外,奖励办法还简化了申请奖励的程序。对于符合本办法规定奖励条件的,应当在1斑头雁

原标题:2018年故宫暑假知识课堂开课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记者施雨岑)绘制团扇扇面、制作景泰蓝工艺画、体验木板年画印刷……2018年故宫暑假知识课堂近日正式开课。通过知识讲解、主题参观和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学生们将学习故宫建筑和器物、宫廷生活和文化等各方面知识,探寻紫禁城的文化瑰宝,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今年的故宫暑假知识课堂课程包括“宫中好乘凉”“火中涅槃景泰蓝”“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最好的‘皇’金”“清代宫廷‘戏’”和“穿越千年的‘中国风’”。其中,“火中涅槃景泰蓝”“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和“穿越千年的‘中国风’”都是故宫宣教部最新设计的课程,在今年的暑假知识课堂首次推出。 据介绍,第一期“宫中好乘凉”活动的报名信息发出后,4场活动的120个名额在几分钟内一抢而空。故宫博物院提示,之后的每期活动将在开始前在“故宫宣教”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报名信息。 “故宫知识课堂”由故宫宣教部组织策划,自2006年每年寒暑假面向中小学生推出,已成为故宫博物院的品牌教育项目。斑头雁

原标题:“稻田认养”模式让渤海湾盐碱地变“智慧农田” 新华社石家庄7月25日电(记者黄勇贤、高博)夏日的一个上午,渤海湾附近的一个小村子,天津市民吕一楠一家人,穿着长靴在稻田里忙着插秧。 “到今年秋天,我家就能吃上地里生产的生态大米了。”吕一楠告诉记者,这是他家在河北唐山乐亭县古河乡“认养”的一块水稻田,他们与村里的合作社签订了协议,对稻田里收获的庄稼拥有所有权。 吕一楠说,平时有假期,家人可以到村里小住,拾掇下自家稻田,体验城市居民和乡村“农民”身份变换的乐趣。 近几年,像吕一楠这样在城市和乡间转换生活的人,在乐亭开始多了起来,他们的到访也给当地农民增加了旅游收入。 乐亭是河北省第一沿海大县,拥有河北省四分之一、超过100公里的海岸线,近三分之一乡镇濒临渤海,约5万人口生活在盐碱地带。 在乐亭,当地人习惯称那些靠近城市、生活条件好点的村庄为“上庄”,而分布在盐碱带的贫瘠村庄为“下庄”。生活在“下庄”的人们,过去最大的难题就是吃饱。 在有些盐碱地区,土壤含盐量高到令人咋舌。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的农民还曾在地里刮盐土腌咸鸡蛋。吕家人现在“认养”的稻田,就位于海边的盐碱地。 近些斑头雁

原标题:2018苏台大学生交流体验营在昆山开营 新华社南京7月25日电(记者何磊静)2018“青春乡约创未来”苏台大学生交流体验营24日在江苏昆山开营,31位在台湾就读的江苏籍大学生和58位台湾大学生将携手走进知名企业、文化景点、当地家庭等,感受台资高地江苏的发展活力,增进两岸青年学生间的友谊。 据了解,此次交流体验营由江苏省台办和省国资委共同主办,两岸大学生将利用一周的时间走访昆山、苏州、南京等地,探访苏豪控股、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等企业,参观拙政园、中山陵等景点,并开展与台湾创客面对面座谈、模拟体验古代科考、留宿大陆学生家庭等活动。 “台湾学生真正来了大陆,看到的、听到的才是最真实的大陆!”在台湾辅仁大学读研一的江苏籍大学生王立峰说,感觉越来越多的台湾学生愿意来大陆发展,也想通过此次活动带台湾朋友们转一转,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江苏的发展现状。 活动组织方在开营仪式上表示,希望两岸大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江苏各方面的发展现状及潜力,了解当地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苏学习、就业、创业的最新政策,同时加强互动交流,增进两岸青年学生之间的友谊。 来自台湾“中国科技大学”的高麒钧和淡江大学的陈宥瑾,都是第一次来到斑头雁

原标题:这里,有一本“活字典”叫“文所” 新华社贵阳7月25日电(记者汪军)“文所,我想找你办一下户口。”走进派出所办事大厅,村民熊云龙熟悉地与户籍民警文国东打招呼。 “文所”文国东是一名普通户籍民警,并非派出所所长。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土地坳派出所户籍民警这一岗位上,他已经坚守了26年。 1992年,文国东转业成为一名民警。当初接手农村户籍工作,任务比较繁重。他对记者说,当时进村入户全靠走路,从派出所到村里,步行平均3小时。“核对资料、填表格,全靠一笔一笔填写。” 在派出所档案室里,文国东填写的户籍材料字迹工整、行文规范。“这是每家每户的家庭情况,是基础性资料,一点大意不得。”他说。 “一年热、两年温,三年冷、四年冰。”在一个岗位上坚守,需要激情和毅力。土地坳派出所所长汤小东说,像老文这样能在户籍民警岗位上坚守26年的,可谓少之又少。 还有不到半年时间,老文就要退休了。汤小东和民警们都很舍不得文国东这本“活字典”,只要老文在,户口方面的工作就没有障碍。 文国东几乎走遍了土地坳派出所下辖的7000多户群众。每逢赶集,他走在集市上,人们都会向他投来熟悉友好的目光,有的人喊他“文斑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