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管理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5 04:12 点击:493779

原标题:永安路盲道修好一年多就变“豆腐渣”   本报讯 ( 记者 王涛) 永安路一段数百米的盲道,修好才一年多时间,就变成“豆腐渣”。对此,附近居民称,这条路是断头路,平时走的人很少,盲道却能烂成这样,难道不是工程质量问题吗?   “大兴新区有一条永安路,是条断头路,走的人并不多,刚修通时两侧有绿化、盲道、路灯等市政设施,走在路上感觉很舒心,很漂亮。然而,这条路的盲道表面却莫名其妙地开始破损,接着变成渣,让人不得不怀疑这里的盲道有工程质量问题。”永安路附近一居民向本报反映了这一问题。3月13日,在这名市民的指引下,记者专门赶到大兴新区。在现场记者发现,这条永安路位于大兴医院和天朗大兴郡蔚蓝君城小区之间。附近居民介绍,这条路是市政路,市政工作人员一年多前修的,当时马路两侧的绿化带还种植了银杏树、樱花树等树种,大家都为住在这样美丽的路段附近而开心。然而,原本漂亮的永安路,却因不断破损的盲道而大打折扣。   记者看到此处的永安路长度200多米,两侧均修有盲道,不知是什么原因,盲道的黄色专用砖表面变成了粉末状,看起来很像是黄色的豆腐渣,与个别未破损的盲道砖形成鲜明的对比。与此同时,记者发现与盲企业人才管理

原标题:今年将建成 明秦王世子公园   本报讯 (记者 高乐) 3月13日,航天基地开展大型春季义务植树活动,近千名志愿者种下5000多株桂花、樱花等树木,今年航天基地计划新增提升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并建成明秦王世子公园。   昨日上午11时,来自航天基地管委会各部门及下属公司工作人员、公安、交警、国税、地税等支撑体系以及航天基地驻地企业、学校、地铁等的志愿者近千人来到航开路参加植树活动。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大伙儿干劲十足,一棵棵桂花树在阳光下昂首挺胸,等到8月,路过的市民们就可以闻到沁人的花香。   据统计,当天共种植胸径8厘米到15厘米的白皮松、桂花、樱花、西府海棠、云杉、红叶石楠、竹子等乔灌木5000余株。   据了解,入春以来,航天基地围绕五路两侧、公园绿化提升抓好植树增绿,2018年计划新增提升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建成明秦王世子公园,新增绿地广场12个。其中,2016年启动建设的明秦王世子公园占地11.6万平方米,今年将有序推动项目建设,预计年底开园。企业人才管理

原标题:今年我市将新增 生态水面2300亩   本报讯 (记者 赵辉) 12日,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今年我市预计将完成水利投资45亿元以上,完成8项市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任务,新增生态水面2300亩,湿地面积5000亩。   据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水务部门将立足大格局、跑出加速度,继续坚持科学谋划,着力建好重点水工程。   全年将完成水利投资45亿元以上,完成8项市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任务;新增生态水面2300亩,湿地面积5000亩;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1%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2.6%以上,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18.5%;巩固提升90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新建380个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水产品产量1.3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6.8亿元。   将全面落实湖长制新要求,建立湖长组织体系,明确各级湖长职责,统筹河湖管理保护,实现河长、湖长有机衔接。按照“一三五”治水目标,继续巩固好、深化好“治污水”成果,全面打响“剿劣水”开局战。   扎实推进“剿劣水”十大工程,推动870个项目落实,拿出更大气魄、动用更多资源,推动“剿劣水”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水平。   按照生态恢复企业人才管理

原标题:“坐办公室里都是问题, 走进基层就都是办法”   欣丝路   “坐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就都是办法。”今日追赶超越之大西安,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千头万绪,没有调查研究,就抓不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事情,就不能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就会出现决策落实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不高的情况。   因此,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指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大调研推动大落实、促进大发展,就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事情。   要倾注“真情”。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是一个辛苦而漫长的过程。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眼睛向下,两腿迈开”,带着深厚感情去靠近群众、了解群众,才能获得群众的信赖、博得群众的好感,发现第一线的问题、了解第一手的情况,才能让大调研不偏向、不脱靶,真正做到“身入”企业人才管理

原标题:土法治病   □朱百平   从小生活在乡下 ,又赶上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和村里其他孩子一样,我和姐弟有病有灾的,母亲首先想到的不是到医院,而是尝试着用在乡下流传的土法子治病。这些土法子土得掉渣,但小病小灾硬是被名不见经传的土法子一次次治好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想当年,乡亲们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有遇到下雨或下雪等极端天气时,才有休息的时候。即便如此,能吃饱肚子尚且不易,有病了哪有闲钱看病呢?偶有村里人挂吊瓶,乡亲们就会认为这人病情危重,甚至可能不久于人世了。人穷命贱,乡亲们没人把病当回事,但人吃五谷不可能不生病。如遇大病,病人想吃什么家人就给买点什么,然后就只能躺在炕上等死了。有小病小灾,乡亲们就指望着口口相传下来的土法子治病了。这些土法子,村里识字的不识字的大人都晓得,可以随时派上用场。   土法子诞生于何时?是何人的发明?早已无从可考,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和乡亲们相信这些土法子能治病。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母亲用土法子为我治病的经过。   每当我有风寒感冒,母亲就会把家里火炕烧热,让我躺在炕上,然后蒙着头盖上几床棉被发汗。发汗的时间可能最多企业人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