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中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9 03:22 点击:272395

写字,宜快还是宜慢?原标题:写字,宜快还是宜慢? 相比“小”字,“大”字在相同尺幅中用时短、下笔“劲爽”,加上为吸引他人注意力的心理,这“大”在当代也就暗含“燥”的成分了。“燥”从“大”的方面讲,不是中国传统的要求,而是西方的。 西方的东西有积极成分,但在某些方面,我们中国人把它们错误的理解了,比如西方艺术强调修饰美、外在美,所以要吸引人的眼球、要有视觉冲击力。但并不是所有大的就是美的,就是吸引人的眼球的。 清人沈宗骞曾讲:“凡事物能垂久远者,必不徒尚华美之观,而要有切实之体。”切实之体就是内在美。例如,林散之老老实实按照传统套路习书几十年,但他的书法并不太强调结体的形式美感,而是强调内在的丰富变化,这就是内在美。这内在的丰富变化的创造与欣赏不仅要求艺术家本身有修养、有功力,而且要求欣赏者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功力。否则,欣赏者只能看到诸如这一笔画很粗、那一颜色很艳的外在形式。 学者字较为强调“润”,润的格调还是要高一些。但是太润就容易“骨嫩”,润燥兼有为最佳,要适中,过犹不及。越燥越燥,燥时让心情平静下来,缓缓写出,可以消解燥。 迟与速,也即快与慢。我个人更喜欢慢一些,慢显得张承中

一代新知识青年的群体命运原标题:一代新知识青年的群体命运 撰文:李志毓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青年是带动时代变迁的力量,青年的生存状态,常反映出一个社会的面貌,并与整个时代的命运息息相关。青年与革命更有着密切的关系,每当一个社会遭遇危机,青年往往最先感受到时代的病痛。青年人热血沸腾,最容易接受理想主义和激进思想的感召,甚至不惜一切,投身流血牺牲的革命运动。1924-1928年间,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随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席卷了半个中国。这场最终使国民党赢得中国统治权的革命,吸引了大批青年投身其中。以往学术界对国民革命的研究,多只关注国共两党的政策、策略,涉及青年问题时,亦多从“青年运动”、“学生运动”的角度入手,关注国共两党动员、组织、乃至争夺青年的过程,以及与青年运动相关的各种组织与制度实践。很少有人从革命青年的主体状态,从青年的理想、价值观念与生存境遇等角度,去观察这场革命运动的兴起和衰落,去探讨一个时代的青年大规模激进化的思想与社会根源,去追问青年在革命中的表现及其生存境遇。本文研究的是经由清末新式学堂培养、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洗染的一代新知识青年,他们投身革命的原因及在革命中的主体张承中

原标题:商务部:近期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外资的重大举措据商务部官网消息,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表示,近期,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外资的重大举措,包括,发布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深化自贸试验区外资领域先行先试等,为外资进入中国提供更好的服务,营造更好的环境。张承中

原标题:商务部:1-5月实际使用外资3410.8亿元 同比降0.7%从商务部官网获悉,1-5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159家,同比增长11.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41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7%。5月当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33家,同比下降5.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6.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张承中

关于无偿献血,你听信了哪些谣言?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世界献血日的宗旨在于,通过这一特殊的日子,感谢那些拯救数百万人生命的自愿无偿献血者,特别是多次定期捐献血液的个人,颂扬他们无偿捐助血液的无私奉献之举;同时希望更多的人成为合格的经常献血者,在需要拯救生命时提供可使用的最安全血液。 有些朋友也想无偿献血,但是听到一些谣言后又打消了这个善意的念头。那么,阻碍人们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谣言有哪些呢?都是真的吗? 1、无偿献血会导致贫血,身体不适? 正常成年人体内循环的血液大约有4000-5000ml(毫升),还有很多血液储备在骨髓、肝脏、脾脏等部位,以备不时之需。当有某种原因导致血液丢失(外伤、消化道出血等),这些储备的血液就会释放到血管内,进入血液循环,这就是人体强大的代偿能力。 准备无偿献血时,工作人员会给献血者做一个初步筛查,在献血者身体健康,没有贫血、没有传染病的情况下才可以采集血液,且每次采集的血液只有200-400ml,献血者基本没有什么感觉。 两次献血的间隔时间要求在半年以上,让献血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身体康复,避免频繁采集血液造成的贫血。 2、献血会传染疾病? 目前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及张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