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包法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9 05:40 点击:402753

原标题: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就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 改革创新是事业前进的内在驱动。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发展;哪里有创新,哪里就有新局面。电话发明家贝尔说过:“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有的东西。”发展最忌讳“守成”、最害怕“抱残”,因循守旧、迷信经验,只能亦步亦趋、自我设限,贻误关键机遇。试想,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果还固守计划经济那一套,又哪来的改革开放大潮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如果不坚持改革创新,又哪来的军队整体重塑、面貌一新? 军事科技突飞猛进、军事理论不断创新、军事制度深刻变革……当前,世界军事领域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新军事革命,覆盖了战争和军队建设全部领域,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关乎战略主动权。唯改革才有出路,唯创新才有未来。面对严峻挑战和难得机遇,只有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事改革创新,才能尽快缩小差距、粽子的包法

原标题:守住红色“传家宝” 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这一重要论述,深刻说明传承红色基因对于军队建设的重大意义。 红色基因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打下的精神底色。抗美援朝战场上,特级英雄杨根思用生命铸就的“三个不相信”精神,就是红色基因的具体体现。这些年,“杨根思连”官兵赓续弘扬“三个不相信”精神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对于培育新时代革命军人、铸就“四铁”过硬部队至关重要。 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面对强军兴军征程上的一道道难关,我们必须守住红色基因这一“传家宝”,自觉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用严实训练砥砺打赢本领、用大项任务淬炼血性虎气,使当兵不怕苦、训练不怕累、打仗不怕死成为官兵行动自觉,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粽子的包法

原标题:岂能怕犯错就少干活 ●毛泽东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如果不干事,连攀登的机会都没有,谈何成功 在刚担任政治指导员时,笔者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连队遇有突击性或大项工作任务时,大家基本上都是推给几位工作积极主动、业务能力较强的同志去完成,久而久之,许多人对此似乎习以为常。相比这些工作积极的同志,为什么有些人却不愿多干活呢?经调查发现,原来有的人觉得,干活多,出错的几率就大,多干可能挨批评多,少干或不干就会少出错或不出错。持这种想法的人,在基层官兵中并不少见。 客观地讲,因为工作任务多,遇到的情况会更加复杂,面对的挑战会更加多样,多干活出错的几率就大。但是,因为多干活出错几率大,就要选择少干或不干吗?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懒思想在作祟。有意义的人生在于有所追求,特别是选择穿上军装,多数同志是想在军营有所作为。然而成绩的取得,不是靠讨巧讨来的,而是靠实干干出来的。倘若沾染上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世故圆滑,注定会沦为平庸。不想出力,怎么能出彩? 事物的发展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人的成长进步也是这样,只有多经历实践的摔打磨练,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粽子的包法

原标题: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形成宣讲新态势 本报讯 黄翊报道:网上讨论联通哨所学习、外请十九大党代表宣讲……连日来,桂林联勤保障中心组织机关干部到基层单位蹲点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形成上下联动的生动局面。 “要持续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就要根据部队特点找准方式方法,形成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贯彻态势。”据该中心领导介绍,他们针对中心部队点多线长、驻地差异大、行业种类多的情况,组织77名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蹲点宣讲十九大报告,实现中心所属团营单位全覆盖。 与官兵一同看直播,聊一聊5年来身边的发展成就;参与党小组发言讨论,赞一赞十九大报告的新提法新举措;和基层研究探讨学习贯彻方案,议一议如何推动入脑入心……在驻贵州某油库蹲点的宣传处干事姚顺,提出任务一线搞宣讲、编印学习口袋书等建议,帮助解决该仓库单位分布广、人员集中难、业务工作忙等影响学习贯彻的难题。 在医疗服务单位蹲点的干部,重点围绕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等内容,指导部队做好军人军属健康服务工作,优化就诊流程,提高卫勤保障水平。第169医院巡诊新组建单位,开展“组织一次走访、宣讲一次政策、粽子的包法

原标题:不哭几次,是不可能进步的 ●“哭”是在为成长作铺垫,为进步付学费,为成功打基础 某部一名年轻干部因缺乏经验,加上粗心大意,造成严重工作失误,险些酿成重大事故,因而受到纪律处分。他在大会上作检讨时,痛心疾首,泣不成声,听者无不动情。主持会议的领导却没心软,而是语重心长地说,哭吧,一个人不哭几次,是不可能进步的。 当年,红军在湘江战役中损失惨重,牺牲巨大。将士们看着一个个阵亡的战友,心如刀绞,泪如雨下。这泪水既有对牺牲战友的追忆怀念,也有对错误路线的怀疑反思。于是就有了遵义会议的召开,纠正了错误路线,产生了新的领导集体,使红军转危为安,重回正确轨道,保证了长征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 甲午战争后,国势日颓,爱国志士谭嗣同写下“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诗人丘逢甲哀号“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外交家黄遵宪痛呼“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国人在哭声中觉醒奋起,用泪水冲刷国耻,历经几十年浴血奋战,终于彻底实现民族解放。 可见,一个人也好,一个组织也好,一个民族也好,不哭几次,是不可能进步的。这种哭,自然不同于无知孩童的嚎啕悲声,失意男女的无病呻吟,而是痛定思痛粽子的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