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热点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9 04:32 点击:485515

原标题:做不辱使命的“播火者” 连续、紧张、高强度,这样的工作节奏成为57岁的苗润奇这几年工作生活的常态。“感觉自己像一个越上越紧的发条,尽管有些累,但精神上非常充实满足。”苗润奇说,作为一名党的创新理论的“播火者”,每一次忙碌,都意味着正在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得更深更广。 如何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真诚信仰者、热情传播者,使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聚人气、暖人心”?从事政治理论教学20多年,苗润奇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及时认真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基础上,他围绕“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推动重要讲话进课堂、进头脑,多次参与军委和空军赋予的重大课题研究,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军队级教学成果奖30余项,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与著作65部,撰写理论文章120余篇,在空军指挥学院教员授课质量评价中连续10年被评为1级,5次获优质授课奖。去年,苗润奇荣立二等功,并被空军指挥学院评为“爱岗敬业标兵”。 丰硕成果的背后,是持久超负荷的付出。除执行重大研究任务外,苗润奇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加班。同教研室的教员感言,这位政治理论“老兵”的激情干劲,连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2017年,作为全社会新闻热点

原标题:书写新时代的强军答卷 写在前面 春回日暖,万物复苏,我们迎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 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踏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征程,军队代表委员意气风发、责任重大。 浩荡春风起,奋进脚步疾。本期,我们聚焦几位获得连任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军队人大代表,听听他们在基层亲身感受到的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历史性进步,分享他们在本职岗位上不懈奋斗、履职尽责的生动故事。 军队人大代表王明孝—— 致力创新实现军地双赢 ■本报特约记者 孙利波 通讯员 杨忠杰 春节后首个工作日,王明孝来到位于兰州市高新开发区的甘肃省3D打印工程实验室,指导部队研究生和地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数字立体建模和方案论证测试。 他们正在进行的,是某型3D精准地形沙盘项目。该型沙盘精度达到微米级,可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部队实战化训练提供精细化的支持保障。 西部战区陆军某信息工程科技创新工作站成立于2009年,近年在王明孝带领下,6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8次获国际发明博览会金、银、铜奖,20多项成果填补军地测绘导航领域空白,被表彰为全军科技创新群体。 “军民融合不仅能高度整合资源,而社会新闻热点

原标题:全国人大京外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陆续抵京 本报北京3月2日电 记者安普忠、欧阳浩报道: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新气象。今天,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京外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肩负神圣使命,带着官兵的心声和期盼从全国各地陆续抵京。 “过去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党、国家和军队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受到全国人民衷心拥护和爱戴……”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我们坚决拥护……” 一到驻地京西宾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人大代表就进入“两会状态”,热烈谈论着一些热点话题。 代表们中有不少新面孔。“党支部建设模范红三连”指导员缪中和藏族战士、“临汾旅”班长杨初格西都是新当选的代表,都来自有着丰富红色资源的陆军第71集团军,成长在“红色连队”。 代表们身上展现着新风貌。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深入,许多连任的代表都走上了新战位,肩负起新使命。“再次光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更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这样才能不负伟大的新时代!”米合伦沙·阿不都代社会新闻热点

原标题: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准备就绪 据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记者胡浩、施雨岑)记者2日从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获悉,参加此次会议的京外代表团已全部抵京,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2日7时20分许,来自黑龙江省的全国人大代表乘坐Z16次列车抵达北京站。这是首批抵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京外代表。此后,其他京外代表团也陆续抵达北京。 在各代表团驻地,住宿、就餐、车辆、会议室等各种安排已经就绪。据了解,今年大会将延续严谨、务实、节俭的会风,加强会风建设,严肃会议纪律。 记者从大会新闻中心了解到,相关会务、议案、简报以及会场安排等各项准备工作也已就绪。大会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7种少数民族语文对会议文件进行翻译,并在大会时现场同声传译。大会还用英、法、西、日、俄、德、阿拉伯等多种外国文字对文件进行翻译。目前,大会文件翻译工作有序进行。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开幕,近3000名代表出席大会。社会新闻热点

原标题:书中自有多味人生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人人皆知。纵观那些取得大成功者,无不是嗜书如命之人。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只是一种生活,无关功名,无关利益,能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多味人生,足以欣慰。 读书人有两种世界,一种是现实中的世界,锅碗瓢盆,利益求索;另一种是书籍里的虚拟世界,或美妙浪漫,或忧愁坎坷。现实中的世界,一切都必须亲身接受,没钱就无法买米,人死就不能复生,工作中的浮躁、生活中的烦恼都无法回避。当我们通过读书进入虚拟世界的时候,会随着故事的进展而喜悦、而忧愁,不过,书籍带给我们的情绪是可以很快平复的,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内容进行阅读。 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体会多味的人生,走进更加丰富的世界,从而启迪心智,增加智慧。毛泽东主席把《共产党宣言》读了不下100遍,《资治通鉴》读了17遍,《红楼梦》读了不少于5遍。毛主席为什么要反复读这些书,肯定是在读书过程中分析封建社会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历史周期律的答案,从而更加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崇高信念。 很多官兵的案头摆放着《生死二十八天》《C型包围》《帝国之弧》等有关研究军事和战法的书籍,他们喜欢通过对世界格局社会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