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娜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9 07:58 点击:277602

原标题:马化腾:粤港澳大湾区抓了“几副好牌”   中证网讯(实习记者 吴瞬)6月20日,在由腾讯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香港举行,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会上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抓了几副好牌”。   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在消费电子以及PC互联网时代引领全球科技,但是最近十年,尤其最近五六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正在赶超。马化腾表示,“我们有很好的基础。粤港澳大湾区手上的几副好牌恰恰反映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未来,软件、硬件、服务三位一体,缺一不可。不管是电子产品还是软件开发,已经不能孤立发展,一定是整合在智能设备里面,软硬结合,同时又连到云端,与后端的云服务进行整合,这是大势所趋。这个趋势恰恰是粤港澳湾区的优势,包括香港、深圳、广东很多珠三角企业,刚好具有这三者优势,如果能把这三方面的优势整合起来,大有可为。”   马化腾表示,过去的20年中,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培育了华为、中兴、格力、顺丰、大疆等等一大批领军企业,为未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对于如何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马化腾认为,首先要更重视发展科技;其次要有鼓励创新的氛围,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生李安娜

四川达川10位百岁老人 “青梅煮酒论英雄”工作人员将数筐新鲜的青梅倒入直径两米的铁锅中。 张浪摄中新网达州6月20日电(记者张浪)20日上午,中国乌梅之乡—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在百节镇乌梅山广场上演了一场现代版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当地10位百岁老人,围着一口直径2米的大锅煮青梅酒,随后,达川首届乌梅旅游文化节开幕。每年五、六月份,是达川乌梅采摘的季节,今年也迎来了小丰收。当地为复兴乌梅产业,深挖乌梅历史文化,提升乌梅经济价值和文化附加值,举办了首届乌梅旅游文化节,把这一特色产业推向世界。10位百岁老人和数名“乌梅仙子” 一起“青梅煮酒论英雄”。 张浪摄“酒香传家!煮酒咯!”20日上午9时,随着“乌梅仙子”一声呐喊,煮酒开始了,直径2米的大锅装满了2吨乌梅酒。当地10位百岁老人,在“乌梅仙子”的协助下,再现“青梅煮酒”场景,乌梅山广场顿时酒香四溢。只见百岁老人们一个个脸色红润、精神矍铄。“我泡了一辈子乌梅酒,也喝了一辈子乌梅酒”,101岁的达川老人庞毅甫笑着说,兴盛时期,达川家家户户都种乌梅,乌梅酒也成为各户人家的必备酒。乌梅酒在当地被称为“长寿酒”,据达川区民政局统计,达川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有近3万人,百岁老人有16人。为庆祝乌梅丰收的喜悦,达川区省李安娜

答案只有猪知道 01 马化腾先生说:公司这种东西,是需要冗余度的。 什么叫冗余呢? 就是没用的,多余的。 未来不可知,不确定。如果你的公司没有一点冗余,死盯着一个方向猛冲,环境一旦变化,你就死到了不能再死。 ——人生也是这样子,不快乐、不开心的人,他们凡事讲究实用。多有一个生活在牛角尖里,没有给人生课题,留出足够冗余的特点。 02 网上一群奇葩医师,聚而讨论更为奇葩的患者。 患者要作手术,术前不能吃食物的。所以医生告诉患者:要做手术咯,不能吃饭哦。 患者:晓得辣。 临近手术室,医师再叮嘱一句:没有吃饭吧? 患者:木有吃,只吃了俩大馒头。 大馒……医生当时就崩溃了:我我我不是告诉过你,不能吃饭的吗? 患者大怒:馒头是米饭吗?你告诉我不能吃饭,又没说不能吃馒头! ……是没说,可你看这位患者,对吃饭的概念理解,有多狭隘,留出点冗余空间不好吗? 这位患者就不能进手术室了,换下一个。 03 下一个患者过来,医生不放心,认真的问:你确实没吃任何东西? 患者:没有吃,就是喝了碗粥……你瞪什么眼睛?你告诉我的不能吃东西,又没李安娜

广东多地要降雨一个月?不存在的!更可怕的要来了……原标题:广东多地要降雨一个月?不存在的!更可怕的要来了…… 今早,大雨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深圳、惠州到粤东沿海都挂起了暴雨黄色预警…… 深圳市气象台于今早(20日)09时10分在全市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今天白天降雨频密,雨量将普遍在20-40毫米,局部50毫米以上,全市进入暴雨戒备状态。 今天(20日)早高峰,深圳东站西广场,一场暴雨来袭,出行的市民猝不及防,冒雨艰难前行。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接近中午,深圳的降水明显减弱,不过后续天气依旧不稳定…… 话说自上周一(12日)受台风“苗柏”影响以来,到今天(20日),你们印象中,大大小小的雨停过吗?于是,朋友圈的段子手出击了,炮制了一个月的雨季…… 近日,这张“雨雨雨雨”的所谓天气预报图在朋友圈被广泛传播,该张没有落款的图片让一些人误以为降雨会持续到7月16日。 这张图还不分地域,广州、深圳等广东多地人的聊天群和朋友圈都中招…… 这张图外省也有,隔壁福建宁德的朋友你们看看是不是眼熟…… 昨晚(19日),深圳气象局连夜在官微辟谣:所谓“降雨一个月”的大新闻是不存在的!如果是正式的天气预报,会有明确的“发布日期”和“李安娜

假离婚现象高发,该反思的是政策文丨凤凰网评论部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围绕着办理准生证、落户、买车、购房、拆迁、移民等问题,“假结婚”、“假离婚”现象骤然增多,而随着中介的推波助澜,甚至已形成一条利润丰厚的产业链。来自北京市民政局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三年的结婚数均平稳保持在17万对左右。而与此同时,离婚人数却逐年递增,2016年达到97600对,比2014年上涨73%。此外,2016年北京复婚数为22607对,比2014年上涨131%。尽管尚难以断言这其中究竟有多少“假结婚”、“假离婚”,但数据异常的背后,必然有着各种复杂的考量、算计,上演着一幕幕人生的悲喜剧。“假结婚”的现象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初,面对严密的管制,一些青年不得已与外籍人士“假结婚”,然后实现出国梦想。其时百事猬集,让人百感交集。而大规模的“假离婚”现象,则至少发生在十几年前。据《燕赵都市报》报道,2005年8月,华北石油管理局出台下岗再就业政策,规定双职工都买断工龄的,有一方可以上岗;离婚后的下岗职工等同于单职工,可以上岗,但以离婚证为准。此举迅速引发众多夫妻突击办理离婚手续。一名大学新生离家前,还硬逼着“离婚”的父母各写一份保证书:“永远相伴,不能分离……”再往后,随着城市化的勃兴李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