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茜儿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4 11:11 点击:26362

摘 要:针对基层国库如何在改进金融服务水平?提高国库资金运用效率的同时,提高国库监管工作效率,本文联系目前国库监管工作所处的法律?政策等环境,提出了相应的见解和主张。关键词:国库业务;监管职能;国库监管中图分类号:F832.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05-0054-03一?新形势下国库监管工作内涵和外延均发生明显变化国库监管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在依法经理国库?执行预算收支任务的过程中,依据有关规章制度对国库资金核算和使用的全过程实施的监督和管理行为。包括对财政预算单位?征收机关?国库经收处等部门在执行预算收支任务中涉及国库工作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其他业务进行的监督;对国库业务代理机构办理国库业务的合规性进行监督;对辖内国库业务办理的合规性进行管理,对国库资金风险进行防范控制等等。国库监管大体可划分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内部监管主要指对国库内部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外部监管主要是对财政机关?征收机关?国库经收处?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等部门执行国家预算收支有关规定的监督管理。会计核算是国库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按照预算资金的时间流程,可以确定国库监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国库监管工作范围是预算资金收支整个过张茜儿

一、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影响一是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有利于全面揭示市场风险。新的会计体系将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差异较大的主要体现在金融工具、债务重组等方面。资本市场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特别是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增加了损益的波动和经营成果的不稳定性,加大了资本充足率管理难度。二是规范了资产减值的处理,有利于充分揭示资产真正价值。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会计准则修订的重点。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该资产可收回金额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新的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对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而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期末资产发生增值,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当转回。三是改变了银行资产负债分类方式,信息披露发生了很张茜儿

摘 要:本文从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流动性比率三个方面对天津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从宏观政策方面总结分析了2007年人民银行总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天津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的政策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方面提出缓解流动性紧张的建议。关键词:流动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04-0061-03一、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天津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共涉及21家,其中城市商业银行1家,农村金融机构11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租赁公司1家,其他金融机构6家。二、天津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2007年度流动性状况总体情况2007年,天津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用以度量一个月流动性状况的指标总体上满足了大于25%的监管要求,全年没有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提出再贴现、再贷款等资金支持的申请;截止2007年12月末,流动性资产合计6518939.27万元,其中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资产为3226467万元,农村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资产为2500412.30万元,信托投资公司的流动性资产为138158.58万元,租赁公司的流动性资产为199674.68万元,其他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资产为454217.71万元;流动性负债合计12137437.04万元,其中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资产张茜儿

张茜儿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大亮点,就是将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调整为“又好又快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这个调整是在科学判断我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做出的,是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认识的深化。2006年,通过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我国的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势头进一步趋好,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势,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矛盾依然突出,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依然脆弱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投资反弹并引发经济波动的风险依然存在;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粗放的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现象仍然存在;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较大,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和风险较多。如果放任这些矛盾和问题积累下去,既是中国经济现实的危害,更是长远的隐忧,因此必须加以解决。可以说,这次调整正当其时,是使我国经济转上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在2007年的经张茜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