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百姓网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30 10:48 点击:484096

来源: 求是 作者: 石 平   核心要点:   ■ 崇尚实干、狠抓落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经验。   ■ 抓落实,要有真抓的实劲。一个“真”,一个“实”,体现的是务实的态度,要求的是实在的举措、实际的效果。抓落实来不得花拳绣腿,不能光喊口号、不抓落实,不做哗众取宠只求轰动效应的事情,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议,不发不解决问题的文件,一切工作必须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必须落到实处。   ■ 抓落实,要有敢抓的狠劲。一个“敢”,一个“狠”,体现的是魄力,要求的是担当。“敢于担当”是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也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干是当头的。为官避事平生耻。不想干事、不敢干事、不会干事就不配当干部。   ■ 抓落实,要有善抓的巧劲。一个“善”,一个“巧”,体现的是能力,要求的是科学的方法。“实干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   ■ 抓落实,要有常抓的韧劲。一个“常”,一个“韧”,体现的是持之以恒的作风,要求的是坚持不懈的耐力。抓落实,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   崇尚实干、潍坊百姓网

来源: 求是 作者: 郭克莎   党的十九大报告准确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深刻指出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明确了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进一步指出,要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紧紧依靠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是推动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一、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上要依靠创新培育新动能   什么是发展新动能?发展新动能是与传统动能相比较而言的。传统动能主要指以传统技术、产业、模式为基础,以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为条件的一般发展动能;新动能主要指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发展动能。   准确理解发展新动能必须把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与内在要求结合起来。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多领域、跨学科展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蕴含巨大发展潜力,呈现技术更迭快、产业融合化、业态多元化、组织网络化、发展个性化、成果分享化等新特征。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潍坊百姓网

来源: 求是 作者: 孙少华   核心要点:   ■ 在领会价值意义上深入,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   ■ 在理解内涵体系上深入,准确把握新时代建军治军的新特点新要求。   ■ 在推进实践转化上深入,着力提升部队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习近平强军思想,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根本引领和科学指南。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推动科学理论在军队建设落地生根,是全军现实而紧迫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必须下大气力抓紧抓实抓好。   一、在领会价值意义上深入,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强国强军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创立了习近平强军思想。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强军兴军开创了新局面,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了新时代。   从国际与国内的战略全局来深化认识。面对世界格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新军事革命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习主席深刻把握时代变革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探究中华民潍坊百姓网

来源: 求是   核心要点:   ■ 自2015年底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我们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顶层设计、地方落实、战役实施与重点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效益基础、动力来源和制度环境。   ■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不高上,只有通过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才能适应新时代对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   ■ 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贯穿经济工作全局的主线,也必然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总体呈现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凸显、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显著特征。总体看,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战略与政策体系、创新举措落实落地“三位一体”构成了我国推动创新发展的科学的治理体系,这潍坊百姓网

来源: 求是 作者: 顾朝曦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我国首部志愿服务行政法规,自2017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重要保证,标志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进入了法制化运行的阶段。   一、深刻认识制定实施《条例》的重大意义   开展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是加强新形势下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和我国志愿服务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关键时期,制定实施《条例》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都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广大志愿者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为实现潍坊百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