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的意思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9 05:52 点击:134749

华夏经纬网 2016-11-01 08:39:25中新社北京10月31日电 综合消息:2016年度“安徒生文学奖”当地时间30日在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家乡丹麦奥登塞举行颁奖仪式。现年67岁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获奖。据日本共同社31日报道,村上春树在颁奖仪式发表英语演讲时表示,“无论建起多高的壁垒,严酷地将外来者排除在外,只顾自己利益来改写历史,结果仍只会伤害自己。”日媒认为,虽然村上并未明确说明壁垒和外来者等措辞指的是什么,但这一发言估计是对于欧洲等全球各地日益严峻的对难民和移民等“其他人”的排斥情绪、试图修改历史的势头鸣响警钟。共同社消息说,村上在这篇以《影子的意义》为题的演讲中提到了安徒生的作品《影子》,讲述了主人公的影子不知不觉中脱离了主人开始独立,最终导致了可怕的结局,指出“不仅是个人,所有社会和国家都有影子,和个人一样需要相互面对。”他表示,“不面对的话,未来影子可能会变得更强大,并重新回来。”据丹麦《贝林时报》报道,村上获得了50万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49.9万元)的奖金和源自安徒生作品的“丑小鸭”望梅止渴的意思

走向胜利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开展华夏经纬网 2016-11-01 08:40:57红旗出版社副社长张砥发言中新网10月31日电 10月30日,由红旗出版社、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首都图书馆共同主办的“走向胜利——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北京首都图书馆正式拉开帷幕,展览从即日起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展期将持续至11月4日结束。画家合影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里为展览撰写前言、题写展名并发来贺电。红旗出版社副社长张砥、当代国画大家崔如琢、著名艺术评论家齐建秋、北航人文与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长蔡劲松、中国企业报社社长吴昀国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吕律主持。本次展览,经过数月精心筹备,既有《芙蓉国里尽朝晖》(傅抱石)、《万山红遍》(李可染)、《过草地》(李琦)等近现代名作参与,又有徐里、崔如琢、宋涤、王明明、范扬等当代名家力作参展,同时编委会还从全国数以千计的作品中认真筛选出了百余幅作品进行展览,力求通过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望梅止渴的意思

华夏经纬网 2016-11-01 10:12:25中新网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 闫晓虹)备受业内关注的广州南沙新区的香云纱服装展示31日正式亮相此间举办的中国国际时装周,这是中国首次将非物质文化艺术搬上国际时尚舞台。南沙区人民政府表示,此次名为“香云故里”的香云纱服装展示是广州南沙新区榄核镇与华南农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成果体现,旨在用岭南服饰的独特韵味,传承和发展香云纱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以时装为媒介,搭建起与国际社会间交流合作的桥梁。此次展示的香云纱是珠三角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手感挺爽柔润,具有防水防晒、易洗易干、经久耐穿等特点,采用天然植物染整、纯手工制造工序制作而成。未来广州南沙区将把香云纱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展现香云纱文化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打造香云纱博物馆、香云纱研发(体验)中心以及香云纱文化主题园区,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创产业、旅游产业将成为珠三角,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休闲新选。本次发布的“香云纱”男女服装以望梅止渴的意思

闽籍画家董希源红色写生之旅作品展在福州举行华夏经纬网 2016-11-01 10:18:39画展现场。 欧阳维维 摄闽籍画家董希源。 欧阳维维 摄中新网福州11月1日电 (林春茵)31日,董希源红色写生之旅作品巡回汇报展(福建)在福州举行。闽籍画家董希源表示,以红色历史题材创作,表达对作为红军长征出发地的福建家乡热爱和崇敬。此次画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省文联、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共同主办,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承办。共展出47件尺幅均在丈二匹以上巨幅作品,将在福建会堂展至11月3日。董希源介绍说,去年10月开始到今年8月,他重走长征路里程达三万多公里,寻访了50多处中共党史和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发生地。其中福建是革命老区,是红军长征的主要出发地,也是画家家乡,他投以更多时间和精力到家乡红色历史题材创作,共绘制11幅反映福建省中央苏区和八闽儿女“敢拼才会赢”英雄精神的作品。董希源掌握国画创作技法,作品气势恢宏、气象万千,表现题材丰富多样,力求将自已独特的个性风格与时代主题相结合。他这次选择的是从中共党史重大题材入手并重走长征路,以传统山水画的形式,将望梅止渴的意思

华夏经纬网 2016-11-01 10:01:30中新社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 应妮)由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日本科学协会三方合作的“熊猫杯”全日本青年感知中国征文大赛10月31日在北京颁奖。主办方介绍,本届大赛以“@Japan我与中国”为主题,在日面向16岁至35岁的日本青年募集征文。大赛从日本47个都府道县共收到362份投稿,较去年(354份)略有增多,创下新高。值得一提的是,有来自熊本县的参赛者称,今年5月经中国友人介绍,看到“熊猫慰问熊本熊”的漫画后,了解到这一征文大赛。相比前两届大赛,参赛者们写作的角度更加多元。获奖作品中,既有叙述自己与中国友人交往的故事,也有谈及自己与陌生中国人接触过程中收获的触动,还有分享从乒乓球、中华料理、书法等日常体验中产生的对中国特殊感情的作品。在他们笔下,“中国”是一个个鲜活、可爱、富有亲近感的存在。例如本届优秀奖得主后藤翔在文章回忆了小学三年级时转校过来的中国插班生。他写道:“那时哪怕语言不通,仅仅通过一起玩耍,我们就能理解对方。我有时会想起五年级夏天,他望梅止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