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美合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9 02:53 点击:49227

摘要: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政国库管理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认识不够统一、预算管理滞后、业务模式缺陷、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同时,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也发生了变化,在进行相关账务处理时与原来的账务处理也有较大的不同。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问题;对策;会计核算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整个财政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预算执行的制度性保障。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开始于2001年,福建省在2002年9月确定了3个厅局为改革试点单位。财政国库管理改革的方向是借鉴国际惯例,建立一种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管理制度,也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近几年来,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和推广,在财政国库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拟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同时对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分析。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主要内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或者劳务的供应者綦美合

摘要:未来现代生产企业的竞争点是物流,寻找适合企业的第三物流运作是企业发展物流的方向。然而,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由于这种特殊性,研究仓储物流对第三方物流运作的影响和作用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章从适合国情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方式研究,探讨仓储物流对企业物流的影响和作用,以此建立适应于现代生产企业的现代物流。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仓储物流;物流一体化;综合物流代理一、引言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和保持必须以可靠和高效的物流运作为保证,采取有效的物流运作模式能增强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人们逐渐认识到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业务流程.4、杨绍鹏.传统中小运输企业如何向现代综合物流企业转型.中国流通与采购,2002.綦美合

2005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继续进行结构和规模调整的一年。尽管是调整年,房地产市场不乏亮点的出现,在2005年底,几家银行筹备推出的新个贷产品——固定利率住房贷款就是最令人关注的事件。截至到目前,中国光大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均已向市场正式推出自身的固定利率住房贷款。直到2005年,固定利率住房贷款才被银行提起和被人们所认识。2005年8月中旬,央行在《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明确提到要“提倡商业银行提供多样化住房信贷产品、可以考虑允许商业银行发放固定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同年10月20日,央行同时批准了光大、浦发、建行三家银行的固定利率住房贷款方案。2006年1月5日中国光大银行率先在北京和上海试点推出固定利率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分为5年以下和5年以上至10年两档贷款种类,5年以下利率为5.94%,5年以上至10年为6.18%,其利率水平稍高于建行;2006年2月7日,中国建设银行选择深圳作为全国试点推出固定利率住房贷款业务,此次建行推出的个人住房贷款固定利率产品包括3年期、5年期和10年期三个期限档次,每档都设有一个利率区间,分别为5.64%-6.0%、5.76%-6.12%、6.12%-6.48%,银行可以根据客户资信状况,采用不同利率标准。只要客户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綦美合

电力行业的发展关系着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实现。“十五”时期,电力行业的发展有了长足进展。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能源需求迅猛膨胀的大背景下,电力生产出现了两个超前增长的局面:电力增长的速度不仅明显超前GDP的增长速度,而且超前于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就电力行业投入而言,为了尽快缓解电力“瓶颈”,电力投资建设逐年加速膨胀。“十五”期间,电力投资年均增长21.6%,超前于电力生产与能源投入的增长。“十一五”时期,我国应当继续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电力“瓶颈”制约,保障电力基础设施的超前发展。“十五”时期电力行业结构变动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十五”规划提出了优化电力生产结构的构想。国家“十五”规划提出,到2005年末期,总发电量要达到173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5.08%,其中火电发电量要达到13142亿千瓦时;水电发电量要达到3558亿千瓦时,增加1158亿千瓦时,年均增长8.38%;核电发电量要达到600亿千瓦时,增加436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9.67%;新能源发电量要达到120万千瓦时。但从计划执行来看,电力生产在总量高速扩张中,过度依赖火电贡献。2005年总发电量达到24624亿千瓦时,年均增速13.5%,完成“十五”计划的142%;火电发电量20366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4.03%,完成“十五綦美合

随着市场竞争的升级,市场需求的差异化和变化的快速化,使市场需求越来越难以把握和预测,中国企业又大多不具备在产品和服务上实现较大差异化的能力,于是在产业社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企业先后展开了价格战、广告战、促销战等,但都只能奏一时之效,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迫于竞争的压力而展开对销售通路的争夺。在新竞争环境下,企业如何摆脱市场营销中厂商合作或直接面向流通两难的尴尬境地?如何建立企业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营销战略和模式,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这些都已成为众多企业探讨的共同课题。试图仅仅在营销领域通过4P策略的组合来解决,企业以往和现在的困惑均证明:那是极为有限的!正如战略学家魏斯曼所说:“一个问题的解决总是依赖于与问题相邻的更高的一级。即,问题决不可能在它出现的那一层面得到解决。”我们只有突破以往营销模式的思维定式,重新认识现代竞争实质,确立基于整体竞争的营销理念,在企业战略的层面上规划核心能力,完成如何与流通领域有机结合的系统思考和战略规划,重整营销资源,重建营销模式,实现主导企业产品的流通,构建稳定高效的营销网络,进而掌控市场,赢得竞争的主动,才能获得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和快速变化的趋势以綦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