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蕙兰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5 22:21 点击:249245

原标题:贵阳城市用水效率大幅提高   本报讯 (记者 王鲁铨) 记者日前在贵阳市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系列活动上获悉,经过多年节水型城市的打造,贵阳城市用水效率大幅提高,万元GDP取水量下降为8.79立方米,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100%。   据了解,贵阳市作为水资源匮乏城市,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已低于警戒线标准。为此,该市高度重视节水工作,节约保护水资源并推进科学用水。   数据显示,贵阳市工业用水重复率已提高至83.34%,万元GDP取水量下降为8.79立方米,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100%。全市共有112家企业、单位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28个居民小区建成省级节水型生活小区。   此外,该市把互联网技术引入到节水工作中,去年底,贵阳市节水网络管理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并免费推广给各区、市、县使用,降低了管理成本,加快了城市节约用水管理信息化建设。今年,贵阳还将出台《贵阳市节水奖补办法》,提高各单位(企业)、用水户自觉开展节水工作的积极性。黄蕙兰

原标题:贵阳启动“双全计划”糖尿病防控项目   本报讯 (记者 张元斌) 5月19日,贵阳市卫生计生委在观山湖区启动“双全计划”糖尿病防控项目,并与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分会联合开展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培训,以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的专业服务能力,提高临床医师对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推动分级诊疗与慢病管理下沉,切实保障群众健康。   据了解,今年贵阳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重点推进面向慢性病重点人群的个性化服务签约。该服务模式以“双全计划”为品牌,贯彻“健康中国2030”精神,打造保障人民健康的基层慢性病防控体系。   贵阳市卫计委主任陈霏介绍,所谓“双全计划”,即“全面筛查,全程管理”。该市结合我省《关于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相关要求,以健康管理为中心,将高血压、糖尿病两类重点慢性病管理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依托贵阳人口健康信息云平台,应用区块链技术,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将预防与治疗、个人健康管理与诊疗服务相结合,推动应用健康医疗大数据服务民生,实现健康服务管理能力的系统性突破。   此前,贵阳市已在26个基层医疗机构推行试点工作,累计完成225黄蕙兰

原标题: 郑传玖 搬个产业回家乡   原本,正安不生产吉他;如今,正安生产的吉他名扬天下。这还得从一个人说起,那就是郑传玖。   跟随着正安成千上万劳务大军的步伐,上世纪90年代中叶,郑传玖从家乡安场镇解放村来到了广州。在经历了两次转厂后,2003年,受到同在广州务工的哥哥郑传祥影响,接触到吉他制造行业,成为宝嘉乐器制造厂的一名工人。   “事实上,早在80年代后期,我们这里就有人进入乐器厂当工人,制作吉他。后来他们又回来带人过去,慢慢地,像滚雪球一样,进入这一行业的老乡越来越多。我刚到广州的时候,光安场镇,从事吉他制造的就过万人。我哥就是其中之一。”郑传玖说。   刚进厂,没有任何经验,郑传玖从初步的工序开始做起,木工、喷漆、打磨……虽然很简单,但是每道工序都学得十分认真。   “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把技术学好,当个主任,然后再当厂长。”郑传玖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由于郑传玖的认真,很快他便掌握了相关技术,成为了厂里的骨干。几年的时间,他从一名车间工人被提拔为主任;再后来,又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厂长。   那时候,每年春节,郑传玖就会回家过年。这期间,一同在外打拼的工友们都会在一起聚一聚,聊聊天。   那是2006年的春节,和往黄蕙兰

原标题:万大莹 最大财富是经历   万大莹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离家外出打工的那段经历,会载入家乡的史册。   那是1987年2月25日,一大早,17岁的万大莹与其她297名女青年,以及正安县的3名干部,一道提着装有被褥、衣服的行李和母亲煮好的鸡蛋,在正安县委门口,乘上开往遵义的汽车,驶离正安。   “当时特别热闹,来送行的人很多,有县里的领导、有亲戚朋友、有看热闹的乡亲。虽然没有出过远门,就要离开了,但我却没有伤感,反而高兴,一心就想着离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万大莹回忆。   汽车一路奔驰,到达遵义后,一行人换乘火车,经过三天三夜前行,终于抵达目的地――广东番禺县。   刚一下火车,大家便分成了两个组,一组进玩具厂,一组进服装厂。万大莹到了服装厂。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的欣赏这个陌生的城市,姑娘们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我们住的宿舍是在平房里,一间住了将近20个人,上下铺。虽然很挤,但是这么多人在一起,大家还是很开心。”万大莹说。   虽然每天上班的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但是,为了多挣钱,大家还是愿意继续加班。第一个月,由于不熟练,工资大都在80元左右,但是这对于从边远山区来的姑娘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时,一个表哥在政府部门上班黄蕙兰

原标题:强强联手培育创新之花   从以前的一条线路变为五条线路,从以前的传统服务变为站立迎宾服务,从以前的常年亏损变为开始盈利……崭新的贵阳机场空港巴士让人刮目相看,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探究其新生的背后,是诸多因素恰逢其时的促成。两家企业正是抓住满足广大旅客的出行需求、适应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需求,以及实现国有企业提质增效的创新需求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实现了强强联合,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去发掘打造机场巴士新产品,实现了民航、公路、铁路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更好互补与共存。   一场蜕变之后,改变的不仅仅是空港巴士运输公司本身,还有贵州省机场集团和贵阳市公交集团。这两家交通行业不同领域的国企,正是看准了双方的资源优势所在,整合了机场的高水平服务理念和公交的专业运营经验,结成“良缘”,共同收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成果。   “我们与贵阳市公交集团的结合是一次多赢的攻略,运营一年多来不仅实现了经济上的扭亏为盈,更重要的是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双方都享受到了供给侧改革带来的资源整合和管理创新双重红利。”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官兵说,更为重要的是这样联合所打造的产品,给城市陆空铁多式联运提供了可借鉴的成果,同时黄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