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和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9 11:19 点击:1102251

提振文旅市场挖掘夜间经济潜力 江苏点亮“夜经济”  提振文旅市场挖掘夜间经济潜力 江苏点亮“夜经济”  央视网消息:作为江苏的旅游大市,苏州2019年旅游总收入为2751亿元。但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苏州旅游收入同比下降了约66%。随着疫情风险降低,五一前夕,苏州市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夜经济发展的举措,提振文旅市场,挖掘夜间经济潜力。  随着夜色渐浓,苏州拙政园内亮起点点灯光,将古典园林映衬得格外雅致。从4月26日开始,包括拙政园在内的苏州4家重点园林景区闭园时间将从原来的晚五点半延长到晚七点,在保证最大承载量30%的前提下,容纳更多游客入园。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局长 陈大林:对所有的A级景区,从5月、6月两个月实现半价来拉动经济消费。另外,对拙政园和虎丘以及枫桥这三个景区进行开发新的夜游项目,让广大的游客有沉浸式的体验感。  晚上7点半左右,苏州古城区护城河相门段,画舫在湖面徐徐前行,一旁,十几只皮划艇正穿梭往来。这是每周三和周五,面向所有市民游客开放的夜划游苏州活动。 【编辑:丁宝秀】 韩国三和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26日讯(记者 李丹)26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四川省发展改革委获悉,成昆铁路K310改线工程通过验收,较进度计划提前2个月完工,预计成昆铁路近期可恢复正常客货运列车运行。   成昆铁路是我省重要的南向出川客货运大通道。受甘洛段“8.14”山体垮塌事故影响,去年以来一直采用临时列车方案,有限开通少量客运列车,对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为尽快彻底解决成昆铁路甘洛段地质灾害隐患,铁路部门对塌方段实施新建长隧道改线。方案确定后,铁路方和地方政府全力以赴,为抢在今年汛期来临前完成K310长隧道改线工程,保障铁路运行安全,春节和疫情期间一直满负荷运转,连续抢工。   4月23日,改线工程通过中铁成都局集团全专业验收,较进度计划提前2个月完工,预计成昆铁路近期可恢复正常客货运列车运行,缓解沿线交通运输压力。 【编辑:苏亦瑜】 韩国三和

四川凉山:树立文明新风 推动物质精神“双脱贫”  四川凉山:树立文明新风 推动物质精神“双脱贫”  央视网消息:四川省凉山州是我国深度贫困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凉山州将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作为脱贫攻坚重要内容,通过建立文明新风激励奖励机制、开展互助评比等等,推动当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24日,凉山州喜德县阿吼村举办了第三届“文明新风奖”颁奖大会。四个在文明新风评比中优胜的村民家庭获得了流动红旗和400元奖金的奖励,这也是阿吼村实施文明新风积分办法以来第三次进行全村表彰大会。  喜德县阿吼村驻村第一书记 王小兵:我们通过这样的奖励活动来激发老百姓的内生动力,从“等靠要”思想的转变到主动地去作为,其实也是提升老百姓“造血”的能力。  喜德县阿吼村是高寒彝族聚居山村,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于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在硬件设施完善后,扶贫干部继续围绕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创新开展文明新风积分评比。如今,不仅村子面貌有了大变化,群众的生活习惯、文明观念也有了很大提升。  喜德县阿吼村村民 曲木力古木:现在我们几乎每天都打扫两三遍,晚上给两个小娃娃洗脚洗手后才睡觉,洗澡也是过几天就洗一次,现在我们对这个环境卫生的看法已经不一样了韩国三和

  (抗击新冠肺炎)内蒙古2020年第一季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4起 同比下降53.68%   中新网呼和浩特4月26日电 (记者 张玮)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26日发布消息称,内蒙古2020年1至3月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4起,同比下降53.68%。   内蒙古应急管理厅厅长王俊峰介绍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内蒙古加强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复工复产安全责任措施落实,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今年1至3月份,内蒙古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4起、死亡50人,同比事故数量减少51起、下降53.68%,死亡人数减少57人、下降53.27%。   其中,工矿商贸领域发生事故16起、死亡16人,同比分别下降48.39%和69.81%。发生较大事故2起、死亡7人,同比事故数量持平、死亡人数下降12.5%。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王俊峰称,春季各类企业复工复产集中,历来是事故多发易发期。内蒙古矿山、危化品等高危行业企业数量较多,固有风险程度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管难度也逐步增加。今年受疫情影响安全生产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长时间的停产导致安全隐患凸显。很多企业设备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运转,比如报警装置等缺乏保养,一些危化品等行业韩国三和

广西东兰:“易地搬迁+扶贫车间” 助力瑶族乡脱贫  广西东兰:“易地搬迁+扶贫车间” 助力瑶族乡脱贫  央视网消息:来关注脱贫攻坚的进展。三弄瑶族乡是广西东兰县下辖的唯一民族乡,这里高山险峻、植被稀少,村民要想挣钱主要靠外出打工。在易地搬迁扶贫政策落地后,村民们搬出大山,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就业,通过“易地搬迁+产业”的模式,实现脱贫。  正在生产线上巡视的这名工人是罗小红,原来是东兰县三弄瑶族乡深洞村深洞屯的村民,该村995人,贫困人口就有649人,2015年人均年收入只有不到2000元,贫困发生率为61%。  2016年,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落地,罗小红一家搬到了离县城不远的向阳新区移民安置点,告别了世代生存的大石山区。当地这样的扶贫安置点有27处,共有2541户9831人入住。  搬离大山,生活方便了,但贫困户们能做些什么呢?为了贫困户能有工作、防止返贫,近年来,东兰县积极引进外资,并利用对口帮扶的契机从深圳引来企业。从粤港澳大湾区接订单,原材料运到东兰的扶贫大车间,先完成机器部分工序,再把半成品运到东兰13个乡镇149个村的小车间完成手工部分。  车间有了,岗位有了,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农民们参加岗前培训,转型为“新产业工人”。与此同时,为持续提供人才,东兰县韩国三和