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企赢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5 05:40 点击:591182

原标题:用经典涵养当代青年官兵 深入理解、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认真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习主席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这既是对广大党员干部修身立德、干事创业的谆谆告诫,也是给青年官兵成长成才、追梦圆梦指明路径。 用经典涵养理想信念。“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习主席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正是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和坚定,才有了百年中国的旧貌不断换新颜。当代青年官兵未亲历过苦难黑暗的旧社会,也鲜有生死考验的战争历练,与以往相比,面对的选择更多、迷惑更多、诱惑重重,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关乎其自身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军队的发展、民族的未来。对于广大青年官兵来说,要不为任何诱惑所扰、不为任何困难所惧,就应把读经典、用经典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主动到经典著作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对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引,感悟领袖们人民至上的博大情怀,从而不断夯实理想信念,做到始终不渝、百折亿企赢

原标题:为绿茵场上的“破魔者”喝彩 世界杯的赛场上,总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本届世界杯的四场四分之一决赛,又有几个“魔咒”被打破。 老牌世界杯冠军英格兰队有一个延续了22年的“魔咒”:每逢点球大战必定出局。但在本届世界杯上,英格兰队打破了这一定律,在首轮淘汰赛中,以点球淘汰了南美劲旅哥伦比亚队。在接下来的四分之一决赛中,他们又打破了逢瑞典队不胜的“魔咒”,2比0战胜“北欧海盗”,28年后再次闯入世界杯半决赛。 和英格兰队一样,“欧洲红魔”比利时队也有一个“魔咒”:在世界杯上逢巴西队难求一胜。16年前的日韩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比利时队不敌“桑巴军团”,被挡在了四强大门之外。此次再度与巴西队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交手,比利时队终于打破了“魔咒”,将夺冠最大热门“五星巴西”淘汰出局,时隔32年再次杀入世界杯半决赛。 与英格兰队和比利时队相比,被称为“世界杯十六郎”的墨西哥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连续7次打入世界杯决赛圈的墨西哥队,每次都无缘八强。换句话说,墨西哥队从来没在世界杯上踢到过第五场比赛,由此他们被球迷称之为“遭遇了第五场魔咒”。 常言道,足球场上一切皆有可能。因此,世界杯的赛场上产生了亿企赢

原标题:用机器语言描绘青春风采 6月下旬,走进陆军工程大学程序设计俱乐部的活动室,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房间。但是,每一个进来的人都会震惊于这里面琳琅满目的奖状、奖杯。 难以想象,这是一个成立不满6年的俱乐部取得的殊荣;难以想象,这个俱乐部最初只有7名编程人员,如今已发展有600余名成员;难以想象,这个俱乐部累计有329人在各类程序设计大赛中获得奖项,其中国际奖6项、全国奖80项、省级奖249项。 一个成功的俱乐部背后,是一个默默奉献的教员团队,他们就是由该校指挥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与军用软件工程教研室教授黄松、副教授李辉、副教授胡斌、讲师雷小宇、讲师张赛男等10余名教员组成的指导团队。他们在校、院两级党委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常态化、全周期的俱乐部运行机制和培训体系,在国内外各大程序设计比赛中崭露头角,带领学员用机器语言描绘出靓丽的青春风采。 从7到600,认真对待每一个怀有梦想的人 熄灯号响,校园回归宁静,该院机房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张教员,这道题用这个方法,比书上的方法还要简洁高效。”“思路很新颖,继续说说看……”一问一答中,整个房间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育人先育心,俱亿企赢

原标题:凤凰鸟 小妹卧床不起,不停地咳嗽。乡村医生断定,她得了绝症。望着奄奄一息的小妹,我和茂哥都很心疼,想送她去城里的大医院,可是,我们做不到。我们住在大山里,山连着山,山外还是山,都是羊肠小道,我们没这个能力。乡村医生说,你们就是有能力,也没这个时间,她想吃啥就给她吃点啥吧。 小妹什么也不想吃,她似乎已无吃的能力。乡村医生说,那就问她有什么愿望,满足她最后的愿望吧。 我们问小妹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小妹说,她最想看凤凰。 村子后面的山,叫凤凰山,高数百米。山顶被称为凤凰岭,云蒸雾罩,据说偶有凤凰在此歇脚,村子里有人见过,但并无第二者在场,凤凰岭有凤凰,便只是传说。 小妹要看凤凰,我们不知所措,陷入困境。 小妹不是我们的亲妹,是村子里的一个小女孩,我们叫她小妹,一村子里的人,都叫她小妹,小妹是她的名字。 我和茂哥是这里的守线兵,还有一个兼职卫生员小戴。我说,小戴要是在就好了。茂哥说,小戴也无能为力。我们连个班的编制都够不上,叫“点”。茂哥是点长,就是负责人的意思。 我和茂哥正犯难,一只美丽的公鸡追逐一只母鸡,从我们身边飞奔而过。野鸡!我大声喊道。 茂哥问我,你亿企赢

原标题:难舍这份军旅情 编者按 今年是全军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的第一年,战略支援部队某部共有20余名现役干部主动申请转改。他们平均年龄32.7岁,多为硕士以上学历,大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他们坚定强军信念,积极投身改革,热爱本职工作,主动申请转改,体现了对部队的深沉眷恋和对国防事业的执着热爱。 “90后”川娃子的初心 卢志聪,是一个性格直爽率真的典型川娃子,也是一个阳光开朗的“90后”大男孩,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毅然选择从军。谈起原因,他说:“2008年汶川地震时我考上四川大学,亲眼看到军人如何舍身奉献、如何拼命救人,我愿意到部队尽忠报国,这也是我的初心。” 卢志聪是某研究所一名工程师,从事技术研究工作。入伍以来,他一直跟踪前沿技术发展,在科研攻关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短短两年,他就成为某课题研究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技术研发,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因表现突出,他多次获得单位表彰奖励。 得知卢志聪这次主动提出转改文职人员,有人说以他的技术到地方可以挣更多的钱。他却认为,“生活不只是物质享受,还应该有事业和远方”。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我就是想留下来。经历了汶川地震,我就是冲着部队来的。”他舍亿企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