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9 03:56 点击:18743

新华社福州6月23日专电(记者乔本孝)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剧《绝命后卫师》将在革命老区福建长汀杀青。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董亚春说,执导该剧,一是出于对红34师革命英雄主义的崇高敬意,二是出于教导年轻一代铭记历史的重大责任。董亚春日前介绍,该剧再现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主要由闽西客家子弟组成的红五军团34师担任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总后卫,在湘江一役几乎全部牺牲的悲壮历史。据了解,为了引导更多年轻人了解红34师革命历史,《绝命后卫师》着力突破以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既定模式,在忠于史实的前提下,力求将剧情放在第一位,塑造了赖老石头等一系列鲜活人物。赖老石头的原型是一位只留下姓名的客家红军英烈。剧中,赖老石头的最高理想不过回家种田。追随独子参军后,赖老石头在历次战斗中逐渐成长,最终为革命理想献出宝贵生命。“只有当我入戏后,我才真正理解老一辈革命家多么艰苦,今天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在剧中扮演红34师100团政委警卫员的25岁青年演员王立元对记者说。据剧组人员介绍,该剧以战争场面为主,几乎没有室内场景。200多个野外取景将长汀县及周边大部分地形地貌收入镜头。自3月18日开机以来,闽西地区天官

新华社石家庄6月25日专电(记者牟宇)为庆祝建党95周年,以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成立为题材的现代评剧《火种》,24日在河北省安平县首演。192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支部“台城特别支部”在安平县台城村诞生。随着第一支部的不断发展和壮大,1924年8月,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中共安平县委员会也适时创建,造就了“两个第一”的历史丰碑。全剧以七场戏的结构,将1923年台城青年弓仲韬受革命先驱李大钊派遣到家乡发展农村党组织的艰辛历程生动演绎,对建党初期党领导群众创建平民夜校、筹建农会、开办毛巾厂、领导农民开展增资斗争等具体行动进行了深入刻画。演出结合红色经典元素与现代高科技舞台手段,演员台词将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与诙谐幽默的表现方式巧妙融合,让观众在欣赏艺术旋律的同时接受党史教育的洗礼。《火种》由兰万玲编剧,李宪法执导,自2010年起开始创作,编创人员几次赴安平当地查阅文献,采访百姓,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力争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火种》以中国共产党洒向农村的第一颗火种为题材,再现了革命先辈坚守党的信仰,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格,是一部生动的党课教材。”兰万玲说。《天官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记者周玮)苍凉高亢的信天游,奔腾豪迈的安塞腰鼓,潇洒跃动的陕北秧歌……用舞蹈讲述流传在八百里秦川的一段爱恨交织的凄美传奇,中国东方歌舞团首部舞剧《兰花花》将于7月5日在保利剧院与观众见面,并于9月24、25日在天桥艺术中心参加2016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据介绍,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陕西省文化厅、延安市志丹县人民政府联合出品的舞剧《兰花花》,是中国东方歌舞团艺术史上第一部中国舞剧。这部舞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陕北高原一座村庄里,兰花花与杨五娃相互爱恋,因家境贫寒难以结合。兰花花被大地主周老财看上,想让她嫁给尚未成年幼子做儿媳。在金钱彩礼诱惑下,兰花花的父亲同意了这桩婚事。婚礼庆典上,满腔怒火的杨五娃与周老财激烈冲突,周老财失手打死爱子。丧心病狂的周老财欲让兰花花和儿子结为冥婚,由此演绎一出催人泪下的人间悲剧……《兰花花》主创团队老中青结合,阵容强大:总导演何利山、唐文娟,编剧夏征宇,音乐总监关峡,作曲孟可、丁纪,舞美设计戴延年,灯光设计邢辛。25日举行的媒体探班活动中,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宋官林表示,《兰花花》是中国东方歌舞团第一部真正独立的舞剧作品。对于东方艺天官

新华社武汉6月26日专电(记者喻珮)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湖北省戏曲振兴发展暨戏曲进校园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6月以来,湖北全省60多个专业戏曲院团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预计今年底演出将达8000场次,传统戏曲在荆楚大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命力。湖北戏曲源远流长,剧种丰富,既拥有汉剧、楚剧、黄梅戏,又孕育出荆州花鼓戏等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戏曲。今年5月,湖北省制定出台了《湖北省“戏曲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等系列文件,楚腔汉调即刻回响在全省各大中小学,所到之处不断“圈粉”。本次“戏曲进校园”活动倡导“讲”与“演”相结合,名家名角“倾巢出动”。京剧表演艺术家朱世慧、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亲自讲授示范,彭青莲、詹春尧等老中青艺术家带头表演汉剧《打花鼓》、楚剧《赶会》、黄梅戏《打猪草》等经典选段,声情并茂,寓教于乐。“在我们戏曲界,现在听到的最强音就是戏曲的春天到了!”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杨俊说,剧院“新瓶装老酒”,用年轻人的视角,以学生们能接受的表达方式,让经典的传统艺术走进校园,走进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和血脉里。6月以来,全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如火如荼。湖北省演艺集团在半个月天官

新华社南昌6月25日专电(记者袁慧晶、李美娟)“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内25日响起古老的弋阳腔,让人仿若穿越。由江西省文化厅主办的“汤显祖四百年梦回滕王阁”之赣剧专场演出在这里举行。60余名赣剧艺术家为现场游客带来了“玉茗堂四梦”中的《还魂记·游园惊梦》(牡丹亭)、《紫钗记·怨撒金钱》《邯郸记·生寤》三出经典折子戏,以此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牡丹亭》417年后“梦回”滕王阁。在滕王阁内有这样一段解说:“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重阳节,汤显祖参加滕王阁新修落成大典,并在滕王阁上首演《牡丹亭》。”中国戏曲学会汤显祖研究分会会员、南昌社科院《汤显祖与南昌》课题组组长萧德齐告诉记者,明代的那次试演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之先河,在中国戏剧史、文化史上都有重大意义。而当时《牡丹亭》的演出十分成功,从黄昏开始,直到深夜方歇。汤显祖更为此欣然写下《滕王阁看王有信演牡丹亭二首》,诗曰:“韵若笙箫气若丝,牡丹魂梦去来时。河移客散江波起,不解销魂不遣知。”“桦烛烟销泣绛纱,清征苦调脆残霞。愁来一座更衣起,天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