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平宁半岛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6 21:26 点击:552147

江西婺源开展非遗展演活动 游客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原标题:江西婺源开展非遗展演活动 游客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在婺源县瑶湾村,艺人们正在为游客展示婺源纸伞的制作工艺。 程新德 摄 在婺源县瑶湾村,艺人们正在制作傩舞面具。 程新德 摄 典雅的神态和动作,独特的装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剧《白蛇传》刚一开唱,就吸引了游客的眼球。 程新德 摄 在江西省婺源县瑶湾村展示的婺源本土傩舞表演。 余林峰 摄   6月9日是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扩大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影响力,当天,江西婺源县开展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在江西省婺源县瑶湾村的“多彩非遗美好生活”非物质文化展上,展示了婺源本土的傩舞、油纸伞、制茶、徽剧等非遗文化,让村民和游客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亚平宁半岛

[午报]默克尔发的这张G7峰会照片火了:特朗普被“围攻”午报原标题:这构图绝了!曾经,G7是七国集团“秀恩爱”的地方…… 昨晚,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网上传了一张今年G7峰会的照片,气氛剑拔弩张。 目前,这条帖子已经获得32000多人点赞。本届峰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一个人把G7其他六国领袖都给“得罪”了。国际媒体都认为这油画般的构图,是对峰会的最佳总结,一图胜千言。 网友搜集了各国的不同角度照片。法国的角度: 意大利: 美国: 外国网友很快便P出了油画版: 《最后的晚餐》版: 还有假冒默克尔的推特网友:此刻心情…… 这次G7峰会,特朗普可谓任性到极点,除了公开在推特上和法国总统马克龙互撕,还骂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虚伪”,还提早离会,最后,连共同签署的峰会公报都准备撤回……哪个宝宝没点儿情绪呢? 照片传到国内社交平台以后,就连央视著名主持人水均益也忍不住P了一张:“第一张最有感。我调了一张,仿佛有点穿越。” 网友@卢旭宁补充了一张特朗普的主观视角: 与之相比,地球另一端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照片却体现了大写的“和”字: 人类命运共同体了解一下? 相关报道原标题:一图看懂本届G7峰会来源:环球时报6月10日报道,9日晚,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团队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在加拿大七国集团峰会第二天拍摄的亚平宁半岛

城与邦|“采集历史的珍珠”:汉娜·阿伦特的历史方法论原标题:城与邦|“采集历史的珍珠”:汉娜·阿伦特的历史方法论 汉娜·阿伦特 无论从政治立场、写作风格还是学术方法来看,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都是 一个不太好归类的思想家。她的成名作《极权主义的起源》在出版之后引发了一场关于该书“如何运用历史”的方法论争辩。这场争辩迫使阿伦特做出了一些方法论上的澄清,并在 若干年后的其他著作(尤其是《黑暗时代群像》和《过去与未来之间》)里更系统地解释了自己的历史哲学。本文试图从政治哲学家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对《极权主义的起源》的评论,将阿伦特的历史哲学分为三个相关的部分进行讨论,分别是:(1)阿伦特眼中“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彻底断裂;(2)阿伦特所面对的,为极权主义这样一个邪恶的历史现象撰写历史的挑战;(3)阿伦特理解的政治理论家的责任。 在阿伦特眼中,现代人所处的“当下”,是一个与“传统”完全断开的当下。传统因此无法解释在“当下”里出现的、前所未有的、邪恶的历史现象:极权主义。因此,为极权主义书写历史,对阿伦特而言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任务。阿伦特追随本雅明的历史哲学,为极权主义书写了一种与传统历史叙事不同的“起源”。这种本雅明式的起亚平宁半岛

重出江湖:1973年与傅衣凌先生同行原标题:重出江湖:1973年与傅衣凌先生同行惊人岁月太匆匆,恩师傅衣凌先生作古已经30年了。日前偶翻旧照,整理故纸,陡忆45年前的一段往事。 1972年10月,厦门大学文史系解散,复办中文系和历史系。陈在正任历史系主任,招收普通班工农兵学员30人,定学制为三年。1973年1月,工农兵试点班学员学完二年后毕业。重建的历史系如何“以社会为工厂”办下去,是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厦门大学如此,其他学校也同样感到迫切,因此纷纷派教师到各地高校串联“取经”。在这种形势下,厦门大学决定派傅衣凌先生、柯友根先生和我到各地学习考察,给我们3个月的时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周游列国”。一方面了解各地高校的新鲜经验,另一方面也展示厦门大学历史系重建中的新气象。这事在校内引起轰动,或谓“一个牌子,一张嘴巴,一支笔”,即傅先生重出江湖,是历史系的金字招牌;柯友根是地下党出身,能言善辩,是交际的高手,负责对外联系;时我方过而立之年,文笔敏捷,负责记录和整理汇总信息,向校、系书面汇报。而我们则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任务。 是年3月15日,我到厦门大学革命委员会开出一大摞介绍信,22日,三人从厦门乘汽车前往福州。因为此行要到福建省革命委亚平宁半岛

山东马踏湖上又现鱼鹰翩跹,曾经水面最小时仅剩几十亩原标题:山东马踏湖上又现鱼鹰翩跹,曾经水面最小时仅剩几十亩 宋述智在马踏湖上放鱼鹰。(成国栋 报道) 6月7日一大早,旭日下的马踏湖波光粼粼,湖苇泛绿。伴随着71岁的宋述智阵阵吆喝声,12只鱼鹰在湖面上往返翻飞。不时,老宋将鱼鹰唤回小船的竹篙上,从鱼鹰喉咙里挤出捕到的鱼。 宋述智是桓台县起凤镇华沟村村民。到他这一代,这种马踏湖上传统的鱼鹰捕鱼技艺,已延续了四代人、200多年。“前阵子,鱼鹰还逮到过三针鱼,这种鱼特别罕见,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宋述智说。 但前些年,马踏湖可不是这个样子。“水污染严重,水面黢黑一片,臭气熏天,鱼少了,我的鱼鹰也死光了。”但宋述智舍不得老爷爷传下来的技艺——为这事,他喝了不少闷酒。 马踏湖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浅平湖泊湿地,百折千回,沟叉纵横,水域面积曾一度达到96平方公里。但这里又是淄博海拔最低点,汇流而来的乌河、猪龙河、孝妇河等7条河流,流经张店、临淄、博山、桓台等重工业发达区(县),大量污水直排河中,河道变成了纳污通道。 无奈之下,当地人让这些河流“分道扬镳”,不再汇入马踏湖。水越来越少,湖面越来越小,最小时水面仅剩下可怜的几十亩。“那时,很多外地人来玩,站在湖边上问我‘马踏湖在哪儿亚平宁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