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壹号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7 11:12 点击:561502

原标题: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在西安正式启动   中新社西安6月18日电 (记者 张远)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18日在西安正式启动,未来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区将成为继大雁塔、小雁塔、大明宫遗址之后,西安又一显示唐长安城遗址的重要地标。   明德门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重建,是隋唐京师长安城的正南门。明德门是中国历史上首座五门道城门,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建制的最高制度,显示了国都的重要形象。它与丹凤门一样是"天子五门道"的重要代表,被称为“隋唐第一门”。   明德门是隋唐长安城中轴对称布局的重要体现,其遗址对于研究唐代城门形制、唐代建筑制度、唐代礼仪制度、交通制度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此外,明德门既是天子参加祀典的必经之门,在唐朝还是民间为禳除灾害经常举行大规模祭祀的重要场所。隋唐时,民间有若遭遇久雨,则?H祭于国门的传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考古工作者第一次勘查确定了唐长安城及其各城门的位置。1996年,明德门遗址作为“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锦绣壹号

“陈屿心视觉作品展”将开幕原标题:“陈屿心视觉作品展”将开幕   中新网6月18日电 由中国抽象艺术促进沙龙和广西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陈屿心视觉作品展”将于6月25日开幕。 陈屿心视觉作品   策展人马一鹰在前言中写道:“艺术是时代变化的风向标,视觉艺术更是以其形态与表现的可见性强烈地预示着时代的变迁;视觉艺术在艺术家族中的最大优势是把看不见的思想、观念、情感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态;这形态不仅仅预示和透露着艺术自身,更是艺术的母体整个文化变迁的一个浓缩反映。”   他表示,陈屿心作为95后的一代人,视觉作品有着强烈的承前启后的示范性,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西方当代文化艺术领域的各种视觉图像在她作品中完美融合,独特的语言形态表达着这一代人的时代心声。 陈屿心视觉作品   他认为,这次展览中的作品很大一部分有着浓重的色彩及夸张的视觉效果,这些感觉也许是对这个犹如想象中的天上人间世界的一种视觉回应。大胆的表现手法中把当代各个艺术领域乃至非艺术领域的各种视觉元素含括其中,思维的敏捷、想象的丰富、艺术表达能力的出类拔萃足已使陈屿心成为新生代视觉艺术探索者中的引领者。锦绣壹号

《屈原》特种邮票在屈原故里首发(图)原标题:《屈原》特种邮票在屈原故里首发(图)   中新网宜昌6月18日电 (郭晓莹 周华山)《屈原》特种邮票首发仪式6月18日在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县举行,这是继1953年、1994年之后,屈原第三次登上新中国“方寸之地”。   本次发行《屈原》特种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忧歌离骚”“求索问天”,小型张图案名称为“屈原像”,全套邮票面值8.40元。 邮票设计者蒙古族青年画家李云中到达现场参与签售活动 王家满 摄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湖北省分公司副总经理赵宇光介绍,本次发行的《屈原》邮票,是继1953年、1994年之后,屈原第三次登上新中国“方寸之地”。“这在我国古代人物邮票中是绝无仅有的,也是我们对屈原爱国精神和高尚人格的深刻铭记与不断传承。”   据了解,《屈原》特种邮票采用传统中国画技法进行创作。其中,《忧歌离骚》展现其被楚王疏远后,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的情景;《求索问天》表现屈原晚年流放时创作《天问》的情景;小型张展现屈原双手呈简,心系社稷的士大夫形象。 《屈原》特种邮票在秭归首发 王家满 摄   首发现场销售50多万元邮品,邮票设计者、蒙古族青年画家李云中到达现场参与签售活动。来自北锦绣壹号

江苏扬州首届龙舟赛开赛 再现百年前龙舟竞渡景象原标题:江苏扬州首届龙舟赛开赛 再现百年前龙舟竞渡景象   中新网扬州6月18日电(记者 崔佳明)18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江苏扬州首届龙舟赛开赛,再现百年前龙舟竞渡景象。 图为众多前来观赛的市民,他们在湖边为选手们呐喊助威。 孟德龙 摄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清代扬州的龙舟赛事以瘦西湖、古运河市区段、仪征十二圩和瓜洲―金山四大龙舟赛事最为热闹。1906年,扬州举行的一场龙舟夺标比赛,发生龙舟失衡倾覆事件,官府明令禁止端午时节举办龙舟赛事,以至百余年来,扬州城区再没举办过大规模龙舟赛。   今年扬州举办的首届龙舟大赛是由江苏省龙舟协会、扬州市体育总会作为指导单位,扬州市邗江区体育总会主办。据主办方负责人介绍,参赛的16支龙舟队是来自该市各县(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俱乐部、学校等,本次比赛分为龙舟100米和200米的直道赛。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个队伍13人,由领队1人、教练1人、鼓手1人、划手10人组成。不过,舵手由大赛组委会提供。” 图为端午节,江苏扬州首届龙舟赛开赛。 孟德龙 摄   当日,16支参赛龙舟队在明月湖上展开激烈角逐,当地众多市民在湖边为选手们呐喊助威的同时,感受浓浓锦绣壹号

原标题:“陪堂妈妈”3年旁听了3000多节课 长江日报讯(记者陈晓彤)6月17日,离中考还有两天,武汉市第六十四中学九(4)班家长代继华和几位家长一起,专程到学校和老师们道别。在过去3年时间里,他们是家长,也是学生。根据学校“开门办学、推门听课”的家长督学政策,六十四中每位学生的家长至少每月会到学校听一次课,少则一节,多则一天。他们和学生一起上课、用餐,和老师讨论教学进展,成为学校的“特殊学生”。纠正孩子上课“打野”全职妈妈“上岗”成儿子同窗虽然六十四中每个家长都可以到学校听课,但代继华算是“最资深”、听课最多的一位。初中3年,大概要上3600多节课,代继华3年来就旁听了3000多节课。她介绍,原本在小学成绩很优秀的儿子升入初中后,不适应新的环境和节奏,每天做作业到凌晨,成绩下滑到了年级中下游。她起初以为是学习压力大,后来和老师沟通,才知道别的孩子最晚8时就能做完的作业,她的孩子要磨蹭到晚12时。“老师当时建议我,学校鼓励家长进校听课,让我也去旁听一下,看看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代继华说,听了几次课下来,她发现儿子上课很容易走神,写作业也不专心。“要纠正这个坏习惯不容易,老师也不可能随时关注他一个人,所以我锦绣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