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半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8 00:04 点击:546984

原标题:同盟虽在 裂痕已深 5月31日,美国宣布从6月1日开始对欧盟等三个经济体的钢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欧盟方面随即表示将采取相应反制措施,并称“与美国谈判的大门已经关闭”。 前不久,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汽车及零配件启动所谓“232调查”,直指德国汽车产业。 在钢铝关税、汽车关税等敏感领域连续敲打欧盟,加之不顾国际社会反对退出伊核协议,对伊朗实施新制裁,使欧洲企业面临“间接制裁”,美国近来的所作所为令欧洲盟友很受伤。但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 从否定欧洲一体化到指责德国难民政策,从公开宣称北约“过时”到批评欧洲国家在防务上投入不足,从退出《巴黎协定》到撕毁伊核协议,从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到将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打着“美国优先”的大旗,屡屡冲击国际多边体系,也使美欧关系龃龉不断。 难怪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有这样的朋友,还要敌人干什么?” 其实,大西洋两岸关系的裂痕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早在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执意发动伊拉克战争,除紧紧追随的英国外,其他欧洲盟国一片反对之声;奥巴马上台后美欧关系有所缓多一半

原标题:莫对拔尖者“掐尖” 食品工厂的师傅在加工沙丁鱼罐头时,通常把个头拔尖的沙丁鱼“掐尖”,然后再装入罐头。这样不但能使罐头的容量最大化,而且看上去整齐美观。这一现象在食品包装领域被称为“沙丁鱼罐头规则”。在对待人才问题上,我们则应警惕这一现象。 “沙丁鱼罐头规则”,在包装食品时有其科学性、合理性,符合厂商追求经济价值和商业利益的目的。如果照搬到人才工作中,则有百害而无一利。比如,有的官兵干劲正足时,便有人劝他“悠着点,慢慢来”“干事越多,犯错越多”;有的人才声望鹊起时,便有人对他“鸡蛋里挑骨头”,甚至对他下套子、使绊子;有的干部刚要被提拔时,便有人捕风捉影,甚至到处诬告造谣。人才工作中的“沙丁鱼罐头规则”,不仅打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严重破坏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拔尖人才是“人才中的人才”。这种人才,或有出类拔萃的本领,或有一马当先的锐气,或有独具慧眼的见识,往往发挥着头雁效应和关键作用。决胜于未战,决胜于人才。推进强军事业,打赢未来战争,不能没有像马伟明、戴明盟、王忠心等各类尖子人才。 “尖子”不是全才,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个性、这种多一半

原标题:网络政工的“航母样本” 一座“海上城市”的必然抉择:让网络成为官兵的“交流纽带”和“连心桥梁” 夜幕降临,忙碌的辽宁舰渐渐安静了下来。 此时,辽宁舰论坛照例进入了一天中的活跃期。在“舰员心声”版块,网友“纯爷们”发表的“吐槽”帖《管理规定面前,人人平等吗?》,正被跟帖热议。 帖中直陈,某干部住舱外的鞋袜未按要求摆放,却没被纠察通报。网友“纯爷们”由此质疑,舰上的管理是否落实了官兵一致原则。一时间,论坛上“群情激奋”。 作为舰政工办主任,肖磊迅速将这一情况向其他舰领导做了汇报。随后,他以网友“西门吹雪”的身份跟帖回应:“你反映的问题舰领导很关注,我们会加强检查、自查和整改。”舰综合办和政工办迅速联动查改,并及时将相关问题的调查整改进程进行网上公示。 及时高效的跟进反馈,使这事的后续跟帖逐渐转向积极正面。帖子中反映的问题被确认为个别现象,当事干部受到公开批评,纠察和机关执纪的公平性得到了舰员们的高度认可。 “年轻官兵网上‘吐槽’,恰恰是因为想要被关注、被倾听、被尊重。面对个别舰员的‘吐槽’,甚至略显刺耳的批评,我们不能回避,不然就会破坏网络的开放性、包容性,失去官兵对网络政多一半

原标题:临战如箭在弦,哪还敢“空踩油门” 到任务部队调研时,基层官兵普遍反映,执行任务期间,机关的“官方活动”少了、文电少了。下来的工作组,要么是蹲点帮带的,要么是训练考核和综合检查的,那种干扰部队的工作组基本没有了。 对于“五多”,尽管各级像过街老鼠一样喊打,但它像“打不死的小强”,生命力顽强得很。而在执行任务时,“五多”现象又有所缓解,甚至“不治而愈”。剖析其中缘由,对减少乃至根除和平积弊或有裨益。 客观地讲,下发文电、召开会议和下派工作组等,是机关履行指导功能、推动部队建设的重要方法。基层也不是厌烦一切文电,只是反感毫无实质内容、远离中心工作的“空皮囊”文电;基层也不是不欢迎工作组,只是从内心抗拒那种居高临下的“钦差式”工作组。调研中,一名指导员说:“执行任务两个多月,机关组织的任务检讨反思活动,对我们帮助很大。”任务部队的一名营长不无担心地说,但愿任务结束后,机关还能像现在一样,跟练兵备战无关的文电和活动,越少越好。 这名营长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现实中,确实有个别部队机关在“空踩油门”。他们要么在工作作风上“浮”,照抄照搬,文来文去,把发文、开会和下派工作组当落实;多一半

原标题:44岁,我向着“100分连长”冲锋 清晨,天蒙蒙亮,伴着急促的脚步,每月一次的20公里战斗体能训练正式拉开帷幕。身背10余公斤的军医背囊,走在队伍最前面,我内心感慨万千:终于对得起“卫生连连长”这个新称谓了。 去年,“脖子以下”改革调整中,旅卫生队改编为卫生连,已经44岁的我成为了第一任连长。面对新岗位、新职能、新要求,我意气风发、干劲儿十足。 组建之初,考虑到单位刚从半训保障分队改编为全训建制连队,官兵军事素质亟待提升,我也效仿其他连队的做法,定期组织考核,检验训练效果。本以为这样按部就班就可以了,没承想第一次参加20公里战斗体能训练,途中遇到的各类突发情况就让我们措手不及。作为连长的我由于指挥技能偏弱,带着全连左奔右突,到处“打乱仗”。 “为什么很多课目在兄弟单位眼里是‘家常菜’,而到了我们这里就变成了‘拦路虎’?”机关通报成绩后,我深受刺痛。作为全旅年龄最大的连长,我觉得脸上实在挂不住,愧对“连长”这个称谓。 痛定思痛,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我专门找到旅队优秀连长们取经。而他们给出的答案都惊人的一致——带兵,首先要把自己练成“刀尖”。 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又让我如芒在背多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