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头线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9 01:47 点击:116243

原标题:哈达铺 长征历史在这里转折千龙网甘肃迭部8月31日讯(记者 宋鹏飞)哈达铺,一个本来不出名的小镇,但经历了1935年9月20日那个阳光和煦的秋日,便闻名世界。“8月31日,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甘肃行”媒体团来到哈达铺红军街,感受红军街的特殊魅力。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以及后来的二、四方面军长征途经哈达铺时,这里是川甘交界最著名的商贸重镇,仅各种商号就有八百多家。红军不仅得到了物资和兵源补充,建立了以哈达铺为中心的苏维埃政权,还从这里得知了陕甘还有红军和根据地的重大讯息,从此开启了落脚陕甘暨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征程。80年后,兰渝铁路与成兰铁路在哈达铺交汇,两条铁路呈“人”字形,而哈达铺就是这个“人”字的连接点、支撑点,交通枢纽地位再次凸显。一个大大的“人”字,将使哈达铺成为带动周边发展的排头兵,也成为哈达铺华丽转身的助推器。红军长征旧址坐落在一条长约1500多米的街道上,这里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走过的最长、保留当年原貌最完整的一条街。被誉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这条老街当年生意兴隆、贸易繁荣,川商、晋商、陕商、徽商纷纷在此开铺经商。整条街分布着大大小小二十三座经营药材生意的商号和众多的日锤头线

原标题:日本熊本县发生里氏4.9级地震 核电站未出现异常中新网8月31日电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气象厅发布消息称,31日晚,熊本县发生了里氏4.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报道称,川内与玄海核电站未因地震出现异常。今年4月14日,日本熊本县曾发生地震,导致数十人死亡。锤头线

原标题:北京网络媒体团参观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千龙网甘肃宕昌8月31日讯(记者 宋鹏飞)“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甘肃行”媒体团8月31日来到红军哈达铺长征纪念馆。纪念馆用蜡像、雕塑还原当时红军在途经此地的部分生活情节。让参观者更真切感受长征的艰辛。中搜网副总裁罗文勇在参观时说道:“看到当时红军生活条件那么艰苦,但仍然保持着乐观主义精神。当今互联网行业蒸蒸日上,但竞争确是十分残酷的,面对这样一个行业发展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具备乐观主义精神,激流勇进。承担起我们肩上的责任,让中国成为互联网行业中的引领者”。红军哈达铺长征纪念馆,位于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国道212线上,南距宕昌县城35公里。1935年9月至1936年10月,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征程,先后两次到达甘肃小镇哈达铺,党中央毛主席在当地发现的“大公报”上得知陕北有红军根据地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将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哈达铺是中国革命和红军长征途中改变命运的“重大决策地”,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征途上的加油站。哈达铺的红色遗迹虽然每年接待上万的客流量,但保存却是相当完好。宕昌县上制定了文物保护规划,依托哈达铺被列为甘锤头线

原标题:北京网络媒体团参观腊子口战役打响地千龙网甘肃迭部8月31日讯(记者宋鹏飞)“当年红军能在如此险峻的腊子口拿下这场战役,真是太不容易了。” 去哪儿网张宁娟在参观腊子口战役遗址时表示。“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甘肃行”媒体团8月31日来到腊子口,重走腊子口,感受长征路。腊子口战役遗址位于甘肃省迭部县东北部的腊子乡,1935年9月15日,党中央、毛主席率领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离开俄界(今迭部县高吉村),沿白龙江东岸向腊子口前进。一军团第二师四团为先遣团,与国民党新编十四师鲁大昌部进行了殊死博战,终于在17日凌晨3时左右,胜利攻破鲁大昌部重兵据险扼守的天险腊子口,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在迭部境内留下了举世闻名的天险腊子口战役遗址、俄界会议、次日那毛主席旧居等遗址,给迭部人民留下了大量的红色资源,腊子口战役纪念馆也成为无数人景仰和祭奠的地方。腊子口是川西北进入甘肃的唯一通道,是甘川古道之“咽喉”。整个隘口长约30米,宽仅8米,两边是百丈悬崖陡壁,周围是崇山峻岭,水流湍急的腊子河由北向南穿越隘口,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自古就有“天险门户”之称。2005年,腊子口战役遗址作为甘肃省8个红色精品旅锤头线

原标题:北京网络媒体团纪念馆内忆长征千龙网甘肃迭部8月31日讯(记者宋鹏飞)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听讲解员介绍在腊子口战役中,一名年仅17岁的小战士为了战争能取胜,2次爬上悬崖,让我十分触动,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奋不顾身的战士,我们才有今天的生活。由衷地谢谢他们。” 合一集团副总裁陈丹青在参观现场表示。8月31日,“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甘肃行”媒体团来到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腊子口战役纪念馆位于迭部县腊子口乡,始建于2005年,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35年、1936年红军先后两次途经迭部,在迭部境内留下了举世闻名的天险腊子口战役遗址、俄界会议、次日那毛主席旧居等遗址,给迭部人民留下了大量的红色资源。 自古英雄出少年,杨成武指挥腊子口战役时20岁,17岁的战士“云贵川”,只身用一根带有钩子的长杆爬上悬崖,带领部队迂回到敌人火力薄弱的后方,又身绑手榴弹,爬上悬崖,直接跳到敌人无顶碉堡里,红军才得以攻下腊子口……像这样为革命奋不顾身的战士数不胜数,为了纪念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先烈和战役最后的胜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扩大腊子口知名度,2009年在距腊子口战役遗址三公里的朱立沟修建锤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