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主宰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9 03:41 点击:443477

原标题:“争第一成为一种习惯” 冬日的鲁东大地寒风刺骨,海军陆战队某旅军事训练考核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在武装5公里越野、400米障碍、100米战术连贯考核中,武装侦察连排长周晓超连续夺得3个满分。考核结束,排里战士欢呼着把他抛起。 走下考核场,拭去额头上的汗水,周晓超对笔者说:“当争第一成为一种习惯,便没有什么比落后更令人痛苦!” 翻开周晓超的履历,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二等功等荣誉让人眼前一亮。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优秀战士,立功提干、参加国际比武,伴着改革强军的鼓点,周晓超的军旅生涯也经历了几次转折。 对军装的渴望从小就根植在周晓超内心深处。2009年,刚上大一的他携笔从戎,来到向往已久的军营。2013年,周晓超以原军区预选第一名的成绩站在了全军特种部队比武场上。赛前9个月的魔鬼训练中,周晓超贴身穿着10公斤沙背心,除了睡觉从来不脱;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他体内的胆红素远超正常值,每次训练,肋下都会疼痛难忍。最终,他和同组战友在比武中摘得一金三银。 “比武当年荣立二等功、第二年顺利提干,离不开组织的关怀培养。”周晓超告诉笔者,那年连队推荐他提干时,他正在外地比武,连队主官和机关天命主宰

原标题:掌上理论平台在线答疑解惑 本报讯 张雅东、郑岳明报道:“作为英雄部队传人,新时代我们要以更坚定的信念,努力在新征程上立新功……”元旦前夕,中部战区陆军某团研发的“排头兵”手机APP正式上线运行,手指轻点,学习心得便第一时间分享到全团官兵手中。 “学习方式只有紧贴时代,才能把准官兵思想脉搏,让十九大精神在头脑中‘上线’”……该团领导介绍,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过程中,他们决定研发一款集资料查询、信息推送、讨论交流等于一体的手机APP理论学习辅助系统,让方寸屏幕成为理论学习交流新阵地。 经前期制作调试,这款包含理论解读、强军风采、兵心驿站等10余个板块的“排头兵”APP如期与官兵见面。为确保APP能够提供及时全面的学习资料,该团抽选10余名理论骨干组成管理组,及时审定上传相关信息,在线解答官兵疑难问题。实时推送理论要点,定时上传典型事迹,系统整理学习资料……凭借交流式、开放式、启发式等优点,“排头兵”APP一上线便受到官兵欢迎,调动了大家学习交流的积极性。天命主宰

原标题:顶风冒雪展开“魔鬼周”训练 本报讯 特约记者汪光宝、通讯员杨吉祥报道:数九寒冬,暴雪袭来。一夜之间江苏大地银装素裹,积雪厚度超过20厘米。武警江苏总队抓住练兵良机,在对抗中拉开第一季度“魔鬼周”极限训练战幕。 记者跟随武警南京支队的官兵向预定地域出发,茫茫积雪盖住了蜿蜒的山路,极端天气给20公里山地强行军和5公里武装奔袭带来艰难考验。中队长陈伟站在排头,带领队员们顶着滚滚寒流和鹅毛大雪继续前进。 陌生地域地形复杂,貌似平静的山林里险情不断。机动支队行进至一处山涧时,突然枪声四起,早已伪装设伏的数名蓝方队员发起猛烈袭扰,高度警惕的特战队员们迅速展开反击。高强度课目的连番实施,队员们体力精力消耗极大,但随时可能出现的“敌情”不允许队员们有半点松懈。 将战术动作运用到极致,将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逼到极致的“魔鬼训程”,对于参训的特战队员而言,正是实现淬火成钢的必经之路。机动支队特战大队一中队排长李国营满怀激情地说:“我们一定按照习主席训令要求,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苦练打赢本领!”天命主宰

原标题:作训帽里岂可加“铁圈” 值班员:武警兵团总队执勤六支队某中队中队长 吴 浩 讲评时间:1月2日 这段时间,大家在上级组织的基层正规化管理试点准备工作中,总体表现得都很认真,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但我发现一个现象,少数同志为了体现良好的精神风貌,私自在作训帽顶内固定支撑铁圈、侧面放置硬纸板。 的确,作训帽材质柔软,稍不注意就会松垮下去。而经过“加工”的帽子美观大方,戴在头上确实精神了不少。但同志们有没有想过,这种做法看似美观方便,却背离了作训帽本身的功能。作训帽如此设计,本就是为了便于训练、服务战斗,在紧急情况下作为防弹头盔的内衬使用。 私自“改造”作训帽,不仅不符合实战实训的要求,更是对维护军容风纪的曲解。这看起来是小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头脑中的形式主义作祟。帽子垮了可以用手扶正,作风垮了必将导致中队建设方向的偏移。 这件事情也警醒着我们,类似重好看轻实战的做法在日常训练中还有不少,比如:武装五公里越野用背包绳或者松紧带将武器装具绑在身上;为图轻便网购与配发的作战靴外观相似的仿制鞋;为提高快反速度私自将作战背心里的防弹钢板拆下等。 下一步我们要对类似的问题进行天命主宰

原标题:创新,为生活注入更多可能 输入目的地,即便没有司机,也能安全抵达;哪怕不会外语,语音识别和在线翻译也能让你畅游世界各地;手机遥控即可发出指令,控制家里的各个电器……人工智能,这个听上去有些“科幻”的词语,正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切切实实的改变。 阿里云“ET城市大脑”、百度DuerOS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中电集团“社会治理与风险感知防控平台”……这段时间,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引人注目,它们填补“人”的短板,也预示着人工智能的技术和应用产业蓝海奔涌而至。 “不仅仅超市这个领域,金融、房产、教育、医疗、能源、物流……每一个方面,人工智能都有非常多的应用。”一次会议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的话,让人们充满更多期待。 “科技创新,为生活注入更多可能。”生活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如此感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驱动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被写入两会报告,“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遴选确定……作为“颠覆者”,人工智能等一大批创新成果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天命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