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网论坛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6 18:43 点击:393307

原标题:达坂城燃起绿色希望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站在自家门口,维吾尔族大爷艾力江一边翻开手里的小册子,一边用略显生涩的汉语读着里面的内容。 这几天,新疆军区某团官兵再一次来到古镇达坂城,不仅为当地群众送来了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还带来了他们摘编的党的十九大报告要点读本。 达坂城,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南80余公里处,矿产、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前些年,由于过度放牧开垦,使得这里草场林带退化、土地沙化严重。为了帮助达坂城修复生态,该团每年都会派出官兵来这里植树造林。 “艾力江大爷不仅是我们的帮扶对象,还是达坂城的一名护林员。”几年前,三级军士长、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王栋林和战友来这里植树时,与生活困难的艾力江结成了帮扶对子。如今再次来到这里的王栋林,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员。 “那就是我们军民共建的上百亩防护林。”抽了口旱烟,艾力江指着不远处说。退休在家当起义务护林员的他,见证了达坂城这几年的绿色转型。“正因为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达坂城才重新燃起绿色的希望。”艾酷网论坛

原标题:男乒失利敲警钟 曾有这么一个梗——中国足球谁都“赢不了”,中国乒乓球谁都赢不了! 不过,如今这个梗似乎也不再那么合适,不仅是因为中国足球正走在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形势向好,更因为中国乒乓球队似乎也开始失去往昔的霸气和统治力,失利接踵而至。 众所周知,中国乒乓球队向来是金牌之师,是横亘在所有对手面前的一座大山,不过如今这座大山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崩塌的味道。2017年11月13日,对于喜欢乒乓球的粉丝来说无疑是沮丧的一天,在国际乒联2017年度最后一站白金赛事德国乒乓球公开赛中,派出8大高手参赛的中国男乒竟然在男单竞争中全军覆没。 我军小将樊振东,是四强中唯一的中国选手。结果“小胖”苦战7局,以3比4不敌世界杯冠军德国选手奥恰洛夫,就此宣告中国男乒集体出局,国乒也继世界杯之后再度无人跻身男单决赛。 男乒的失利,瞬间在网络上炸开了锅。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男乒咋地了? 首先,东京奥运周期开局之年,也是国乒新老交替的开始。张继科、许昕状态下滑,饱受伤病困扰,自然成绩不佳。张继科时隔四个月复出参加国际赛事遭遇一轮游,29岁的他在赛后首次袒露考虑转型,言下之意似乎退役已经进入倒计时。林高远作为酷网论坛

原标题:抓早抓小整治“微腐败” “违规占用士官公寓、家属临时来队用房”“利用官兵外学外训、探亲休假、请假外出等,索要或变相索要收受香烟、茶叶、土特产”……近日,火箭军某基地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针对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和基层不正之风,总结梳理出7个方面近百个问题,要求全体党员认真对照反思,不要触碰“红线”。 “‘微腐败’让基层官兵不堪其忧、深受其害。”基地党委常委冯智文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们制定《纠治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有效落实的意见》,重点对陈规陋习、侵害官兵权益、处理敏感事务、庸俗交往等方面问题进行纠治,定期分析形势,深入查找问题,研究对策措施,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前不久,基地纪委对收到的20多条“微腐败”问题线索进行快查快办、严查严办,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保持了对“微腐败”问题露头即打、除根起底的高压态势。 “微腐败”常藏匿暗处,隐形变异,不易发现。基地各级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官兵监督作用,认真落实基层风气监察联系点制度。基地纪委公布举报电话,设立网上和实体信箱,旅团党委正副书记、纪委书记向全体官兵公布个人酷网论坛

原标题:党性,就在点滴养成中 写在前面 “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指出了目前党建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必须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用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述职述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教育引导党员骨干从每处细节、每个行为做起,养成主动加强党性修养,严守党章党规党纪的行为习惯,真正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确保党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胜利前进。 深度观察 党员队伍作用发挥好不好、党性观念强不强,关乎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关乎官兵的向心力、精气神。武警河南省总队焦作市支队坚持刀口向内,从点滴细节做起,精准纠治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使党内政治生活淬炼党性的熔炉作用更加突出。 △交纳党费 交一次就是一次提醒 9月初,支队第四中队战士彭伟佟刚晋升下士后,第一时间找到党小组长,根据工资调整后的标准交纳了当月党费13.3元。“以前当义务兵,领取的是津贴;选晋士官后,领取的是工酷网论坛

原标题:瓦窑堡的红 我从瓦窑堡走过,看见了漫卷的红。 我说的红,是1935年11月起瓦窑堡窑洞里炕上小方桌上那一盏盏油灯散发出的光。 那些80年前的光,从未熄灭,一盏盏,在我的眼前跳跃着,跳跃成漫卷的红。 油灯照耀的红,漫卷开来,如此铺张,却铺张得没有一点点浪费。 1935年12月17日,一孔窑洞里拼接的那张桌上,一盏油灯照亮了一群围坐在桌边的军人的脸。 一个为期9天的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一个为期9天的会议,塑造了共和国的骨骼。 一个为期9天的会议,就是一座里程碑。这个里程碑,把一个在五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才能找到的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古老堡子,衬托得中外闻名。 “天下堡,瓦窑堡”。 还是那一盏盏油灯,把一支穿着灰色土布补丁军服的队伍照耀得容光焕发,容光焕发得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936年6月,那个安静的夏夜里,有力而整齐的脚步声从这里出发,渐渐远去。 夏夜的风悄悄预言:只有8个月的时间,将成为瓦窑堡一部很长的历史。 这段历史,染红了瓦窑堡,让它有了“红都”的别称。 请原谅我笨拙的笔,没有把握住你的波澜与壮阔。但是,我知道,8个月的时间,烙印在瓦窑酷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