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系列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5 05:36 点击:1106131

  新华社长沙5月2日电 题:疫情下,一位“90后”口罩厂厂长的“百日战”  记者张玉洁、袁汝婷  这个“五一”假期,29岁的长沙芙蓉口罩厂厂长伍海湾终于决定给自己放假。自1月21日复工以来,她和工人们已经没日没夜地工作了100天左右。  “就像经历了一场战斗。”她说,最忙的时候,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食宿在厂里,累极了眯一会儿,醒来打开手机,就有许许多多未接来电,满屏都是微信转账找她买口罩的信息。   庚子之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国范围内口罩货源紧缺。原本已经过年休假的伍海湾当即决定复工,厂内8条生产线同时启动。整个春节期间,生产线全部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却依旧供不应求。  1月26日,长沙芙蓉口罩厂被确定为疫情防控期间湖南省重点联系企业,所有口罩均由湖南省防疫物资保障组统购,在全省统筹使用。  “特殊时期,像口罩这样的物资,只有我们配合政府调度,才能把产品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伍海湾说,也正因为这样,他们在当时口罩市场价突破3元的情况下,出厂价一直维持在9毛钱。  可特殊时期,生产量急剧增加,原材料供应出现大量缺口。  “我们只好派员工到江苏、广州、浙江等地的上游厂家蹲守原材料。员工a系列

湖北交通出行量上升 铁路、航空客流平稳  央视网消息:目前,湖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已经由一级调整为二级,疫情防控转向常态化防控。昨天(1日)是“五一”假期第一天,湖北多个景区开放,人们走出家门,探亲访友、自驾出游,部分高速公路出现通行缓慢现象,铁路、航空客流平稳。  车流量增多 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通行缓慢  昨天(1日),从早上七点钟开始,沪渝高速公路往宜昌方向的汉蔡互通处,就出现了通行缓慢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多。车流量大,剐擦、追尾等轻微交通事故频发,交警部门设置了多个交通事故快处点。  昨天全天,湖北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入口总流量为269.5万辆,较前一日环比上升9.78%,较去年同期下降14.8%。  武汉各火车站:客流较前几日有所增长  铁路方面,昨天武汉三大火车站客流都较前几日有所增长。记者在武汉火车站看到,进站口增设了旅客隔离带,人们有序排队进站,十多名工作人员对进站旅客身份证、绿码逐一查验,合格后进站。节日期间车站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98列,其中发往省外151列、省内47列。  车站间隔开启自动售取票机和售票窗口,进出站口设置26台自动测温仪,取票机、安检口和候车大厅等场所,均设有消毒设施供旅客使用。  武汉天河机场:客流平稳 服a系列

  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部分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和获奖集体风采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题: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部分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和获奖集体风采  新华社记者王鹏、孙少龙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日前,记者采访了部分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和获奖集体成员,听他们讲述那些勇于担当、不懈奋斗,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的青春故事。  抗疫一线的冲锋者  “随时待命,前往一线”“我的专业知识能用上,我愿意去一线支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得知武汉急需医务人员,北京大学各医院积极响应。  在这场千里驰援中,北京大学各医院共组建4批428人的援鄂医疗队,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282人。  有推迟婚礼的准新郎,有初为人父的青年医生,也有孩子刚刚断奶的年轻妈妈……他们都毅然踏上前往武汉之路,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第一线筑起抗疫长城。  这些“最美逆行者”中,29岁的田家利原定大年初二回家过年,在列车刚进济南站时收到了医院通知,便立即响应号召报名,和爱人在站台短聚21分钟后就动身返京。  1997年出生的刘金鹏在队伍中a系列

  青春无悔,雪域林海我来守卫——一位西藏森林消防大队长十八年的“高原情”  新华社拉萨5月2日电 题:青春无悔,雪域林海我来守卫——一位西藏森林消防大队长十八年的“高原情”  新华社记者侯捷、陈尚才、曹鹏远  “说实话,执行每一场救火任务我都会害怕,因为西藏的山海拔都很高,重型设备很难运上去,我们必须在密林里带着工具、器械直接与火搏斗。”谈起十余载的救援任务,西藏森林消防总队那曲大队大队长孔特特充满感慨。   从2002年穿着“橄榄绿”踏上雪域高原,到现在身着“火焰蓝”坚守那曲,36岁的孔特特已经在雪域林海中坚守了十八年。  2016年,山南市山区发生火灾,孔特特带领森林消防员前往救援。在灭火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火势迅速蔓延至他们所处的灌木丛,一时间十几位消防员都被包围了,情况十分危急。  二级消防士赵恩义回忆说:“那时候,如果不冲出去,大家都得死。”  危难之际,孔特特打头阵,带着消防员们顶着火焰硬闯出了火圈。而孔特特身上的衣服基本都被刮烂了,留下了许多伤口。  2018年,林芝市米林县卧龙镇出现火情,孔特特带队支援救灾。由于风势加大,山林里出现了两次“火爆”。眼看火焰蔓延到身边,在孔特特的a系列

  新华社兰州5月2日电 题:“90后”返乡青年的“归园田居”  新华社记者文静、郭刚、陈斌  5月,柳梢吐绿,春意融融。城马村后的一片山地鸡鸣犬吠,蜂蝶飞舞。26岁的藏族小伙王磊徘徊丘垄间,捡鸡蛋、探蜂箱,忙得不亦乐乎。  王磊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人,是当地一家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原本在外学习音乐制作的他回到家乡,养鸡、养蜂、种核桃,过起了“归园田居”般的生活。   “回家发展林下经济,算是子承父业。”他说。  王磊的父亲曾是城马村的村干部,2000年,他承包了村里300亩荒地,种核桃树,如今已是果树成荫。2011年,父亲成立了一家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不料,父亲积劳成疾,2018年病重去世。在外求学的王磊回到家乡,继承了父亲的核桃林,发展林下经济。  刚接手时,王磊对农业一窍不通。看到父亲养了1万多只土鸡,收益可观,他开始大批养鸡。然而,因养殖技术不过关,死了大半,一下子亏了近20万元。  王磊意识到,搞农业并不容易。“要动脑子,不能停止学习。”他四处请教专家,参加培训,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购买农业保险。今年,他养了4万多只鸡,年底出栏能达到10万只a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