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妖逐鹿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8 13:10 点击:497129

AI+服务机器人投资逻辑原标题:AI+服务机器人投资逻辑 雷锋网按:本文作者澳银资本曾爱玲、林锦周。 AI+垂直领域才是大势所趋 近几年,随着数据量变大和底层技术的发展,AI已然成为风口的代名词。但是就商业化进程而言,AI“变现”的方式、方法远未明晰。对此,我们认为通用型的AI并不是真正的风口,AI在垂直领域的应用才是大势所趋。 从产业链投资角度看,基础层和技术层布局需要投入较多,周期较长,主要是由IBM、微软、阿里、Intel等巨头把持,巨头内生外延加大版图形成产业链生态;产业应用层上,初创公司在垂直领域解决行业痛点为较好切入点,并逐渐与传统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效率并获取增量价值。 AI+服务机器人 AI+时代同时也是物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对基于物联网应用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处理和分析,以生成所需要的信息并继续积累知识。物联网上中游已被巨头垄断,下游硬件领域重人机交互,将成为未来海量流量的入口。所以我们聚焦物联网应用层,密切关注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的垂直细分领域——服务机器人。 据数据统计,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规模在10年内预计将有40%以上的复合增长。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正逐年增加,也为服务及协作机器人的发展提供鹿妖逐鹿

将原标题:将"核战"进行到底 AMD二代锐龙4月19日发布 去年三月,AMD锐龙架构处理器发布,掀起了一波依仗高性价比的绝地反击高潮。过去一年来,在AMD和Intel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多核多线程CPU进一步在爱好者心中普及。最近,有消息表明,二代Ryzen就要来了。 根据VideoCards整理的消息,Ryzen2000系列处理器已经在相当多的海外电商网站上上架,转入接受预定的状态。Ryzen52600X和Ryzen72700X定价分别为369刀和249刀,性价比非常突出。前者的默认频率范围是3.6GHz~4.25GHz,6核12线程,热设计功耗95W,性能可持平Ryzen71700X。后者的默认频率范围是3.7GHz到4.35GHz,8核16线程,热设计功耗105W,反超Ryzen71800X不是问题。鹿妖逐鹿

6核8代游戏本酷睿i9不敌i7 模具散热瓶颈严重原标题:6核8代游戏本酷睿i9不敌i7 模具散热瓶颈严重 第八代酷睿包括KabylakeURefresh、CoffeeLake-H/S以及可能将会出现的Cannonlake、Whiskyelake等分支。CoffeeLakeS是目前桌面i78700K\i58400等主流六核平台和部分四核i3的统称,即将获得i58550和移动i78850H等新兄弟的补充。日前,CoffeeLake6核移动版的实测成绩开始曝出,散热成为性能发挥关键要素。 这次的CinebenchR15等测试成绩来自工厂的工程样机,由于是测试产品,其理论表现和最终上市版可能会有相当的差异。三组成绩中,i78850H和i78750H均实现了桌面i76800K到i77800X左右的性能水平,距离i78700K只有一步之遥,但i98950HK反而大幅度落后,只有i74930K左右的分数,应当是对应机型更加严苛的功耗、温度限制所致。鹿妖逐鹿

能别跟风苹果了么?华为P20系列又是刘海屏+竖排双摄!原标题:能别跟风苹果了么?华为P20系列又是刘海屏+竖排双摄! 距离华为P20系列发布不远了,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华为也开始跟风苹果玩起了刘海屏。现在有外媒已经提前分享了其中一个型号P20 Lite的外形,整体外形跟之前曝光的基本一致。 从意大利媒体TuttoAndroid分享的P20 Lite开箱图来看,这款手机的确采用了新的全面屏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异形刘海屏+底部下巴,这也会是今年安卓手机的一个新趋势。但这却难免让人有些失望,如果说正面屏幕是因为上游供应链只供货这种屏幕,但是后置摄像头却也和iPhoneX一样,竖排双摄而且还凸起,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毕竟此前华为P9和P10系列摄像头都是做平了的,辨识度非常之高。 当然离发布会只有十天的时间,华为P20的真身也未现身,希望不要和P20 Lite一般。什么时候华为成为业界的领导者而不是追随者,才有底气称之为世界第一。华为,离世界第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油!鹿妖逐鹿

Uber开源「神经演化」可视化工具VINE原标题:Uber开源「神经演化」可视化工具VINE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按:算力的提升可能会为旧的算法注入活力。近两年来,神经演化(Neuroevolution)的方法逐渐再次受到关注,包括 OpenAI、DeepMind、Google Brain、Sentient、Uber等全球几大研究机构近期在这方面都有一些研究,而其中Uber似乎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图1. Google Trend中「Neuroevolution」的变化 雷锋网前段时间曾对 Uber 数日连发的 5 篇关于神经演化的文章进行了深度的解读。这些文章介绍了他们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突变方法(mutation)和演化策略(evolution strategies)等神经演化思路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通过使用神经演化的方法在深度强化学习的训练中胜过 SGD 和策略梯度。这项工作宣告了神经演化方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基于 Uber 的这些工作,目前有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将目光从 SGD 或策略梯度方法转移到神经演化。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对相关工具的需求,特别是在神经演化过程中如何动态、可视地观察演化过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Uber 开发了一款用于神经演化的交互式数据可视化工具——Visual Inspector for Neuroevolution(VINE),并于昨日开鹿妖逐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