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鼎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7 02:19 点击:54435

编者按:2009年7月10日,《首席财务官》杂志社成功地在北京华彬庄园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主题为“经济低迷中的财资策略”的2009中国CFO年会。百余名国内大型企业的CFO和众多财务和资本领域的顶级专家共聚一堂,力图廓清经济低迷时期的财资迷雾,为本土CFO们带领企业快速复苏寻找全新的路径。本刊编辑部特此辑录了重要嘉宾的发言精华,以飨众多未能亲赴会场交流的本土CFO们。富勤国际董事长洪瑛: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通过这场危机,企业应重新审视业务组合并剥离边缘业务。放弃那些与其他竞争对手相类似的业务,转而专注于最强的业务、最好的产品、最优质的产品以及最突出的能力。对那些通过自身能力创造竞争优势的产品及服务加大投资,这些自身能力包括:技术、成本优势、设计和制造以及更有效地获得客户并服务于客户的能力。同时,对于企业调整竞争地位而言,这次金融危机将是一次很好的机遇。企业要了解整个行业的情况,了解行业内竞争对手的现状以及企业自身所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企业再对危机中行业结构将会发生怎样的调整进行分析预测,及时调整战略,不断提高其行业竞争力。吉利集团CFO尹大庆:海外并购中的CFO角色与价值金融危机影响了大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有些企业得到了锻萧鼎

公元前549年,鲁国的穆叔到晋国,范宣子迎接他,并问他,古人“死而不朽”的话是什么意思?穆叔没有回答。范宣子自己猜测,他们范氏家族“世代为官受禄”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死而不朽”。穆叔回答说:“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我们鲁国有位先大夫叫臧文仲,死了以后,他的言论还没有放弃,大概所谓不朽就是这个吧!豹听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至于说保持家世,守住宗庙,世世不断祭祀,没有一个国家不是如此。因此说,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官儿做得大的,不能说是不朽。”叔孙豹的不朽论也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关于不朽的不刊之论。他所说的臧文仲确实是一位不朽的先知,在春秋时代,臧文仲就成为孔子等一流思想家们关注的对象;在唐代,韩愈则把他跟孟子、荀子并列,称为以道报世的历史人物。现代史上有名的黄炎培跟毛泽东关于历史治乱循环的对话,其原型就是臧文仲的思想。公元前683年的秋天,宋国遭到水灾。鲁庄公派使者去慰问,宋公子御说说:“孤对上天不诚敬,老天爷降下了灾难,还让贵国国君担忧,非常拜谢贵国国君关注之情。”年轻的臧文仲听说了这件事,他称赞宋公的“罪己”行为,说:“宋国快要兴盛起来了吧!大禹、商汤罪己,其兴也悖焉;夏桀、萧鼎

姜尚无人不知,韩国卢泰愚曾以总统之尊来临淄祭祖,自称山东人。姜曾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中山先生因之题有“天下为公”之匾。太公当年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率师灭商,一派仙风道骨,《诗经》中的《大明》篇这样描摹牧野决战中的姜子牙:牧野洋洋,檀车煌煌,唯师尚父,时维鹰扬。有趣的是,商朝以生意起家,最终却灭于一个生意人之手。太公先世本为贵族,舜时为官,因功封于吕卖过酒,经济成分就是个体户,威风恐怕还不及后来被鲁智深三拳打死的镇关西。虽是微不足道的小商人,但姜尚匹夫有志,敢于想象自己。他白天行商,晚上读书,不露声色地隐于市。一晃已皓首。烈士暮年的姜尚,获悉文王广求贤能,觉得机会不容错过,乃迈着蹒跚的脚步,来到渭水之滨,也就是现在的延安,以垂钓为事,终于巧遇明主,共谋“翦商”大计。显然,计谋来自姜尚行商一生的领悟,此刻倾销给了目标客户。先有改天换地的设想,再借助文王进行武器的批判,谁能否认姜尚是位营销大师?灭商之后,子牙因首功封于齐,都营丘。昔为草根,今是主流,姜尚今非昔比,东行每宿必留,竟和刚得咸阳的刘邦一个德行。有心人提醒他沿途享受,哪像到封地上任的齐王。太公立马穿衣夜行,天亮时到达营丘,才得知东莱人正和他争夺营丘萧鼎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格外引人瞩目。在这一最具潜力的市场中,企业家们的实践与探索、创新与创造,已成为中国经济活力的主要源泉。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的出现,为正在发展变化的中国,又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什么是总部经济?总部基地与总部经济关系是什么?总部经济为何在北京率先产生?发展总部经济的要素有哪些?作为总部基地的创办人,也是作为总部经济的积极实践者,以下我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供全国高新区和正在对总部经济的发展努力探索的国内各类总部基地的负责人、投资者、研究者参考。一、总部经济理论源于区域经济学我认为,总部经济就是传统经济学当中的区域经济的一部分。中国有几大经济区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正在崛起的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到今天,中国已经搞了20多年市场取向的改革,粗放型经营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倡导的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如何能够最有效率地发挥和使用大量的资源?这对搞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人士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深入细化地提升区域经济,是发展区域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所谓区域经济的细分或细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更多萧鼎

转型中的中国经济需要更多的创新与创造,“总部经济”、“总部基地”正是这样一个范例。两年多来,北京总部基地在海内外都拥有了相当的知名度。这个地方位于北京西南四环,占地1000多亩,预计总投资65亿元人民币,5年之内要计划建设500栋独立总部楼。它是换汤不换药的房地产,还是有着更深内涵的“新品种”呢?二年的实践证明,北京总部基地,是一种市场创新下的新经济形态。总部基地不是简单的“总汇基地”目前从外表来看,总部基地只是一群咖啡色的建筑:现已建成300多栋独立的总部楼,银行、商业、酒店、餐饮、娱乐,各种配套逐渐成型,这不就是房地产吗?然而,这里的“业主”才是总部基地真正的“筋脉”——已经签约入驻的160多家海内外颇具实力的企业总部,以及在未来3到5年内,这里的企业总部将达到400至500家。“总部聚集”才是总部基地的“眼”。近几年来,总部经济日渐红火,将北京的总部基地称为新的经济形态并不过分。去年年初,美国哈佛大学专门邀请总部基地董事长许为平去演讲,就是一个例证。另外,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20多个大中城市,都将发展“总部经济”列进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鼓励支持这种新生事物。更令人饶有兴趣的是,“总部基地”目前已成为一个类似“功夫”的通用名萧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