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出入境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6 16:44 点击:25242

3月20日,2008年金地股份有限公司债券在上证所挂牌交易。本期债券发行总额12亿元,期限为8年,票面利率5.5%,上市后可进行质押式回购。金地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发行公司债融资的A股地产上市公司。在金地公司债发行之前,宁沪高速、长江电力等多家公司已搭上了公司债融资的早班车。公司债如雨后春笋般发行上市,得益于2007年8月14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该项政策的出台,是公司债破冰之旅的起点。公司债之于投资者,是一种新增的投资品种,收益较为固定而风险不高,自然受到人们的热捧。反过来,很多公司对其的追捧程度也丝毫不亚于投资者的热情。以深圳万科为例,该公司董事长王石早在《试点办法》推出前就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们非常愿意在公司债发行的时候,第一批成为试点。”跟万科有同样想法的公司,细算一下,能排出一条长长的队伍。这些公司的管理者为何会热衷于发行公司债?换言之,从公司理财的角度看,公司债有哪些特点和优势,能吸引很多公司前赴后继?另外,发行公司债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注意哪些问题?未来的前景又将如何?融资新渠道我们知道,流动资金好比是公司运营的“血液”,能够做到完全依赖自有资金发展、实现自我造血功能的企业非常少。再有,对很多经营者来广州出入境

距离2008年奥运越来越近了,国内的房价涨幅也随之进入顶峰时期。许多国内的购买者和房地产商已经将目标转向了低风险、高回报的国外房地产。澳大利亚是与中国贸易文化往来最多的一个南半球国家,资源丰富,人口稀少,真正的“地大物博”,而且那里法制健全,民风纯朴,二战之后的60多年来,房地产价格始终保持在年增长10%的水平。也就是说,买下的房子即使不出租,仅供自己每年去澳大利亚度假,其投资回报还是比存在银行高。目前澳大利亚投资、移民、留学正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国内众多中小投资者纷纷向澳洲的房地产进军。澳洲白领阶层买房实录小何, 32岁,悉尼某四星级酒店的采购经理,她和丈夫两年前从上海移民到了悉尼,为了将儿子和父母也接来一起住。她和丈夫今年打算在悉尼的郊区买套房子。小何和丈夫的每周收入在1500澳币左右。而在悉尼的郊区买一套两室的apartment则最少需要45万澳币左右。一套带花园的house则最少需要70万澳币。在澳洲购房只需要10%的首付,也就是说,如果购买一套公寓只需一次性支付4万澳币,就可以向银行贷款买房。如果分20年还清,按照每年6.5%的利息,每年支付银行合计2万多澳币,大约每周偿还400澳币。对于小何这样的白领阶层,买一套公寓不会感觉负担太重。这与中国的广州出入境

他们不必为了明天的口粮而去奋斗,睡觉可以睡到自然醒,数钱可以数到手发软,出门有名车,身边有美女,穿着阿玛尼,戴着劳力士,下榻香格里拉,出门开宝马,有空就打高尔夫,没空就在会议上讲讲话,开口谈经济,闭口讲股市......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当大部分人将时尚的定义还集中在媒体吹捧的某些光鲜亮丽事物时,这群人却将目光投向了远方。他们已经意识到,陪客户是客户经理的事,周末有休闲时光才值得炫耀。对他们来说,外面的世界才精彩,外面的世界才时尚,在那里才能找到他们的第二人生。“隐者”王中军在别人的眼中,王中军应该是潇洒地一掷千金修马场,应该是痴迷于号称“无底洞”的艺术品收藏,然而这个在娱乐圈里呼风唤雨的人物背后,却隐藏着另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第二人生。在他表面一片繁华的背后,隐藏着是一颗向往宁静、平和的心。外表爱热闹的王中军其实最喜欢在一个没人的地方安静地待上一会,这种和谐的宁静才是他想要的。比如一个人静静地站在昌平自家院子的古树下,听着风吹拂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和知了的鸣叫声,逗一逗横卧树下的大黄狗,喂一喂面前池塘里游弋的几十尾金鱼。很久以前,做一个陶渊明似的隐者曾是王中军的理想所在,然而铁一般的现实却使他无法这样做。很多年以后的现在,当他广州出入境

2008年对中国来说有一件大事,那就是第29届奥运会。奥运会的举办有确定的时间,从8月8日到26日;尽管其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尚不确定,以往历届奥运会的投资乘数效应平均为1.8倍,但奥运会对举办地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奥运会对2008年的中国股市来说,同样是一件大事。尽管对奥运会举办前后的市场行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从4~8月间一定存在着股市“淘金”的机会,却是普遍的一种共识。对此,人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奥运概念股。我们需要提醒的,一是随着奥运会的一天天临近,关注的行业要做相应的调整,之前关注的是金融、地产、建筑等行业,现在应逐渐把目光投向旅游、餐饮、交通、体育等行业;二是必须警惕某些奥运概念股可能存在着投资“扎堆”、估值过高的陷阱。这里,我们重点讨论的是除奥运概念股外的投资机会。在奥运会举办前的三四个月时间里,除了那些直接或间接受益于奥运会的股票外,还有哪些机会是投资者不应失之交臂的?透过年报寻“白马股”3、4月份是年报披露的高峰期,这段时间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年报寻找“白马股”,从而把握住投资良机。提到“白马股”,很多投资者马上想到的是每股收益高的股票。其实,这样的看法并不全面。“白马股”是指那些业绩优良、广州出入境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门”事件,最早是由网上论坛引爆的。今年年初,一位网友发帖称,去年购买的浦发行发行的某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在到期日前被通知收益率为零。之后,民生银行、深发行等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也出现零收益。一时之间,“收益门”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后,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发布的《理财产品评价报告》,更将关于“收益门”的争论推向高峰。在深陷“收益门”的银行理财产品中,QDII产品可谓是“重灾区”。东亚银行发行的“利财通”1号产品,自成立以来亏损63.18%;民生银行发行的“港基直通车”亏损50%,而被迫清盘。日前,各方关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门”的观点沸沸扬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相信,经过这一事件后,监管部门会进一步加强对该类产品的监管,各家银行也会吸取教训,日后在产品设计、信息披露、规范销售流程等方面做得更好。但问题是,对广大投资者来说,在经历了这一场现实版的风险教育后,银行理财产品今后还该不该买?如何选择相关的产品?其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认清自己“收益门”事件再次印证了投资界颠扑不破的真理:收益总是跟风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然理财产品有着比银行存款更高的预期收益率,自然也将承担更高的投资风险。另外,经过这一事件广州出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