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装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9 03:31 点击:30270

本刊讯 记者3月25日从广东分署获悉:海关总署今年1月30日对外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该《办法》将于今年4月1日施行。拒介绍,企业分类管理就是海关根据企业诚信记录采取差别管理措施,倡导守法便利。这是海关总署自1999年6月实施企业分类管理制度以来的第一次修订完善。《办法》修订工作历经一年半时间,出台前结合了海关管理实践,并经多次征求企业意见,特别是网上征求管理相对人意见。与原制度相比,新《办法》的变化首先是增加了企业类别:在原有的四个管理类别的基础上新增了AA类管理类别。AA类和A类企业适用相应的通关便利措施,B类企业适用常规管理措施,C类和D类企业适用严密监管措施。第二个显著变化是,该办法扩大了企业分类管理的适用范围,在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的基础上,增加了报关企业。由于对不同类别的企业,海关将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因此,《办法》实施后,将对进出口企业、报关企业以及加工贸易生产企业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对A类企业,海关将实施“属地报关、口岸验放”,优先派员到企业结合生产或装卸环节实施查验,业务现场优先办理货物申报、查验、放行手续,在进口货物起运后抵港前或出口货物运入海关监管场所前提前办理报关手续,优先安排换装

10月初,美国商务部公布其出口额今年8月继续增长0.2个百分点,达到去年12月以来的最高点。同时中国等国近日也频频传出出口量增长的消息。这无疑是全球经济正走向复苏的又一有力佐证,因为贸易量的提升能带来刺激生产以及提振就业等一系列良性连锁反应。然而这些数据对于普通人来说,却难以产生切实感受。其实我们身边很多司空见惯的现象就很能说明问题,比如著名的“口红指数”以及与此异曲同工的电影票房等。一些经济学家指出,甚至人们衣服色彩是否鲜艳也能最直观地勾勒出经济现状。红酒指数为稳定高档红酒拍卖价格,伦敦国际酒类交易所挑选最优质的红酒作为成分股,将每月平均交易价按内部点数换算机制编成红酒指数。无疑它的增长态势,也反映出人们对未来的信心。牛仔布销量或许经济开始反弹时,人们添置新装会首先选择相对便宜耐用的牛仔裤,这也让牛仔布销量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经济晴雨表。事实上在整个美国服装产业还不甚景气时,它已开始增长。购物袋用量人流攒动的商场并不能保证带来切实的消费,NPD集团的调查员想出了更为可靠的办法每周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花一小时去美国的商场里数顾客手中的购物袋数量。而其得出的结果是:虽然情况已有所好转,但消费仍旧乏力。货车订量承载换装

从2006年7月15日开始,“西游”的中国企业必须戴上“紧箍咒”——《萨-奥法案》将从该日起对在美上市的海外公司正式生效。 《萨-奥法案》全称《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又称《2002上市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顾名思义,这是一部通过系列措施,加强公司治理、规范信息披露并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法案。其302条款规定,美上市公司的CEO和CFO,要对年度和中期财务报表中不实信息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404条款要求上市公司建立详细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对重大缺陷给予披露。毫无疑问,这部令投资者们拍手称快的法案,对在美上市的公司来说却是异常严苛。尽管在生效时日上,该法案给了美国以外的公司更大的空间,把合规期限从本土公司的2004 年11月15日延迟到了2006年7月15日,但几年来非美国本土公司的高管们还是为此疲于奔命。 对于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来说,与中国神话里的孙悟空相比,他们显然要为这个“紧箍咒”付出更大的代价。首先是资金问题,此前有调查显示,任意一家美国大型企业第一年整改所需的总成本至少是460万美元,这不能不使要动更大“刀子”的中国公司有“唇亡齿寒”的感觉。其次是人才储备、组织结构、流程设计等问题。在众多中国公司中,只有“新浪”用了不到一换装

本刊讯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意见》,加大对企业培训力度,健全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帮助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推动企业积极稳妥地“走出去”,3月28日,广东省外经贸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联合在广东大厦主办了“走出去”风险防范专题讲座。该讲座主要内容有:特别邀请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经营研究部主任、著名跨国经营问题研究专家邢厚媛女士主讲企业“走出去”风险防范知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介绍对“走出去”项目的支持措施和案例分析。广东省各市外经贸局分管“走出去”业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省属授权经营企业集团、各有关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省外经企业协会会员等出席了会议。本刊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广东省实施“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2007年全省境外投资额达到18.5亿美元;其中经核准新设境外企业及机构169家,增资项目27个。全省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62亿美元,营业额60亿美元。“走出去”呈现八大特点:一是投资区域不断扩大,开拓新兴市场成效明显;二是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企业投资港澳持续升温;三是投资领域不断拓宽,资源开发合作实现新突破;四是外经队伍不换装

由川渝数十位专家历时两年进行的《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课题已经完成,并受到中央高层重视。研究报告认为,成渝经济区具有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区不同的区域特点和不同的经济结构特色,它在全国的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中完全可以扮演一个“五个基地、一个屏障”和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角色。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成渝经济区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五极。岁末年初,适逢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带着对成渝经济区未来建设和发展的美好期待与关注,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课题组组长林凌教授。记者:林教授,您主持并参与的重大科研课题《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目前已经完成,这是在国家发改委公开招标的“十一五”研究课题中,被采用的56个课题中西部惟一的入围项目是什么原因使您能付出这么高的热情关注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呢?还有,您能谈谈成渝经济区的范围和基本情况吗?林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初,其意旨在吸引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向西部转移,推动西部经济增长,牵引中国实现经济平衡发展的大变革。但事实上,西部大开发六年来,期待中的规模“转移”并没有出现。虽然西部经济的确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西部落后的态势。相反,比起东部地区的经济换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