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7-01 12:42 点击:510640

【求是手机报|理论速递】2018.4.2 星期一 【传媒之声】 为有源头活水来 制度唯坚持发展,方彰其生命;探索唯艰难困苦,方玉汝其成。任何一个政治制度的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前无古人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有创造的收获,有开拓的艰辛,但始终不渝的是——让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中真正成为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宣言,新华网) 文创要“创意”更要“诚意” 博物馆在承担公众教育使命的同时,也有收藏、研究的责任。在自身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创意”可以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让长于研究的人去做研究,请会讲故事的人来讲故事,把研究作为讲故事的基础,使故事成为研究的延伸。这也是今人对待历史、面向未来的一份诚意。(杜羽,光明日报) 承平时期更要严以治吏、防腐戒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一句古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还特别强调“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承平”,乃是连续太平、时日长久之意。要实现长久“承平”,必须谦虚谨慎、居安思危,时时处处有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从这些年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肃纪的实践来看,对“承平时期”党的建设的特性了解得越多、越深,就会越主动、越自觉地严以治吏、防腐戒奢,就可以有效避免落入奢靡和腐败阙

春潮拍岸千帆进——海南特区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实  4月的海南,木棉花开,三角梅怒放。   南海之滨,千帆齐进,改革开放的浪潮奔腾不歇。   30年前,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应势而生。   30年里,海南在先行先试中,为改革开放镌刻下众多载入史册的探索印记。   海阔帆直春潮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而立之年的海南特区再出发,劈波斩浪,奋楫争先…… 披荆斩棘闯新路,实现国际旅游岛跨越式发展   海南省即将迎来30岁生日。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经济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6月12日会见外宾时表示。   带着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嘱托,带着党中央的深切期望,海南扬帆起航,开启了探索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全新之路,奏响了波澜壮阔的发展乐章。   30年沧桑巨变,昔日的海角天涯,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发展版图。专家评价说,海南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之一。   建省之初,海南与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等城市经济特区有明显的差异,属于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人口多达80%,黎、苗等阙

网评 | 文化自信与红色文化今天我们在谈文化自信的时候,可进一步追问,我们的文化自信到底是“什么文化的自信”。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史,使我们易于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提法。但是,除了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之外,我们也应该大力提倡红色文化自信,红色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养分所创造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和品格风范的集中体现。红色文化近百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符号文化成果。 可以说,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历史境况做出的创新与推进。这二者之间是历史延续而非历史断裂,并且形成了一种彼此支撑、相互促进的共存关系。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是轻飘的“忘本”之举;没有红色文化的文化自信,则是茫然的“丢魂”之态。基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对红色文化保持清醒的认知和足够的自信。 当然,红色文化自信不是简单的喊口号和发指令得来的,而是必须建立在红色文化自身的理论魅力和发挥作用的实践基础之上。事实上,中国红色阙

这个词,五个字,却讲透了今时今日的中国经济编者按: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作出了科学研判:“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非常明显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体察,聚焦在“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词上。 得出这一判断可以说是理所当然——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的经济发展成就是历史性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美丽中国建设持续推进……都为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十分”条件。全面深化改革从不止歇,为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平添一份制度保障。可以说,在社会经济诸多领域,我们都将期待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 接下来,小编想科普一下“经济发展质量”这个概念,由此我们会更懂“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也就能明白“高质量”发展何以瞩目,何以承载了今时今日中国经济发展的高期待。 经济发展质量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在宏观层面上,高质量发展主要着眼于国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意指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走进新时代,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升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工业化、城阙

西湖大学正式设立!面向全球招聘领军人才和青年科学家近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浙江省设立西湖大学,学校标识码为4133014626。 △图/西湖大学校园效果图 根据复函,西湖大学系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西湖大学由浙江省统筹管理和指导,将聚焦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坚持发展有限特色学科,注重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着力培养创新人才,致力于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西湖大学的前身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教授等著名科学家发起筹建。 2015年3月11日,七位西湖大学倡议人正式向国家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的大学的建议》并获得支持。2015年12月1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正式注册成立,施一公任首任院长。 △图/西湖大学校园效果图 西湖大学定位于研究型高等学校,从举办博士研究生教育起步,适时开展本科生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超过5000人。目前,西湖大学首批19名博士研究生已入学,2018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130名。当前,西湖大学面向全球招聘领军人才和青年科学家,前期已经开展了五轮面向全球的优秀人才招聘,签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